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开始,央视的文博节目《国家宝藏》,因为如潮的好评,到现在已经推出到第三季了,新鲜出炉的第三季第一期的第一件文物,又是怎样的一件国之重器呢?
再看这件国宝之前,先来看看这期的九大博物馆,在张国立老师稳重而有力的声调中,是网友们惊呼这都是要背起来当写作素材的介绍词:
据坤灵之正位,仿泰紫之圆方,六百年,紫禁城。宝刻渊薮,汗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一千年,苏州古典园林。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西藏布达拉宫。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八表同风,开启中华大一统,两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两千五百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金风震铄,宏规大起,三千三百年,安阳殷墟。
这段一出来,大家都在齐夸这宝藏文案,初高中要写作文的同学可以背起来了,这也太好用了!顺便说,这样看下来,紫禁城还真的就是个刚满岁的小孩子呢。
言归正传,第一件宝物早就小小地与大家见过面了,它就是《国家宝藏》海报logo里的那件青花瓷器。
首发宝物名为“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它出自大名鼎鼎的景德镇御窑厂,是当年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时作为祭祀用的国之重器。
扮演郑和的靳东在舞台上演了一个小小的片段。汗国使者以为大明发明了新式武器十分不安,甚至拔刀相向,后来郑和揭开谜底,没想到被误解的武器其实是一件瓷器,原来,大明本意是想和汗国合作共赢,从汗国进口青花瓷器的原料——苏麻离青。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一批“苏麻离青”料,《事物绀珠》有记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故事是这样讲的,但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朱棣会特意在迁都之时选用这样一件青花瓷呢?原因也确实和这纹饰有关。
这件瓷器的“青花海水江崖纹”也叫“寿山福海纹”,上面的图案有波涛汹涌的海浪,它卷起朵朵巨大的浪花,冲向中间的山石,而山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中,稳固如初,丝毫没被撼动。
因此其寓意便是象征江山永固,再加上这件青花瓷的造型呈三足鼎式,定鼎天下,这更是传统中象征帝王权力的造型了。这样下来,这小小的瓷器中所寄寓的期盼江山安定的意味也就很明显了。
明正德朝进士邵经邦在《弘艺录》中曾记载:在奉天门御朝时,永乐皇帝在宝座上坐定后,一个刻着山河之形的香炉被放在榻前,有内使奏道:安定了!
鼎——定,所以说,这其实还是个谐音梗来着。
这样的瓷器目前仅有三件,除故宫、南京博物馆外,节目中还介绍了一件外形装饰一样的景德镇出土瓷器,这件瓷器因为当初烧坏了,所以就被淘汰了,成为了一堆碎片,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才修复的。
本是同根生,却有不同的命运,这在瓷器界,是很常见的事情。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古代皇宫里用的东西,都是要举世无双,天底下最好的,尤其是瓷器,同一批烧制出来的产品,皇帝只会挑选其中最好的那一件,其余的即使是成品,有时候也会就此摔破,就为了不让皇宫用品外流。
第一期的第一件宝物就这样亮相了,就如靳东所介绍的那样,为何这件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能当首发,能出现在logo里,因为它不仅与紫禁城同时诞生,也因为青花瓷是全世界眼中的中国符号象征,排在首位,它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