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全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这

宋真宗赵恒(年12月23日-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一句“书中自有黄全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竟然成了流传千年的著名谚语。那么,这句流传千年的谚语究竟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呢?你一定想不到,它竟是出自继位前期颇有作为的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乾德六年(公元年)十二月二日(12月23日),赵恒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的第三子,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母,初名赵德昌,后改为赵元休、赵元侃。他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伯父宋太祖喜爱他,将他养在宫中。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公元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赵恒既非宋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但其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而发疯、二哥赵元僖又无疾暴死,他才有幸被立为太子。

至道三年(公元年)三月,宋太宗驾崩。太宗驾崩后,赵恒遭遇到由太监王继恩和李皇后(明德皇后)共同谋划的宫廷政变,但在宰相吕端的支持下,粉碎了政变阴谋,赵恒才于同月继位,是为宋真宗。次年改年号为“咸平”。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他也能注意节俭,因此社会较为安定,给国家创造了一个相对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赵恒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在位期间,每逢民间有大灾大难或者百姓流离失所时,就减免百姓的税租,让百姓得以存活,渡过难关。

咸平元年(公元年)夏季的四月,发生较大的旱灾。四月初四的那一天,宋真宗在白鹿山祈祷求雨。四月十四日,赵保吉派遣其弟赵继元入朝致谢。二十一日,派遣使臣检查全国吏民拖欠钱物,全部免除。

咸平元年这一年,溪峒、吐蕃各族、勒浪十六府大首领、甘州回鹘、西南蕃黎州山后蛮族来进贡。因为定州降冰雹伤害庄稼,所以宋真宗派遣使臣予以赈济和抚恤,免除当年租税。咸平二年(公元年)冬季的十月初三,宜州捕获溪峒蛮酋长三十多人送到朝廷,真宗皇帝下诏释放他们,遣送回家。初四,真宗皇帝免除澧州蛮境内归业百姓租税。初九,设置福建路惠民仓。

咸平五年(公元年)夏季的四月初七,宋真宗下诏陕西百姓运送北方边境粮草者,免税一半。十七日,命令三司每年考核户口。二十一日,免深州、霸州等九州百姓租税。二十八日,恢复雄州榷场。

景德元年(公元年)夏季的四月初一,真宗为皇太后谥号为明德。大臣三次请求真宗到正殿理事,采纳了大臣的意见。初三,邢州地震不停。因为溪蛮的战祸已经平息,很多百姓都已经恢复了农业生产,于是真宗皇帝就免除澧州石门县二年租税。

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在澶渊和约之后急速增加,至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年,其总额已达万。可以说,如果没有公元年的和约,就没有公元年的繁华似锦。在宋朝,经济发达,尤善商贾,尽管赵宋的国土面积、初期时的人口、资源都比李唐王朝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像公元年这般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仍频,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官员接触钱财的机会也由此多了起来。然而北宋前期官员赃罪(贪污)的现象却减少了,尤其与相距较近的唐朝中后期相比。

人口是见证国家繁荣的高效统计工具,从公元年北宋户口万户,财政收入万,至公元年户口将近万户,每户有多少人呢?假如每户是5人,那么整个国家人口也达到了万,还没有现在浙江省人口多,可见历史上的北宋人口发展在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下,已经达到了极限。这是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不敢想象的数字。更令人称奇的是,北宋初年仅有户万左右,至公元年全国有户达2,万,财政收入万。北宋大观三年(公元年)户数达2,万,人口约11,万,人口终于突破一个亿(也是按照每户5人多点推算出的)。

宋真宗时期,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公元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景德年间,专门制作瓷器的地方,原名白崖场的昌南镇,遂改名为景德镇)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北宋进入了经济繁荣期,这一时期史称“咸平之治”。咸平四年(公元年)九月,宋真宗外出“观稼”。沿途百姓看到他的仪仗后,竟自发地欢呼“万岁”。总而言之,宋真宗在即位之初,广开言路,勤政治国,政治清明,经济日趋繁荣。

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特别是前期治理有方,不但全国户口增加,而且人均财富增加三倍多。

澶渊之战,宋朝获胜。宋真宗以每年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代价,定立澶渊之盟,换取了与辽的和平。这是宋朝向番邦以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同时也开创了宋朝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可惜的是,宋真宗后期任用佞臣王钦若、丁谓等,大搞天书祥瑞,封禅祭天等自欺欺人的把戏,浪费了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他本人也由明君逐渐向昏君转化,这一由明转昏的变化,除了由他自己的本性决定以外,与他用人不察有很大关系。

赵恒在即位之初,广开言路,勤政治国,政治清明,经济日趋繁荣,史称“咸平之治”。但是与久经沙场的太祖、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思想,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反而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1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