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你绝对不能想象,在17世纪的欧洲,竟然存在着号称“瓷屋”和“瓷都”,不错,西方人就是这么称呼的。它的德语是porzellankabinette。当时这种“瓷屋”,在欧洲各国的宫廷殿堂里蔚然成风。16世纪的英国玛丽一世女王,花重金聘用当时很有名的法国建筑师丹尼尔·马洛特在汉普顿宫和肯辛顿宫设计了好几间瓷屋。这位丹尼尔·马洛特建筑师对于瓷器的审美,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多即是美。所以,他设计的瓷屋,连壁炉架都用瓷器遮盖,每面墙上都加装托架,架上错落密集地摆放着磁盘和小花瓶,在框架的边缘处,瓷器也是成排的摆放。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有很多青花瓷,德意志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很想得到它。两位君主在年,做了一个交易,奥古斯都用一个营名骑兵从威廉一世那里换到了这些青花瓷。主要的有十八件花瓶,后来被叫作“龙骑兵花瓶”。之所以用骑兵来换瓷器,不是因为没钱买。而是,两位君主都认为,瓷器无价,不能作为买卖商品。所以只能想办法交换。而且,他们都宣布,这是馈赠,不涉及金钱交易。奥古斯都一生都在想办法收集瓷器,甚至自己造瓷器。而德国人说,“白瓷是德国精神的化身。”德国的佩加蒙博物馆通体是白色的,里面的人物雕塑群,也全是白色的。如果是瓷体,那么要么白釉,要么什么釉子都不要,纯素,也是白色的。为何白瓷成为了他们的最爱?因为中国白瓷的材料非常简单,就是瓷土与高岭土,看似单纯,但如果要做到像中国那样坚硬有轻巧,晶莹剔透。欧洲人自从瓷器传入中国之后就一直在研究,四百年间,无法破解。他们能仿作的是陶器和软瓷。软瓷一刮,上面的釉彩就掉了。白瓷是硬瓷,没有这个弱点。于是,十六、七世纪,天主教耶稣会士纷纷来到中国,以传教之名进入康熙宫廷,或长住到景德镇,当起商业间谍,以便近身观察书写陶瓷的制程,写成书信报告,在欧洲出版。除了研究瓷器,也研究中国这个神秘、强大、富庶又美丽的国家的一切。整个欧洲陷入对中国风的狂热,众多王侯不惜万金,迢迢买来精美China,盖出瓷宫,进而渴望白瓷秘方,找寻顶尖炼金师,投入官窑一再尝试淬炼……最终解决这个难题的是那位爱瓷器入迷的奥古斯都二世,他于年,烧制除了欧洲第一件白瓷。半世纪之后,英国商人,也靠研发精神,成功破解了硬瓷秘方。英国的Wedgwood,德国的Meissen成为御用精品,历久不衰且愈发精美贵重。但他们依旧无法大批量生产。于是,在18世纪,中国的景德镇成了英国瓷器的代工厂。沉迷于中国瓷器的奥古斯都二世时期的德白瓷从东到西的一圈,蕴含着无尽的痴迷颠倒,文化审美打通了东西,散发着光辉。当然,也伴随着残酷的历史,甚至让无数人不惜生命地去迷恋。年马可波罗将第一件瓷器从中国带回遥远的威尼斯,这是进入欧洲的第一件瓷器。从此全欧洲的王侯贵族,全都疯狂地爱上了来自东方的CHINA,并以超过金子的高价进口。在此之前,欧洲人是能做陶器和软瓷的。但几乎没有见过硬瓷。而那时候,中国的瓷器已经遍地开花,中国白瓷都诞生了好几百年了。中国自商代以来,瓷器都是青瓷一统天下。虽然东汉的范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那并不是很成熟的白瓷。直到隋唐,白瓷才与青瓷两分天下,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所谓“南青”,是以浙江慈溪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地处南方,广为流传。所谓“北白”,是以河北内丘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地处淮河以北,是为北方。白瓷比较素,没有斑斓花纹和艳丽色彩,但朴实无华,浑然天成。瓷胎为白色,表面为透明釉。唐代的白瓷,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而且白度比较高,上了一层透明釉以后,反映出来的颜色很白。这很适合拿来做茶具。陆羽在《茶经》中,就是唐代的邢窑白瓷是上品,因为胎釉如雪,类玉,似银。——“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茶经》)这种美,是一种本色美。唐代邢窑白瓷执壶邢窑,是唐代的七大名窑之一。这里主要烧制细白瓷。唐代的书,说邢窑在内丘——”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最终年的考古,在邢台内丘县的祁村、岗头村、西双井村发现了唐代的窑址群。至此,为中外学者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