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制瓷新工艺

中国陶瓷的生产到了元代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元代以前,陶瓷产地大多集中在北方,而且往往以生产单色釉瓷器为主。到了元代,瓷器生产的重心南移,并确立了以景德镇为中心,南北各瓷窑百花齐放的生产格局。有些专家提出,元代制瓷业有两个中心,即景德镇和龙泉。但不论是只有一个中心还是有两个,元代制瓷业的中心在南方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元朝时,统治者们出于自身敛财的需求而大力发展制瓷业,制瓷生产技术的日臻完善,人们审美观点逐步改变,这三大因素给古老的制瓷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彩绘青花瓷与釉里红为代表的釉下彩瓷成了新贵,而瓷器绘画装饰也变为主流。

除盘、罐外,少数元代青花玉壶春瓶及梅瓶也以鱼藻纹为饰。虽然玉壶春瓶和梅瓶与大罐同属立式器,在绘制方面有其通性,但瓶类器皿体型大小不一,腹部高长也不似大罐宽阔,因此在布局上略有不同。

元青花鱼藻纹梅瓶

元代青花玉壶春瓶及梅瓶上的鱼藻纹通常作为主纹环饰瓶腹一周。所绘鱼纹以鲭、鲶、鳜、鲤四条为多,伴以各式水草及小型萍藻等穿饰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纹饰往往具有四丛呈等距分布的高大水草,将瓶腹间隔成四个均匀区块,四条游鱼分置其间,产生“一转鳜鱼、二转鲤鱼、三转鲶鱼、四转鲭鱼”的观赏效果。

各角度元代青花鱼藻纹梅瓶

元代青花鱼藻纹采用工笔描绘,纹饰繁密、层次丰富,以游鱼、水草、水萍为基本样稿构件,在盘、罐及瓶之上依造形组装,产生各种不同的纹饰布局,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而其逼真写实的画风,则应是受宋元绘画影响颇深。

元釉里红暗刻牡丹花玉壶春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28.6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9.8厘米。

  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垂腹,圈足。里外施釉,釉色青白。瓶口以釉里红为饰,颈及腹下部各有两道刻划弦纹,腹部的主题图案以釉里红为地刻牡丹纹。

  此瓶造型挺拔清秀,红釉鲜艳而晕散,呈现出元代早期的特点。“

元代统治中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来看,元王朝首次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烧窑制瓷出现了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景德镇各窑厂瓷器的生产,基本延续宋代制瓷的特点,除大量烧造青白瓷器外,主要传承了龙泉窑、钧窑和磁州窑三大窑系的制瓷特点,但质量明显不如以前。

元龙泉窑“飞青瓷”玉壶春瓶高27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陶瓷美术馆

明龙泉窑梅子青釉「飞青磁」点褐彩蒜头瓶一对

H25.3cm×2

13世纪至14世纪,元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新的局面。当时的疆土地跨欧亚,不仅经过中亚通往波斯、阿拉伯各地的陆路交通得到恢复,来往更加频繁,而且范围更加扩大,向西直达欧洲。统治者对于宗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随着大批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对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元代中后期,我国与高丽、日本、暹罗、爪哇等国的商船贸易从未中断过。尤其当时中国与高丽之间文化的往来,以及与日本国之间禅僧的往来,都极为频繁密切。我国的制瓷技术也是在此时传入了日本、高丽、暹罗等国家。

元/明初钧窑天蓝仰钟式花盆

明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磁州窑白地绿釉剔刻牡丹纹长颈瓶

北宋时代

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

磁州窑三彩花卉纹长方形瓷枕

元时代至顺二年()墨书款

日本冈山林园美术馆

一、元代景德镇首创二元配方法

元代后期,景德镇窑开创了白瓷彩绘的新时代,使中国的传统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在制瓷工艺方面,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制胎的方法,即瓷石碾粉先做胎骨,再以高岭土作为胎肉的方法,提高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为烧制大件器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些都促使了我国陶瓷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元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

高36.3厘米长26.3厘米宽9.6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

元釉里红折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高24.1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釉下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景德镇瓷器的生产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局面。青花瓷一经出现,便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地发展。从各地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来看,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制造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质量也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水平。同时,元代景德镇窑还成功烧制了釉里红瓷器,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创新。它是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的,纹饰全凭釉下呈现的红色来表现,故烧制难度较大。

元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高34厘米长26.5厘米宽8.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元代末年,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开始大量输往海外。据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当时中国瓷器输出的国家和地区已达五十多个,分属今天的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和伊朗等国。从景德镇建立烧制御用瓷的官窑以后,景德镇便名副其实地成了全国制瓷的中心,也为以后明清两代官窑瓷器的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青花如意云头龙纹辅首大罐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二、元代龙泉窑的新变化

元代早期,北方各窑口因战争等原因明显衰落。但是,南方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进入了高峰期。龙泉窑与景德镇明清官窑不同,它不是以缤纷的色彩和画面纹饰来取胜,而是以釉色来判断它的价值,如翡翠般青翠欲滴的梅子青釉,以及温润清新如青玉的粉青釉。除此以外,龙泉窑瓷器有了重要的装饰手法——印花,而刻花和镂空的器物不多见。由于元代龙泉窑瓷器存世量较大(当时,浙江和福建地区的许多瓷窑也大量烧造龙泉窑瓷),故一般元代龙泉窑碗盘的价值都不会很高。

元代龙泉瓷胎质灰白,底有釉斑,器物厚重,印花纹饰浮浅。

元龙泉窑青釉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25cm,口径4.5cm,足径3cm。

执壶直口,口下渐丰,垂腹,圈足微外撇。壶一侧置长流,相对一侧置曲柄。附平顶圆纽盖。口、足边露胎。通体施青釉。此执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造型优美。其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明代龙泉瓷多朱砂胎,釉层较薄,纹饰精美。

明初龙泉窑刻印花龙纹盂

明前期龙泉窑划花花卉玉壶春瓶

明龙泉窑划花花卉盘

清代龙泉瓷胎色偏白,釉层更薄,器物秀美。

清龙泉窑凤尾瓶

三、元代磁州窑瓷器的新特点

元代早中期的磁州窑瓷器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剔花、褐线斑及珍珠地划花等。白釉釉下黑彩、褐彩划花瓷器是磁州窑的优质瓷器。器物除碗、盘、瓶、罐等日用器外,所产品种以瓷枕在当时极为著名。元代后期,磁州窑瓷器的形制或造型比宋代要大得多,但精致的产品少见。到了明代以后,磁州窑更趋衰退。

明龙泉窑青釉拱花缠枝牡丹纹石榴尊明龙泉窑青釉葵口折沿大盘

四、元代钧窑瓷器的新特点

元代钧瓷在宋钧瓷的基础上并无重大的发展。元钧瓷常见的品种有海棠红、玫瑰紫,以及天蓝和胭脂红。

元代钧瓷胎质粗松,釉面多见棕眼,光泽较欠缺,圈足内外均无釉。质量较好的元钧瓷应似晚霞般光辉灿烂,“窑变色釉”的釉色变化犹如行云流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1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