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明代永宣时期国力昌盛,
在瓷器的烧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官窑青花瓷无论是选料还是做工上,
都精益求精,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成就。
在仿古圈一直都推崇“明三代”(永乐,宣德,成化)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瓷器。永乐、宣德两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制作风格上,极为相似,因此在收藏界有“永宣不分家、盛世出好瓷”的说法,这也符合逻辑。只有国泰民安,艺术才会有更大发展的空间。就像我们当下,随着国力的上升,人们生活不断改善,未来无论是艺术还是现代瓷器,都会有更大的价值空间。
元代
就已经奠定了青花瓷的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到了明代,在永宣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拉克萨马拉地区带回一批苏麻离青料。明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所用青料都是苏麻离青(主要是指官窑)。(明)王士懋(mào)《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是有于关苏麻离青最早的文献记录。
作品:明龙瓷板窑口:舜瓷永宣
青花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可以说是苏麻离青料奠定了永宣时期官窑瓷器发色的特点,然而一件瓷器的发色并不止于用同一种青花料就可以达到永宣的发色效果,还和多方面因素有关,例如:胎、釉、烧制的温度以及窑位等。
明永乐青花海水纹香炉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明代青花大龙缸永宣时期青花瓷发色特点:
青花在“苏麻离青”料的作用下,色泽浓艳深沉,蓝中带紫。因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所以在烧出后发色有锡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锡斑。
舜瓷明龙瓷板细节展示通过“明龙瓷板”不难发现,舜瓷对苏料的使用以及烧制技巧都已达到明代永宣发色。在绘画上,线条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常用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笔法,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纹饰规矩不出格,布局较满密,纹样工整,线条有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
无论是发色还是绘画都已达到永宣标准,这离不开窑主舒斌武老师对于永宣时期历史的深入了解,以及做仿古瓷器十余年的功底,同时对绘画和自家窑口的画师有极高的要求,才能成就今天的舜瓷。最难能可贵的是在21年,仿古茶器圈最为火爆的一年,舒老师毅然决然的停烧窑口,用八个月时间潜心研究胎泥釉料,最终达到发色以及绘画气韵上的高度还原,才有了今天舜瓷所呈现的一件件美轮美奂的佳品。
舜瓷美器欣赏
暗刻海水小白龙套组暗刻海水小白龙三才盖碗暗刻海水小白龙三才盖碗暗刻海水小白龙壶承足底(双圈施釉)在与窑主舒斌武的长谈中了解到,舒老师已从事陶瓷行业30余载,做舜瓷不光是为了自己的极致喜好,更有为下一代奠定好基础的打算,并透露出有资本已经找过他,但是他都一一婉拒了。不难看出舒老师对于舜瓷乃至于陶瓷行业发展的价值观是非常正的。在这里也希望舜瓷能越做越好,为广大的粉丝们烧出更多的惊艳四座的仿永宣瓷器。
过去30年,人们拼命地追求物质生活,当目标达到后,却发现自己的心灵是那么的空虚,而那份温热的茶汤刚好可以填补这份迷失的灵魂。仔细品味,慢慢把玩,茶之色、香、睬、韵,沁人心脾,耐人寻味。
我是六筒,取悦生活,愉悦自己。
编辑/六筒
排版/叄寳
相关图片来源/六筒赏瓷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