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6月11日电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了第八届“窑神童宾纪念日”祭祀活动和明清御窑风火窑复烧点火仪式。
活动现场。新华网发史易龙摄
窑神童宾明代万历年间担任把桩师傅,他为烧造大龙缸以身祭窑,壮烈的献身精神使其形象成为瓷业工匠的楷模,并以“风火仙师”口口相传成为景德镇窑业的护佑之神。
在本次明清御窑风火窑复烧点火仪式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烧窑把桩师傅胡家旺带领学生代表和嘉宾游客一起传递圣火,点燃了景德镇传统御窑——风火窑的窑火。
明清御窑风火窑点火现场。新华网发史易龙摄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除了窑神童宾祭祀仪式、明清御窑风火窑复烧点火仪式和瓷乐表演等传统活动之外,由景德镇市文艺小学的学生表演的舞蹈节目《茭草行》也颇具亮点。
景德镇市文艺小学的学生表演的舞蹈节目《茭草行》。新华网发史易龙摄
“茭草行”俗称“打草包”,是景德镇陶瓷传统稻草包装的一种方式,其技艺已被列入景德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蹈作品以景德镇历史上的茭草行为灵感,展现了当时茭草工人包装瓷器运输的场景。
据了解,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是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古窑景区在不断推动文旅广泛融合、高端融合、活态融合的实践上更进一步,通过对文化遗产与教育的积极融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在保护和传承中“燃”出新活力。
责任编辑:王中庆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