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的文脉传承时代更迭,产业调整,工业历史正逐渐离我们远去,城市经济发生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根本转变,而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永远留了下来,旧瓷厂转型陶瓷文化旅游地,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的陶瓷设计师、艺术家来到这里,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建国瓷厂作为代表一个时代“痕迹”的文物级建筑,结合整个御窑历史街区,将其改做新建筑以增加创意元素,就像再生的细胞焕发新的生机,使城市生命得以更好的延续。
原建国瓷厂改造为一座专业的美术馆,承担新时代的艺术使命,完成文脉传承。同时采用针灸的办法来激活周边并加以利用,使老街区变得富有活力。
因势利导的更新改造
在现有建筑条件基础上,结合场地周边环境,进行与历史街区的对话式设计。
1#厂房外立面风貌保存较好,内部为大空间厂房,承重结构为砖柱,屋顶为木结构桁架支撑轻质屋顶。为保证老厂房风貌不被破坏,原封不动的保留建国瓷厂1#厂房的外墙,保证建筑风貌的原汁原味。
二层新增体量采用渐变的彩釉玻璃,与场地陶瓷文化相呼应。在玻璃体量内部设置观景平台,观者可从渐变的彩釉玻璃中俯瞰整个千年历史街区,与整个历史街区及御窑厂形成时空对话。
除老厂房本身改造外,在厂房北侧空地采用有机生长的方式增建入口体量。新旧体量在肌理,比例上和谐一致,但在内部空间和建筑细部以及材料构造上却呈现着属于不同时代的建筑技艺,形成和而不同的设计效果。为整个千年历史街区植入当代表情。
砖混结构的原职工浴室建筑也被完整保留下来,并改造为贵宾室等服务功能。其具有特色的山墙立面也被很好的保留,形成美术馆的海报墙。场地周边的部分民居也加以修缮,改造为美术馆的艺术家工作室。在延续整体场地风貌的同时,注入新的艺术功能。
跌宕起伏的时空穿越原建国瓷厂为工业厂房,空间单一,设计空间处理上,通过加建体量,丰富空间层次,同时利用新旧对比,带来时空穿越的空间体验。
新门厅
老厂房公共大厅
彩釉玻璃幕墙围合的观景平台
精细入微的技术手段从破旧的工业厂房到满足恒温恒湿展厅的现代美术馆这之间要解决的结构,设备,构造的问题是本案的现实诉求。
原厂房为50年代建造,采用砖柱支撑木桁架屋顶,四周以砖墙围合。为保留老墙,主体结构与老墙脱开,并对老墙采用钢丝网片加固,局部设置连接。
原屋顶结构采用轻质木桁架,年久失修,此次改造,更换屋顶构造,增加防水层,保温层,屋顶采用黑脊瓦。原屋顶侧百叶窗增加low-e玻璃,木百叶换成金属木纹理百叶。以达到改善室内物理空间环境的效果。
结语
不同时代建筑的共生,是历史的传承与生长。改造的适应新时代,新功能,新时代视角的对话。这样的城市更新才有生命力。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