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对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瓷器的真实写照。8月30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光明网和江西网信办联合承办的“改革开放看江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景德镇参观考察,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以世界瓷都享誉世界的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景德镇人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用实际成果践行着伟大的“工匠精神”。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气息穿越时空,至今仍随处可见。
御窑厂遗址位于景德镇市珠山路,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可以说,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年,御窑厂遗址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初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如今,御窑厂遗址坚持推进全面遗址保护开发工作,更为正式进入国家序列而不断努力。
景德镇因窑而生,因瓷而盛。御窑遗址博物馆便是配套御窑厂遗址保护开发的一个典型案例。博物馆通过多个单体拱券组合聚集,极具历史感。设计同时吸取了中国瓷器圆润、简约的曲线造型,使形式看起来更加自然。
8月末的景德镇依然骄阳似火,景德镇匠人的创作热情同样高涨。采访团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御窑遗址博物馆时,路过一排排简易搭建的小木棚。棚内设有隔间,每个隔间中都坐着一位正在用心创作的陶瓷手艺人。一位姓袁的阿姨对记者说,她从16岁开始学画青花瓷图案,至今整整50年了。她仍然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心诠释着景德镇人对陶瓷的特有情怀。据了解,袁阿姨是景德镇瓷器非遗传承人。她介绍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她画的青花瓷图案由简单转向多样化,收入由少增多,创作成果愈加丰富,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从古续今,采访团一行还参访了景德镇市新兴陶瓷文化中心——陶溪川陶瓷文化创业园。走进这里,既能够体会到传统陶瓷文化的本源气质,又能够感受到现代、时尚、活力的新气象。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聚集了一批热爱陶瓷文化的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富有激情,又富有老一辈匠人不曾尝试的新思路、新模式,他们用陶瓷制成漂亮的书签、耳坠、花瓶等等,用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
改革开放再出发。40年后的今天,景德镇正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解放的思想,探求发展新路径,在改革攻坚中开创新局面,推动江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