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青花瓷系列知识之四青花瓷器的各种施

这部分我们分三个方面阐述

一、景德镇青花瓷施釉方式的演变史

二、目前常见的几种施釉方式

三、不同施釉方式对青花瓷的影响

景德镇柴窑青花团龙菊瓣杯

在讲施釉方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釉”。现在我们说的釉都是液态釉,在最早的时候,釉是固态的粉状的,也叫釉粉。

液态釉,也叫湿釉,它的调制对水的要求很严格,景德镇烧制青花,无论传统还是现代,用来调制釉都以昌江水为主,偶尔有一些特别讲究的,会用雨水(因为蒸馏水成本太高)。另外粉彩对水的要求比较高,这里不做赘述。水里含有钙镁离子等矿物质,也有浮游物和一些有机物质,这些都会对釉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颜色釉,比如对花釉(钧釉)的发色就有极大的影响。我在龙泉曾听过一种说法,将龙泉的釉料带到景德镇,用景德镇的水调配后施釉,烧出来的效果跟龙泉的是不一样的,除去窑炉的影响,也有可能就是水中的微量元素造成的区别。

釉料的淘洗也很关键,如果杂质没有淘洗干净就直接施釉到坯胎,釉面就会很容易出现黑点或矿点,甚至表面起鼓包的现象。

同时,施釉前,坯胎的表面一定要保持干净,当然,施釉的匠人也一定要保证手部的干净,决不能有机会污染到坯体,灰尘和油污(尤其是油污)会导致釉料挂不稳造成缩釉。

一、景德镇青花瓷施釉方式的演变史

1、撒釉:早期(早已淘汰)

最早时期,撒釉就是把釉料制成粉状,包在纱布网兜中,趁着刚拉完的坯还湿着的时候,直接进行拍撒,也有直接撒粉的。亦或者会在坯体干了之后,再抹一层泥浆,然后用上述方式进行撒釉。撒釉起源很早,现已不再用这种方式。

2、浇釉:原始青瓷时期就有的工艺

浇釉分正浇法、反浇法,操作中需要不断搅拌釉料,古时候坯体都是生坯,没有经过素烧,不方便搬动,于是匠人们将坯体放置于架在油桶中的木板上,正浇法顾名思义就是从上往下浇,反浇法就是将坯体倒置,从下往上浇。这两种浇釉的方式,烧制成的效果也有不同。

3、刷釉:原始陶器刷浆工艺演变而来

原始陶器的成品表面都比较粗糙,为了美观,一开始会在其表面刷一层细泥,后来釉料的出现,替代了细泥。于是有了刷釉工艺。

4、蘸釉:西汉晚期出现,元、明时期底依旧在广泛应用

蘸釉的应用时间很长,到了元、明时期,更是发展出在器皿底足做釉把进行施釉并广为流传。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蘸釉工艺是辨别一件瓷器是否是明代器物的特征之一。根据史料讲,一件使用吹釉工艺的瓷器就不可能是明代的,因为那时候还没出现吹釉的工具和工艺。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岁寒三友碗

5、荡釉:宋代开始常见

宋代的北方瓷器常见的施釉方式是荡釉,且一直延续至今,目前还有在使用这种方式施釉。

6、吹釉:康熙时期出现

需要强调一下,现代施釉工艺不在今天的探讨范围内,相对其他的施釉工艺,吹釉是最晚出现的。吹釉一开始是应用在比较小比较薄的坯体的,假如一件薄胎器皿用蘸釉的方式进行施釉,那么很容易被捏碎,吹釉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相应的,也被运用到了比较大的不方便搬动的器皿上,把坯体放在转轮上,只需要一边转动坯体,一边吹釉即可。吹釉的最大缺点就是费工时!操作时一般距离坯体大概三十厘米左右,因为坯体吸水特别快,就需要不间断操作,需要施好几层,直至坯体表面均匀出现湿润感,说明釉料的厚度达标。

人工吹釉法

二、目前常见的几种施釉方式

1、吹釉(喷釉):分为人工嘴吹釉、高压气泵加釉罐吹釉、机械手吹釉、高压静电施釉。

早期的原始吹釉很简单,就是选一根竹管,在竹管的一头蒙一块纱布,蘸釉之后吹到坯胎上。后来出现了釉壶,用嘴对着釉壶吹釉。这种施釉方式,对师傅的经验要求比较高,他需要根据要烧制的器皿和配置的釉料把握好釉的厚薄和层次。常规操作是先吹一两个坯胎,测试一下。总体来说,一般情况都会吹两三层。另外一个常用嘴吹釉的情况就是在施釉结束后发现器皿上某些部位有小块缺釉的情况,用釉壶补吹一下。

目前采用更多的是高压气泵吹釉,效果更均匀,效率也更高。

机械手吹釉,一般都是大工厂的流水线生产采用这种方式。坯胎通过传送带送至一个封闭环境中,机械手均匀吹釉、坯胎迅速吸釉,很短的时间就再次传送到下一个环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高压静电施釉,这是现在最先进的施釉方式,也是适合大工厂的生产方式。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在做坯的时候就在胎泥里面加一种结晶水,到施釉环节,在密封环境中,先将釉料雾化,通过高压静电的方式吸附上釉,通过这种雾化的形式上釉是最均匀的,烧成之后基本没有瑕疵。

