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朝,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永乐青花瓷器的质量前后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青花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这里分别从明永乐青花瓷的胎釉,明永乐青花瓷的青料,明永乐青花瓷的造型及纹饰等几个方面,对永乐青花瓷做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展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永乐青花咨珍品。故事发生在年4月,河南省的专家接到上级指令,负责收集邢台的文物。到达指定的地点后,邢台地区的相关负责人带着专家在乡下四处转悠。转悠了一上午都没什么发现,专家有些许失望。但还是有意外发现的。中午,到附近村民经营的店铺里解决午饭,村民正在炒菜,专家在一旁等得无聊就起身随意看看,让专家看到村民家里电视柜一旁的一尊奇特的青花瓷器,圆柱形的瓶身,柱口两端外沿圆盘,瓷器上面的花纹很独特,画的凌乱但又不影响美观,走进看,专家拿起来看看,觉得越发奇怪,上面还刻着看不懂的文字,和平时看到的瓷器很不一样。专家猜测很有可能是富有外语文化的瓷器,这些瓷器有着大量外来元素,工艺精细,纹饰多样,丰富多彩,图案形式多样化,绘画技术更是越发成熟,既保留着传统图案,也添加了不少其他文化的图案。村民打断了专家的沉思,从专家手中拿回瓷器,说:“这可是祖宗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值钱,但也不能随意触碰的”。专家凭什么直接认为这件瓷器不简单,他很直接地向村民表明身份,问村民能不能让他带回去仔细研究。村民听到此番话后脸上神情一下变了,父亲流传的话不能丢,一旦交上去,指不定拿不回来了,想到这里,村民便拒绝最佳的要求。但专家难得发现,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专家为了得到村民的同意,帮村民做生意,端饭菜,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客人走了就和村民沟通,希望能上交。就这样专家连续来了一周,村民终于同意了。专家非常激动,将瓷器带回研究所,邀请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对瓷器进行鉴定。研究发现这尊瓷器是永乐时期的青花无挡尊,是永乐时期景德镇对外国销售物品,它有个特点是没有口底之分,无论哪面放在上面,都可以使用。这件物品没有底。这样看来,它必定不是酒器。专家通过翻阅资料,进一步确定,这件物品是个花瓶,主要用来插花。专家不认识的字,就是“阿拉伯语“。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都广泛受到其他文化元素的影响,瓷器的制作技术日趋成熟,制作周期大幅度缩短,瓷器的款式也更加多样化。“物以稀为贵”,目前全国只有三件青花无挡尊,而河南省的青花无挡尊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
永乐时期文物——青花无挡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