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瓷,是古代君王专属的瓷器,也是控制最为严格的一种釉色。黄釉瓷分为低温黄釉和高温黄釉。
最早的低温黄釉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而最早的高温黄釉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以寿州窑为代表性瓷窑。
寿州窑,位于我国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是唐代非常著名的古瓷窑。陆羽的《茶经》中也曾提到过寿州窑。
寿州窑,以黄釉瓷器见长,其胎体厚重,质地细腻,黄釉色泽十分雅致且透明光润,有细小的开片,造型端庄大气,制作工艺精湛。
明代洪武时期,景德镇官窑继续烧造黄釉瓷器,而到了宣德和成化时期,技术明显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弘治时期,黄釉瓷器的烧造水平再创新高,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黄釉的釉色最好,也最娇艳,因此有着“娇黄釉”和“浇黄釉”的美名。
弘治黄釉的造型十分丰富,碗、盘、尊、罐为常见的造型,其中兽首尊是代表性器物,尊的肩部通常有两只兽首进行装饰,器物通体施以黄釉,釉色十分纯正,这是弘治时期非常有名的祭祀用器,即使在清代也有烧造。
以下为您介绍的这件明代弘治娇黄釉盘也是典型性器物,其釉色娇艳可人,黄亮如鸡油一般,淡雅宜人,除底部施透明釉之外,通体施以黄釉,展现了低温黄釉瓷器的最高制作水平。
清代的黄釉瓷器较明代更加丰富多彩,不仅造型方面端庄大气,而且釉色方面温润细腻,带给人更多的是华贵之感。除了烧造素器之外,还有多种高超的技法用于黄釉瓷器中,如刻划、彩绘等。
清代康熙时期,“米黄釉”和”蛋黄釉”均非常出名,其中“米黄釉”的色泽如米黄一般,而“蛋黄釉”的色泽如鸡蛋黄一般,不仅釉层较厚,而且透明度很强。
以下这件米黄釉碗造型虽然十分传统,但是丝毫不减其气韵。
清代雍正时期,“蛋黄釉”的烧造技术不减,而且釉面有一种粉质感,看起来十分养眼。
此外,“柠檬黄釉(淡黄釉)”也是雍正时期久负盛名的瓷器珍品,如以下这件雍正柠檬黄釉刻莲瓣盘,造型优美大方,新颖独特,釉色自然纯正,展现了雍正一朝极为严格的制作工艺。
清代乾隆时期,由于加入了玻璃白,因而使得黄釉瓷器看起来色泽更加娇嫩,更有档次。
清代同治和光绪时期,黄釉瓷器一时间成为了大婚用瓷的主流品,虽然烧造的数量较多,但是质量较盛世三朝差了许多,釉色不仅暗淡,而且失去了应有的油脂光芒。
此外,除了单色黄釉瓷器之外,黄釉瓷器的表面还会施加彩绘,烧造成各种黄釉瓷器,如黄釉地绿彩器、黄釉地粉彩器、黄釉地五彩器、黄釉地珐琅彩器等。
我是紫色百合香,请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