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入门认识底款,从帝王年号到人名,

北京权威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648926.html

如果以款识的内容作为评判依据,收藏界也有一个排序原则,依次排列分别为本朝款、寄托款、人名款、字款、画款、简单花押款。

如果对不同的款识从内容上予以区分,

比较常见的就有帝王年号款、官字款、花押款、堂名款、铭文款、吉语款、用途款以及寄托款(也有人称之为伪托款)以及人名款。

明清官窑瓷器中最主流的款识就是帝王年号款,

它于明永乐年间出现,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就出土过标有“永乐元年”的楷书款陶瓷残件。

明代的帝王年号款多为青花料书写,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官窑瓷器的款识书写也多用青花,

而珐琅彩瓷等品种则采用料彩,乾隆之后的粉彩瓷器的款识则多用红彩。

与帝王年号款相映成趣的则是人名款,

这种款识标注着陶瓷工匠、瓷器作坊主、器皿监造者或收藏着的姓氏,

而且书写与刻划的位置也无固定模式,或刻于陶瓷的外底(多见于明代中晚期到清代晚期),或书于器皿的外壁。

《东方寻宝》报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17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