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章节是教大家认识“瓷”,瓷器精美,具有收藏价值,一件国宝级的瓷器动辄价值上亿,它们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物有价而其精神无价!部分内容参考至范冬青女士所著《说瓷》,范冬青女士是古陶瓷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之一。随着喜爱收藏古董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界也免不了鱼龙混杂。一份可信度较高的权威读物,透露个中玄机,其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笔者本章节带领大家认识八大窑系之一:景德镇青白瓷。青白瓷在历史上地位不高,因为是民窑,产品基本流向民间,所以总体质量相对来说不如有贡品的窑口好。上一章我们说完了景德镇青白瓷的特点,这章来说说有哪些是值得我们收藏的青白瓷一、注碗:配套的注子和温碗的合称,为酒具。其形象最早见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座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这类注子直筒形盖,顶多饰坐兽为纽,民间俗称“狗头壶”。从纪年墓出土资料排比,注碗多出北宋中晚期墓葬,北宋以后的考古资料中几乎再不见这种器物。二、台盏、托盏:台盏与托盏是用途不同的两种器物,前者为酒具,后者为茶具。然如今在器物分类与定名上,二者常被混为一谈。对此,孙机先生有专文考证。台盏是酒盏与酒台子的合称。酒台子呈盘状中间突起一小圆台,以承酒盏,酒盏状如高足杯。台盏与注碗配套使用。理由是纪年墓中注碗均伴有台盏出土。另在是纪年壁画墓中,亦可见注碗与台盏图像。它们的组合规律,一般是一副注碗配两副台盏。从《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可知“注碗一副,盘盏两副”符合两人对饮需求。并且酒杯亦可以与“盘子”搭配使用。茶盏与盏托也可合称“托盏”,盏托上有或高或矮的托圈。茶盏多为浅腹式,座入盏托,以沸汤点茶,用托执取,以免烫指。青白瓷托盏多见于北宋墓葬,其盏托中间的托圈,一般为钵形。明器中的托、盏有的连体烧制,如江西南丰政和八年墓出土托盏即是。三、执壶:应为点茶时盛沸水之器。陕西西安唐太和三年(年)王明哲墓所出造型相似的白釉执壶,底部墨书“老口家茶社瓶”。唐代称其为“茶瓶”,现在则叫“茶壶”。青白瓷执壶,北宋时有侈口、直口以及盂口、盘口等,以侈口者多见。丰腹细流,流较五代时普遍加长(下图)。南宋执壶,颈部变高,把手拉长,身长流长。葫芦形执壶为此时新出现的器式。四、香薰、香炉:焚香用具。香炉用于点香,香薰则以烧香料出烟气为用,故香薰由盛香料的炉身与出烟气的镂空炉盖组合而成。宋代还有一种焚香炉叫“出香”,即盖顶由珍禽瑞兽蹲其上,腹内中空与炉身相通,香料烟气经由动物张开的口腔袅袅升起。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出土的“出香”标本,动物有狮、龙、鸳鸯、狻猊等。下图这件景德镇青白瓷香鸭亦属“出香,制作精妙,釉色雅洁,品相完整,是青白瓷中的极品。若有幸遇之,切勿错失。五、各式瓶:有梅瓶、贯耳瓶、花口瓶、长颈瓶、堆塑瓶、瓜棱瓶、八方瓶、嘟噜瓶等。凡瓶均属琢器类别,制作较为不易。通常器型规整、釉色雅洁、品相完整的都值得收藏。尤其饰以花纹者,无论印、刻、贴、塑,均优先。六、瓷枕:夏令寝具,景德镇瓷枕以银锭式多见。因青白瓷色质似玉,亦称“玉枕”。其他精美的瓷枕多以瓷塑为座,上托枕面,设计独具匠心,如有双狮、立象、蟠龙、童子执荷、戏曲人物等,既实用,又具艺术情趣,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七、瓷塑造像:造像属供奉主体,有释迦、弥勒、观音、文殊、地藏、童子及道教人物等,其中观音塑像较多见,且制作上均精雕细琢。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尊观音,头戴花冠,中置化佛,垂发披肩,胸前及手臂饰璎珞,身披广袖通肩外衣,仅衣襟、袖口各施青白釉一道,余皆涩胎无釉(下图)。烧成后,再在涩胎上用朱红、石青、石绿绘彩并贴饰金箔,可见当年此造像何等辉煌。此像说明宋代景德镇只烧青白瓷,没有彩绘工艺。只有一种点彩褐斑,属于高温釉彩。元代的观音像比较大件,上海的一位民间藏家收藏有一件,很是精致(下图)。但现代仿品亦不少,千万注意。前面两章我们反复提到,景德镇青白瓷系列在古代不被上层社会青睐,导致现在很多收藏者认为青白瓷价值低,着实是很冤枉!景德镇精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不论拍卖价值如何,其都是我国文化之瑰宝,我们应当重新审视青白瓷的历史地位。下一章我们来说建窑黑釉系,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