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婚慈禧生日所用瓷器长啥样到故宫陶

从新石器时代古拙质朴的陶器到隋唐的“南青北白”,从宋代“五大名窑”开始,元青花、明五彩、清珐琅,余件陶瓷争奇斗艳,在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串讲中华陶瓷传奇。闭馆两年有余的故宫陶瓷馆此次迁至武英殿重张,展品数量增加了一倍多;时间跨度从距今约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到民国时期。一批教科书里的熟脸悉数展出,比如三国时期的青釉堆塑楼阁人物鸟兽谷仓罐、北朝的青釉莲花尊等。西夏的灵武窑黑釉剔划缠枝花纹罐、清乾隆时期的粉彩天蓝釉镂空转心瓶、清康熙的青花祝寿图棒槌瓶等文物则是首次亮相。武英殿前殿中央还开辟“展中展”,第一期展出七件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镂空套瓶、转颈瓶、转心瓶等,件件巧思。

观展亮点

展示皇家烟火气用餐器皿辨尊卑

紫禁城曾是皇帝的家,宫藏盘碗瓶盆记录着皇家烟火气儿。陶瓷馆里就摆了一桌“宴席”,静待人入席。

餐桌上,盘盘碗碗挺齐整。细看,里面有门道儿。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说,清代宫廷吃饭叫用膳或者进膳,对不同身份的人使用器皿品种,有严格的规定。换句话说,从这些盘碗就可以判断等级,辨尊卑。

举几个例子:桌上,黄瓷盘碟碗等,是皇太后和皇后专用的。皇贵妃使用的餐具就只能是“白里外黄”了。到了贵妃和妃子,用的是黄地绿龙的瓷器。再往下,嫔是蓝地黄龙;贵人是绿地紫龙;常在是五彩红龙。吕成龙介绍,清代御窑瓷器以黄釉瓷等级最高,其中又以全黄釉(即器里、外皆黄釉)瓷最为尊贵,因此也顺理成章成为帝后的专用品。半黄(即器外黄釉、器里白釉)者次之、黄地加其他色彩者再次之、其他地色加黄龙者又次之。

皇家礼物“摆擂”皇帝审美“PK赛”

逢年过节,皇帝也会发奖,用瓷器赏赐“优秀员工”们。清代就沿袭了明代制度,在景德镇设御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据档案记载,清代大批量烧造宫廷用瓷始于康熙朝。而大运瓷就是指御窑厂每年底在宫廷内务府奏销,按年例不用皇帝另外降旨、按固定式样烧造且统一运至京城、交付宫廷瓷器库收储的瓷器。

淡黄地粉彩锦上添花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大运瓷器真正固定式样并按例烧造,始于乾隆十二年。乾隆曾经给督陶官唐英下旨,明确要按照宫中藏瓷中选定的52件琢器、件圆器样品烧造。这算是把发的“礼物”规格定了。到了嘉庆朝留了37种,咸丰至宣统朝则仅保留其中的8种瓶式。

如今,各式各样的“皇家礼物”被摆上了一个L形的展台,颇有点“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的架势。玉堂春瓶组,从乾隆到宣统,7位皇帝,7个青花缠枝莲纹玉堂春瓶并立。肉眼可辨的,乾隆时期的画工最好,之后每况愈下。吕成龙说:“到了宣统,蓝色中都带了紫红,因为当时用了‘洋蓝’的化工料来画,而不是天然的钴土矿,烧造出来颜色就不对了。事实上,御窑瓷器的烧造在道光以后越发衰败,不仅造型越来越不优雅,纹饰也缺乏精细灵动,就像印出来的一样。”

粉彩镂空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一个展柜,观众还可以验证“论瓷器造型之隽秀,明代看成化,清代看雍正”的说法。一排9个并立的青花玉壶春瓶,雍正时期的“大器小作”,绝对是最上镜的一件。

皇帝大婚用瓷大臣“贴钱”返工

同治皇帝大婚用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烧造皇帝大婚用瓷之先河。展厅里,这套精致喜庆的瓷器引人注目。

“皇帝大婚是在同治十一年,早在同治六年就开始烧制大婚用瓷了。”吕成龙说,为烧造婚礼用瓷,朝廷下令拨款13万两白银重建因“太平天国运动”而被毁的御窑厂。可即使这样,烧造这批瓷器对于重修后的御窑厂仍困难重重,耗时两年才全部完成。

当然,还有更曲折的故事:同治七年八月,监管窑厂的景福将烧造完成的件大婚用瓷装在个大桶中,运往皇宫。次年又运送了件。不过,这批瓷器被认为“均烧造粗糙,不堪应用”。景福更是收到了一条旨意,大概内容是“重新烧,你掏钱”。

同治十年十一月,景福才完全交差。而这批大婚用瓷也成了这一时期陶瓷烧造的巅峰之作。

天蓝地粉彩镂空转心瓶

慈禧生日礼物时间太紧迟到

菊花、秋葵和秋燕和谐成景,松石绿地繁花绽放,翡翠地水墨绘葵花……展厅里,一套富贵华丽的瓷器上,每一件都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的款识,类型涉及鱼缸、碗、盘、碟、羹匙、茶碗、圆盒等多种造型。

这些是景德镇专门给慈禧烧制的生日礼物,始烧于同治十三年,烧成于光绪元年、二年。清宫档案记载,同治十三年三月三十日,内务府将大雅斋瓷器画样交给景德镇御窑厂,并且传旨“统限于本年九月内呈进”,为的就是赶上当年十月十日慈禧四十岁生日。但是由于时间太紧张了,这批瓷器迟到了。

相比于其他皇家用瓷,大雅斋瓷器的色调更显浓艳,绿色、藕荷色颇为娇嫩。而且瓷器上的纹饰也以花鸟为主,类似绣球花、藤萝花、葡萄纹等当时新颖的题材纷纷入画。专家曾经点评,与晚清时期其它瓷器不同,大雅斋瓷器颇有点乾隆遗风,华贵典雅。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空间。光绪时期,储秀宫、长春宫、体和殿、乐寿堂等慈禧居住、活动过的地方都有大雅斋款的瓷器。故宫的文物库房里还有一件“大雅斋”匾。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点差清宫物品时,专家推断该匾应该悬挂在宫内某个殿堂里,后来或修或撤,被摘下后再没有悬挂回去。

蓝地粉彩开光山水图转颈瓶

观展解码

浴德堂揭面纱

神秘的浴德堂揭开面纱。这座建筑位于武英殿西北隅高台上,曾为词臣校书值房,专司刊刻、装潢书籍等事。

也可能是因为偏居一隅,这座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建筑的始建年代及使用功能众说纷纭。一说可能为元代宫城内遗存的浴室,因与文华殿东大庖井在紫禁城中的位置相对应,合乎“左庖右湢”(湢:音“必”,先秦时期指浴室)的古礼而未被废弃。一说浴德堂曾被用作皇帝斋祓(祓:音“福”,古代一种除灾祛邪的祭祀活动)处。还有说武英殿作为修书处时,浴德堂曾被用于蒸熏书籍纸张。

如今,浴德堂亮出来了,作为外销瓷展厅。展厅里还专门设置了一幅顶天立地的照片,方便观众可以一睹浴德堂尚未开放的“内室”状态——上覆穹顶,建筑带有鲜明的阿拉伯式风格。室内四壁至顶皆贴素白琉璃面砖,顶部开窗,后墙筑有铁制壁炉供烧水之用。室外有锅台,西侧有井亭一座,悬石槽引水入锅,烧水蒸气入室。

20件瓷器可“赏玩”

陶瓷馆的每一件藏品都放置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42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