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很快,也是这些年,出现了“瓷画”。至于从何而来,无从考究,但无论如何,它已然是景德镇的一个热词。
可是,查了些资料,瓷画的概念却又很模糊,有些人认为瓷板画即为瓷画,这一说法有失偏颇。
前些年,中国的艺术市场非常好的时候,景德镇的瓷业也迎来了一个久违的春天,特别是景德镇的艺术瓷。不论过程,结果是收藏市场的鸡血无疑给景德镇瓷业注入了一大量的资本,唤醒了陶瓷大师们的活跃与价值。
回家的感觉高温色釉瓷板56×28cm
陶瓷艺术市场的活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全国一线,二线……不同级别的画家、艺术家,美术工作者纷纷踏至,这就是“景漂”。“景漂”和“北漂”大不同。北京乃帝都,北漂者多是去朝圣的,多由底层做起,搜寻、等待一个机会,期盼有朝一日得以辉煌,多数没等到那个机会。景漂者,因挚爱、好奇而来景德镇制瓷,本有一技在手,有文化,有学养。在景德镇,这些人被尊重,处在制瓷环节的顶部。之所以来景德镇,是因为在景德镇有材料,技术,人力,能为他们的陶瓷艺术创作提供更多服务。
“景漂”现象给景德镇带来了活力,艺术家们来自五湖四海,还有来自国外的艺术家,他们把不同的绘画种类,不同图式,不同风格,带到了瓷上。景德镇原有的、传统的制瓷观念在转变,传统的瓷绘模式被突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景德镇瓷业迎来了空前的变革。“景漂”现象使瓷与画更亲密的接触,新观念,新图式,新材料,正在不断改变、丰富景德镇艺术瓷的创作。
是不是瓷与画的结合就是瓷画呢?也不能这样简单理解。
皖南·印象高温色釉瓷板×57cm
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过去瓷上装饰由画工完成,不入流,不扬名,与文人艺术相距甚远。
至清末民国,官窑体制解体,民窑蓬勃发展,瓷上装饰绘画得以重视,许多画师开始向文人绘画学习,师古人,承扬州八怪影响,学海上画派之法,进行瓷上装饰创新,开创以画入瓷之先河,借文人画笔墨之法绘瓷,涌现一批近代陶瓷大师,以“珠山八友”为代表。
瓷画一词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似乎还和一种陶瓷材料有些许关系。
高温色釉古已有之,但因变幻莫测,难以驾驭,多是单色釉装饰,且釉色种类不多。
而近些年景德镇瓷业的活跃也带动了色釉的科学研究,色釉种类在技术支持下不断涌现,透明的,乳浊的,有光的,无光的……
色釉的丰富和“景漂”现象的巧遇,加速瓷上装饰和绘画的变革,高温色釉装饰和绘画也孕育而生。
高温色釉本就不好控制,影响窑变的因素很多,色釉的厚薄,泥胎的质地,满窑的位置,温度的高低,升温的快慢,以及空气湿度都有可能改变高温色釉烧成结果,所以,景德镇有句谚语“入窑一色,出窑万色”,说的就是高温色釉。
高温色釉虽然难控制,但还是在可控和不可控之间,艺术家可以预想画面效果进行创作,结果却不得见,要靠最后一把火才显露容颜,一把火,削弱人为刻意的痕迹,释放自然即兴的洒脱,是人为与天意的结合,也正是这样难以驾驭的神奇,引来越来越多艺术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