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读中国陶瓷发展,首先就要了解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千年瓷都景德镇,解读陶瓷在这座城市的创新与发展(宋朝——元朝)。
景德镇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宋
景德镇的的命名是在宋真宗(年)改变的。
真宗景德年间(公元-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命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落款“景德年制”四字,因御瓷“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因此而得名,并延用至今。
宋代以前景德镇都是以白瓷为主,没有什么装饰图案和绘画。
制瓷场景但到宋代这些都已出现,人们在陶瓷上表现时代的特征和与时代相吻合的文化气息,值得后人慢慢品读。
在宋代,景德镇瓷器以轻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著称于世。
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玉枕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
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这些都是留在景德镇这块宝地上的文化遗产。
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创新时期——元
为什么说元代是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创新时期呢?
因为此时期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
这个时期除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大量烧造的青白瓷外,其最大成就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
北宋青白瓷刻花温壶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
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走向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
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类。
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釉里红瓷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创新时期,元代在高温颜色釉方面烧制也有突出成就。
设立于年的浮梁瓷局的“枢府”瓷,胎体厚重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称“卵白釉”)。
元卵白釉螭耳衔环瓶安徽桐城元代窖藏这种洁白光泽的枢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红等彩瓷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也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洁白”瓷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其它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