1李焱华字少檩,出生于江西景德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省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商岭陶艺学会会员。自幼拜师于陶瓷美术家王云泉门下,受其精心指导,他的绘画技艺不断提高。他擅长山水,作品风格多样,技法全面,古朴中见高雅,清新而洒脱,融汇古今,形成其精湛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海内外艺术家、艺术收藏家和爱好者的青睐。作品多次在国内陶瓷艺术展评中获奖,并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溪山秋色画筒陶瓷山水画是国画山水在现代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其创作理念殊途同归。元代黄子久在《写山水诀》论画山水中提出了“理”、“趣”、“韵”兼备的要求。“理”即指山水的规律如“远山无弯,远人无目”,“趣”则指山水的转定气氛,理、趣兼备同于神、形兼备,“韵”则是“士气”,即逸墨撇脱的士人家风。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李焱华认为:虽然赵孟重“形”,是山水立意的基础,但陶瓷山水画家充分领悟黄子久的“理”、“趣”、“韵’是现代陶瓷山水画创作的根本要求。湖光山色赏瓶陶瓷山水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受传统的中国画影响,汲取纸上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使得陶瓷山水绘画有着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是先辈陶瓷艺术家们聪明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实践的成果。随着陶瓷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法更加充实、完善、科学,使得享誉世界的瓷画艺术有着瓷上国画之称。赏瓶当你在赏析一幅陶瓷山水画时,总会有种感觉,好像是在欣赏中国画。确实如此,陶瓷山水画的问世与中国画有着不解之缘。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也就是说以不同的材质来表现国画的技法及神韵,简而言之就是陶瓷国画艺术。尤其是陶瓷山水画的创作,国画表现技术手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陶瓷山水画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比如李焱华老师的这幅瓷板画,笔法高古,画面气势磅礴,远山淡若薄雾,近景刻画凝实、细致、深刻。充分体现了老师古朴中见高雅,清新而洒脱,融汇古今,精湛独特的艺术风格。瓷板画山水画的意境美需要画家苦心营造,但这并不单纯地只是画家单方面的感受,它需要得到一种互动,即是指画家和观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山水画家通过绘画的方式“缘物寄情”,在有限的画幅空间当中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氛围;让观者既能够体会画面中的景致和意境,又能够透过画面延伸出一种无限的意境,从而使观者得以涤荡胸怀,脱离一己之小我,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诗情画意”是陶瓷山水画表现意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文人画家很注重的一个方面。绘画的诗意画是一种美学境界,而不是浅薄的画像诗,诗像画。老师的这款,远山、近水、小桥、人家,俨然汇聚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如诗般的画面。作者不仅笔法精湛,色彩调配得当,还能让画面充满诗情画意,不愧为大师之作。陶瓷山水画的特殊性是创造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不但能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老师的作品赏瓶,远山近景布局得当、有序,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高山流水赏瓶陶瓷山水画的艺术特性与其它绘画艺术一样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是相互影响和借鉴,在思想上体现时代精神,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成为陶冶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艺术品,成为建设具有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彩瓷艺术。作为工艺美术创作者,李焱华老师依然坚持深入实际,多写生、勤速写、苦练艺术眼力,做到身动、心动、手动,达到眼容心灵所感,手动随心所欲,所画景物形象使人触目,独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