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被誉为世界上三大美食国家之一,会吃也是出了名的,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多形形色色的特色美食,它们不仅美味可口,更是非常具有中国风味,不过其中一些传统美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渐渐消散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下面我将盘点7道国内传统美食,道道都是经典,全吃过的人,年龄至少30岁以上,不知道你们都吃过其中哪几种?
油炸猫耳朵属于江浙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因外形一圈一圈,类似猫的耳朵,所以故此得名。猫耳朵对于80后来说,充满着童年的味道,在那个物质条件并不发达的年代,猫耳朵就是当时最可口的小零食了,香甜酥脆,十分解馋,虽说是油炸食品,但是吃起来并不油腻。想必这款零食承载着大部分八零后的童年记忆时光吧?只不过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看到纯手工现炸的猫耳朵卖了。
麻花是我国传统特色油炸面食小吃,因外形呈铰链形,所以又称“铰链棒”。有甜、咸两味之分,口感也有软、硬两种,麻花的历史可以说非常悠久了,传说是东汉人柴文进发明了麻花,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麻花自古以来,就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更是有一首赞美麻花的诗,《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麻花虽然在全国多地都有,但是要说最出名的,那非天津大麻花莫属,天津的麻花向来全国闻名,但凡去当地旅游的人们,都喜欢购买一些天津的麻花回来,赠送亲朋好友。
蛋黄酥可以说是为数不多,一直很火的传统美食,近几年来更是升级为网红美食,尽管外面已经卖到10元左右1个,但还是阻挡不了大家对它的热情;层层香酥,味道丰富,每咬一口都是大大的满足。早期的蛋黄酥馅料比较单一,只有豆沙咸蛋黄馅这一种,自打近几年成为网红美食后,口味开始逐渐升级,有蛋黄流沙馅、蛋黄肉松馅、麻薯馅等等,不过对我而言,还是更喜欢传统的豆沙蛋黄馅,因为吃得不仅是味道,更是情怀。
桃酥是我国汉族传统特色小吃,以其干、酥、脆、甜的特点闻名,还记得在我小时候,只要逢年过节,家里的长辈们就总会做一些桃酥备着,有客人上门拜访的时候,就会拿出来作为茶点享用;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所以那个时候就特别盼望着过节,因为这样就能吃到美味的桃酥了。
关于桃酥的由来,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据说在唐元时期,景德镇周边县乐平等地农民纷纷前往做陶工,当时有一位农民将自家带来的面粉搅拌后直接放在窑炉表面烘烤,由于其常年咳嗽,平日常有食桃仁止咳习惯,所以在烘烤的时候会加入桃仁碎末,其他陶工看见后,觉得这样做好的食物便于保存充饥,便纷纷仿效;因成品口感酥脆,又是添加了桃仁,所以大家就称其为“桃酥”。
咸鸭蛋可以说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传统美食,它是新鲜鸭蛋腌制后的再制蛋,口味咸香,老少皆宜,它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当时的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就有记述,书中说:“浸鸭子一月任食,煮而食之,酒食俱用,卤咸则卵浮。”这段话说的就是咸鸭蛋。咸鸭蛋虽然在全国多地方都有生产,但是唯有江苏高邮咸鸭蛋最为著名,高邮咸鸭蛋是采用特色辅料和传统配方腌制而成,具有鲜、细、嫩、红、沙、油等风味,还曾得到了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赞扬,他说:“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
豆腐脑又名豆腐花,全国多地皆有,不过因为地区不同,所以在口味上会有很大的差别,部分北方地区通常食用咸味的豆腐脑,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则偏爱甜味多一点,但是四川重庆等地,要更喜爱酸辣口味。豆腐脑的最大特点就是细嫩以及柔软,吃进嘴里滑溜溜的、嫩嫩的,轻轻一抿就化开在嘴里,十分解馋,不管是用来当早餐还是小食,都非常合适。
最后一道介绍的是麻球,也叫油炸糯米团,是沪苏浙皖一带的经典早餐类小吃,外形滚圆饱满,皮薄酥脆,内里香甜软糯,十分好吃。相信部分80后、90后对于这种麻球一定不陌生,小时候,街头早餐摊里,总是能看见它的身影,裹满了芝麻的麻球,香气十足,来上几个,解馋管饱,还很抗饿,毕竟它是用糯米做的。不过现在的街头,真的很少能看到卖麻球的了,至少我们这边是这样,不免让人心生想念。
据说这7款美食,全吃过的人,年龄至少30岁,不知道你吃过哪几种?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留言告诉我,相信很多00后小朋友,有些都没吃过吧?毕竟现在新奇的美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