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於花美如玉一种你没见过的宫廷秘釉瓷

现在已进入冬季,

喝上一杯暖暖的茶是不少人的休闲享受,

也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

喝茶养生,是中国人千年来的传统,

从茶叶色泽上看常见的有红茶、绿茶、黑茶......

一杯好茶,汤色明亮,

闻香、观色,都是一种享受,

而在瓷器界有种单色釉,

釉色就与我们常喝的茶叶有关,

釉面呈失透的黄绿色,

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

黄褐色细点,它的名字叫——“茶叶末釉”。

▲清雍正茶叶末釉茶壶

何为茶叶末釉?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

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深沉凝重,极具古意。

▲清乾隆茶叶末釉荸荠扁瓶

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金元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

▲唐褐釉腰鼓(年青浦青龙镇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雍正,乾隆两朝最为所重,成为宫廷秘釉,仅供皇室珍赏。

▲清雍正茶葉末釉鋪首弦紋尊

《雍正年製》款,D24.9cm,

估价:,-,HKD

成交价2,,HK

对茶叶末釉的称赞最广为流传的,是这么一段话:

清末寂园叟《陶雅》中曾称赞其:“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於花。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

茶叶末釉属无光釉,釉色深沉而含蓄,造型和釉色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台北故宫藏清乾隆茶叶末六联瓶

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但胎体多为厚重的缸胎。

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单色釉品种。

▲清雍正茶叶末釉缸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茶叶末釉的辉煌

据记载,明代御窑厂所生产的茶叶末釉,因其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像鳝鱼的皮色,而被称为“鳝鱼黄”。

《陶雅》还称:“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然而,至今没有被确认的明代厂官窑传世品。

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瓷器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瓷器则偏绿的居多。

▲左清雍正茶叶末釉汉壶尊

▲右清乾隆茶叶末釉贯耳瓶

据唐英的《陶成纪事》记载:“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

雍正、乾隆年间,唐英督陶景德镇御窑厂,期间致力于陶瓷工艺的开发和研究——对原料精选细淘,反复试验,掌握了制坯胎、釉汁的合理配方和烧成条件,对成型、烧制、彩绘等进行专业分工。

▲清乾隆厂官釉绶带瓶高H18cm

因而,雍正、乾隆两朝的茶叶末釉器瓷胎精细纯净,釉色温润纯正,造型规整,装饰精致美观,代表了茶叶末釉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

款识上,多是在器物底或足内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数是四字篆款“乾隆年制”,个别横写于器物口边六字篆书款,字体清晰圆润工整。

▲清乾隆厂官釉双贯耳四棱方瓶高H25.5cm直径D11cm

嘉庆后的茶叶末釉瓷质量直接下降,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虽仍在烧造,但数量少、造型变化不多,胎体厚重呆板,没有什么创新式样。

▲清道光茶叶末釉荸荠瓶

▲清光绪茶叶末釉贯耳瓶

▲清嘉庆茶叶末釉荸荠瓶

END

在茶叶末釉的美学特征中,集中反映出中国颜色釉瓷器的传统美学内涵。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富有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的真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4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