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杀器弓弩,在宋朝如何发挥到

宋朝自建国始,身边就围着一群熊孩子,辽、西夏、吐蕃和后来居上的金、蒙古,个个都是马上民族。而宋朝既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作为战略屏障,也没有了养马牧场,必须另辟蹊径开发“黑科技”,对抗蜂拥而至的骑兵,维持国祚,保境安民。

骑兵机动性高、冲击力强,是步兵的克星。只有在远距离消灭骑兵,才能确保自身安全。经过短时间培训的弓弩手,在一场战争中,用廉价的箭射倒长时间专业训练的骑兵,性价比是相当高的。“箭如雨下”不仅能远距离打击骑兵,还能从心理上瓦解对手的意志。

上图_北宋与周边的形势图

上图_南宋与周边的形势图

因此,宋朝的弓弩成为冷兵器时代的AK-47,达到以步制骑的目的。那宋朝哪些类型的弓弩在实战中对骑兵杀伤力较大?宋军又是如何培养弓弩手的呢?

神臂弓熙宁初年,宦官张若水进献了神臂弓。神宗对此十分重视,亲临廷和殿观摩,“置铁甲七十步,俾卫士射,未有中者。若水自请射,连中彻札。”宋朝一步约有1.米,70步相当于米,神臂弓在这么远距离依然可以射透铁甲。要知道一般自卫手枪的射击距离只有50米。

这并不是神臂弓真正的实力。《宋史·兵志》中,神臂弓“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在米外,射进榆树半支箭,只有步枪才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南宋时期,神臂弓金朝名将完颜宗弼对神臂弓印象深刻,他在《遗行府四帅书》中,认为“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今付样造之。”

上图_神臂弓,又称神臂弩,北宋神宗时发明

上图_神臂弓

神臂弓的出色表现,成为宋朝的御敌神器。在战场上,“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利器。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则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也”,有了这项军规,如今很难见到神臂弓的实物了。为了保护这种独门绝技,宋朝规定个人不能私造、私学神臂弓,士兵使用神臂弓时,因操作不当造成神臂弓损坏,将予以重罚。由于秘而不宣的制作工艺,导致神臂弓逐渐失传,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克敌弓南宋绍兴年间,名将韩世忠进一步改进了神臂弓,推出了克敌弓。它能“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克敌弓的射击距离更远,达到了米,从威力上看,“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金朝的“铁浮屠”和“拐子马”等重装骑兵,克敌弓能一箭射穿铁甲,果然名不虚传,威力十足。

上图_北宋《大驾卤簿图书》中的弓弩军队

让辽朝震动的三弓八牛弩神臂弓和克敌弓并不是宋军中射程最远的武器,弩才是射程的王者。宋弩分为手弩和床弩两种,手弩又有踏张弩和腰弩两类。手弩轻便灵活,适合野战,床弩体积巨大,不易搬动。而踏张弩和腰弩,分别是借助双足和腰腹的力量,为弩箭提供更充足的蓄能。

床弩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骑兵的噩梦,称得上战场的死神。北宋初年,宋太祖“尝令试床子弩于近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千步弩试之,矢及三里”。此时的床弩射程已经达到了5米,然而,宋太祖对此并不满意,下令对床弩继续升级改进。

上图_三弓床弩原理图

上图_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

开宝年间,魏丕将三张巨弓结合在一个四脚木架,以硬木为杆,铁片为翎,用百人绞轴张弦,由专人进行瞄准,最后由大力士用巨斧击发床弩。经过改进,“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三弓八牛弩”由此诞生。新一代的床弩射程达到了1米,这已经是现代狙击枪才能达到的距离了,这也是冷兵器时代所能达到的极限。

三弓八牛弩发射的箭矢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称为“一枪三箭翎”,状如长枪,附有铁翎,与其说它射的是箭矢,不如说是铁枪。第二种是“踏橛箭”,发射后成排成行地钉入砖石,宋兵籍此蚁附,登高杀敌。第三种是斗子箭,“又有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杀伤力由点变面,着实骇人。景德元年(年)正月,辽军南下,攻城掠地,在澶州(今今河南濮阳西)与宋军相持。辽军主帅萧挞凛率数十骑,在澶州城下窥探宋军虚实。宋将张环果断用床弩射击,萧挞凛头部中箭,当场毙命。辽朝震动,心有余悸,与北宋达成了“澶渊之盟”,两国此后百余年未爆发大规模战争。可以说,一支弩箭奠定了宋辽百年和平。

上图_宋军实战中的三弓床弩

造箭作坊的兴起和弓弩手的培养有强弓劲弩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箭矢,维持正常的战斗力。北宋初年,就成立了“弓弩造箭院”,这家官办兵工厂每年至少造箭万支,这还不算各州所属的“作院”、“都作院”以及民间作坊造箭的数量。以徽宗政和七年(公元年)为例,这一年并没有爆发战争,宋军依然消耗了万支箭。

宋朝十分重视弓弩手的培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军队将射箭作为武艺之首,倍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2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