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代这一抹铜红惊艳时光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

永福县洛清江畔,几十公里内分布着目前广西发现的最大规模古代窑址群。

年7月,广西文物工作队与永福县文化局、图书馆曾对永福窑址进行了第一次科学发掘,在窑田岭出土了盏瓶、壶罐等近40多种造型优美的宋代青瓷。

更令人诧异的是,挖掘的第三号窑出土了大量的瓷腰鼓,这使得永福窑在众多宋代民窑中显得别具特色。

虽然成果丰富,但这一次并不是全面挖掘,大部分窑址依然安静地掩埋在千年厚积的土层之下。三十年光阴弹指而过,年,沉寂多时的永福窑却突然遇上了一件大事。

年,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形势,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湘桂铁路启动扩能改造工程。湘桂铁路在永福县贯穿县城,经过洛清江双线大桥,而这里,恰恰是永福窑古窑址群所在地。

这意味着分布在工程区域内的古窑址必须尽快进行全面的科学发掘,提取文物标本和信息。年1月,由广西考古研究所主持,联合桂林市文物工作队、永福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对窑田岭窑址方家寨窑场、塔脚窑场开展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这是一场和时间进行的比赛。考古工作人员们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日复一日辛劳工作。

考古人员不再像三十年前发掘时那么谨慎保守,他们必须带走尽可能多的文物标本。近80吨的出土文物被包好、运走。这些文物大多数都是陶瓷残片,完整器很少。在这许多仿制北方耀州窑的青瓷残片当中,一抹红色忽然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是一个几乎完整的艳丽的红色瓷碗。在它出现的那一刻,所有考古工作人员都激动不已。

今天,各色各样的瓷器在商店随处可见,很少有人知道红色瓷器在古代意味着什么。汉代,我国的青瓷烧制技术已经成熟。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白瓷。唐代出现了三彩,黄、绿、白、蓝、褐,甚至还有紫色。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所钟爱的红色,却迟迟没有在瓷器上绽放它的美丽。宋仁宗时期,有文献记载大臣曾私底下送给张贵妃一件定州红瓷,仁宗皇帝一怒之下把瓷器砸烂了。可后世也有人认为那只是近乎红色的定窑紫釉瓷器。被誉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名窑钧瓷,色彩绚丽多变,如果一件钧瓷上能看到一点点红色,那它立刻就会身价百倍。红色陶瓷如此罕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是,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要在瓷器上烧造出红色,实在太难了。

铜,作为红色的着色剂,在中国瓷器烧造技术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此之前,陶瓷绝大部分都以铁为着色剂。烧红瓷的矿物原料主要是氧化铜,同时还需要度左右的高温和对窑内一氧化碳浓度的精确控制。在千万次的烧窑化学反应中,有些瓷器偶然也会烧出局部红色的铜红斑釉。但要烧出通体均匀的红釉瓷器,那无异于要古代工匠进行一场严格的现代化学实验考试,其难度可想而知。史学界普遍认为,经过几百年摸索,到元代景德镇才开始用红色彩绘,烧出釉里红瓷器。又经过近百年,工匠们对烧造工艺不断钻研,才终于在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成功烧出真正通体釉色如红宝石般的瓷器。宣德之后,这种烧铜红釉技术一度失传,至清代康熙年间御窑才又重新烧出高温红釉瓷器。直到近代,红瓷都是神秘而珍稀的品种。正因如此,当永福窑田岭出土了通体红色的瓷器,立刻引起考古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