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将为藏家呈现永樂春拍——擢秀专场中部分精彩青花瓷,即囊括明宣德及清雍正两个鼎盛时期宫廷御瓷之佳例,也有万历及康熙一朝古拙雄奇画风之代表。其中的御制用瓷,其造型、纹样及装饰,无不遵从皇帝品味而制,既能呈现不同历史时期之风貌,也能体现相异文化特色之融合,于其中体味不同时代之风格与变化。
明代御瓷至宣德一朝可谓臻至鼎盛,流传至今,已如沧海遗珍般难觅踪影,被世界各地博物馆及藏家所宝爱珍藏。此时期创制出许多新颖品种,本场推出一件“御制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盉盌”即为其中佳例。
LOT明宣德御制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盉盌
D:17.3公分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碗于《朱瞻基行乐图》手卷“投壶”一幕对其有清晰描绘,碗侈口,深腹,底边内折,矮圈足。通体罩施白釉,温润醇厚,宝光内蕴。腹部装饰两道凸起弦纹,口沿内外皆绘青花双线一周,腹部主体纹饰为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样,弦纹下折腰处另添连枝花卉,简约典雅。
附图:《朱瞻基行乐图》手卷「投壶」
附图:明宣宗宫中行乐图中储酒器及饮食器线描图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若藏有宣德青花之品,均奉若镇馆珍宝。其中盉碗见诸公私收藏者,极为鲜见,且大多数由窑址发掘品修复而成,流通于市的传世品仅寥寥几件,目前所知传世品,大多见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同为缠枝莲托八吉祥图案者,可参见该馆所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碗,故-瓷-。
窑址发掘者,则可见年景德镇珠山出土例,现藏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录于《江西藏瓷全集-明代(上)》,朝华出版社,年,页;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例,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年,页79,编号41。
附图:《江西藏瓷全集-明代(上)》,朝华出版社,年,页
附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年,页79,编号41
历代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御瓷品种、款式、纹样,几乎完全由统治者的喜好决定,“即大抵诸器惟官窑有其制”,“凡器之成必有依据”。
至万历一朝,神宗喜欢样式奇巧的瓷器,于万历十一年、十九年、二十年,不断下发瓷器式样,此一时期“器用之巧,日新月异。”但这类造型较奇特的器物均不易烧成,如本场明万历御制青花龙凤纹瓜棱罐。
LOT明万历御制青花龙凤纹瓜稜罐
W:18.3公分
来源:英国著名藏家
GertrudeHarriman夫人旧藏
此罐呈瓜棱式,直口,鼓腹,圈足,造型别致。外壁以青花为饰,所绘龙凤纹,两两相对,周身火焰云纹缭绕,身形矫健,颇具神采。绘画采用双勾平涂法,先以重色勾绘轮廓,再以浅色渲染,层次分明。本品为英国著名藏家GertrudeHarriman夫人旧藏,Harriman伉俪于战前移居至英国伦敦,并于年成立自己的珠宝公司。夫妇二人对于中国艺术品有着广泛的了解与热爱,并建立了无与伦比的收藏体系,其中一部分藏品于GertrudeHarriman女士去世后,借展于布里斯托尔市博物馆,其后于年至今,借展于诺丁汉城堡博物馆。
附图:GertrudeHarriman夫人旧照
明朝末期,各类书籍刊版“几乎无书不图,无图不精”,经营者不惜工本,请高手创稿,名工镂版,形成中国版画史上黄金时期,并深刻影响其后康熙瓷之装饰题材,其时粉本大多取自各类版画,并以山水、故事人物入瓷画尤为精绝。本场号拍品清康熙青花山水纹大洗,即于洗心留白之处,雅绘山水人物图景,其构图仿效中国山水「知白守墨」之法,远景层峦迭嶂,岚气弥漫,勾线填色,极为恬淡,青花妍丽秀雅,有浓淡深浅之别,笔触皴染得宜,分水技法炉火纯青,当为康窑青花「蓝分五色」之典型。
LOT清康熙青花山水纹大洗
D:38.3公分
雍正一朝,于清三代之中,虽历时较短,仅为十三年,但御瓷成就斐然,其工艺精细,品味卓绝,既能兼容并蓄,又可博采众长。摹古新风共存,本场呈现其中两例精细之作,其一为清雍正御制青花夔龙纹花盆。
LOT清雍正御制青花夔龙纹花盆
D:22.5公分
盆敞口弧腹,胫部内折,底足外侈,造型少见。外壁以青花为饰,自口沿而下依次绘如意头纹、夔龙纹、卷草花卉纹、回纹。纹饰疏朗,气韵古雅。青花呈色浓妍,局部复笔点染,模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麻离青料铁锈斑之效果。其造型与纹样皆仿古而为,但又并非单纯的仿效古代彝器之花纹样式,而是将时人造型、装饰等构成因素与之巧妙融合,转化为更具装饰性、赏玩性的宫廷陈设用器。
LOT附图: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LOT附图: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此类花盆做例,于《清档》中亦有所载,如雍正四年十一月五日,郎中海望即曾传旨:「著做敞口窄底有托花盆木样一件呈览,准時烧磁的,钦此。」並於十一月十一日做得「……花盆木样一件口面长六寸一分,寬四寸四分,厚三分,高连足三寸七分五厘。」此类花盆大多分“有连”(底座)与“无连”两种,除培植花草外,更可于“花盆内配寿意通草盆景”(《清档》雍正六年,八月十九日),并传烧送至雍正皇帝起居之处“各色磁花盆十二样……奉旨送往圆明园交于园内总管太监有应陈设处陈设。”(《清档》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LOT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H:21公分
记录:香港佳士得,年9月26/27,编号
记录:香港佳士得,年9月26/27日,编号
另佳例则为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此瓶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与胫部蕉叶纹相配,为明代早期流行式样,腹部通体绘折枝石榴、荔枝、寿桃、柿子等图案,寓有多福、多寿、多子之意,绘画细腻,自然渲染,风格雅丽。此类仿永宣青花梅瓶在清宫档案中同样有明确记载,据《清档》记:“(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常贵交来……青花白地仿宣窑梅瓶二件……传旨:着配做漆架座,先将各样的样式每样做成木架一件,呈览再做。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