气泵吹釉法

2、蘸釉(浸釉):手工蘸釉、机械化流水线蘸釉

顾名思义,就是将釉料放入大的容器中,借用一些辅助工具把坯体放入浸釉即可。

手工蘸釉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古时候直接在生坯上面施釉,麻烦的一点就是生坯比较软,不容易拿捏,尤其是杯子一类的小件,手捏起来很容易碎掉。为此,在明代的时候,坯体底部(底足的部位)是不会完全修掉的(留着方便手捏坯体去施釉,等干燥之后再把底足部位重新修足),以避免直接手捏坯体导致碎裂,这个留着未修掉的部位,被称为釉把。

到了现代,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因为现在的生坯大多都要素烧一下,然后再浸釉。

这种施釉方式依然在广泛使用,快速和方便,是它的优点。比如我们做的刀字纹的小件器皿,就会用蘸釉方式,效率高。亦或者一些比较大件的花瓶类器皿,我们一般会借助一个“七”字型的塑料或者木质工具,托着坯体底部,手扶器身或者颈部,放入釉料桶内施釉,完成后将瓶中的多余釉料倒掉即可。针对这种大件器皿,我们既要发挥蘸釉方式的方便高效,也要避免直接浸入蘸釉导致器皿底足也浸釉(器皿的底足是不可以施釉的,否则在烧制过程中会跟垫饼粘在一起)。要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预先处理,在施釉之前将器皿的底足部位涂抹一层蜡,这样既不会沾釉,到烧制时候蜡又会自动融化,不影响器皿的完整和美观;另外一种就是后处理,蘸釉完成之后,用湿海绵擦一下底足,然后需要用利坯刀将一些吸入坯体的釉料剔除掉,这个处理更加仔细干净,但是相对要费工。

机械化流水线蘸釉,就是实现蘸釉方式的机械化操作。它会在每一只坯体的底盘下方用吸盘来固定和支撑,坯体输送到固定位置后,直接在釉浆桶中蘸一下,迅速拿起,进入下一个环节。这种一般都是大型工厂流水线生产方式,我们的手工艺品用不到。

采取蘸釉法烧成的瓷器

3、浇釉(淋釉):手工浇釉、机械浇釉

浇釉的方式特别多见于元青花,现在也有使用。一般都用于一些比较大件的、不容易搬动的器皿(比如鬼谷子下山的大罐或是大的梅瓶)。通常会将釉料放入一个大缸,在大缸中间横置一条木板,施釉时,将坯体放置于木板上,一边不断地搅拌釉料,一边舀着釉料均匀地浇到器皿上。

机械浇釉的原理是不变的,区别仅在于坯体置于旋转的机头上,边转边浇釉,离心力的作用使得釉浆能更均匀地附挂在坯体上,这种也是大工厂的流水线作业会用到。

采用浇釉法烧成的瓷器

4、刷釉(涂釉):手工用毛笔或刷子刷釉、机械刷釉(部分部位)

刷釉(涂釉)在青花上用的相对比较少,颜色釉用的比较多。刷釉用的是毛笔或者是排笔(就是一排有点像刷子一样的笔)。青花在施釉后,需要进行淋干,偶尔有些地方会出现鼓包等小状况,鼓包破掉之后会造成一个小坑,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毛笔刷釉进行修补。

机械刷釉,就是用机械臂替代人工进行刷釉。除了为体现某种特殊的烧成效果之外,很少会进行全部刷釉,基本都是刷一部分,比如一笔下刷呈现出花釉的拉丝效果等。

外壁刷釉的生坯

5、荡釉:手工荡釉

荡釉基本就是用于瓶子器皿的内部,因为这个区域特殊,吹釉和刷釉的方式都无法进行,于是采用了荡釉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把釉料倒进器皿里面,举起器皿,稍微摇晃荡一荡,等吸收的差不多了,把釉料倒出来就可以了。

内部荡釉的生坯

三、不同施釉方式对青花瓷的影响

1、吹釉:人工吹釉不均衡,容易出现缩釉。

因为坯体吸收釉料很快,无法完全避免地会出现有的地方吹的厚有的地方吹的薄,在烧制之前一般看不出来,经过烧制后,就会出现缩釉或者釉层厚薄不匀等情况。

采取吹釉法烧制出现的缩釉问题

2、蘸釉:器皿口沿容易出现环状釉痕,斜着蘸釉容易出现交叉痕。

蘸釉的方式施釉时,浸入操作通常需要两次。一件器皿浸入釉料中时,由于器皿内部空气的压力原理,釉料是无法完全浸入的,就需要将坯体翻转后再次浸入施釉,完全施釉后拿出,擦拭底足。这样一来,口沿部位就形成了两次施釉,釉料吸收很快,尽管当时看不出来,实际口沿部位的釉料相对来说就比较厚,烧制后就容易出现环状釉痕。

一些大的器皿,蘸釉时需要斜着放入釉料中,即一手托着这个器皿的底部,一手托着器皿的口沿,这面蘸一下,然后再反过来另一面蘸一下,这样操作后会在瓶身处形成一个交叉,同样当时不明显,但烧成后就容易出现交叉型的痕迹。因此一些工艺细节对我们判断是否是老器物会有很大帮助。

采取蘸釉法试验的失败品

3、浇釉:胎釉结合处有波浪状浇釉痕,釉面容易有流淌的釉泪痕

严格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施釉方式,应该归类到手工浇釉会出现的状况。现代的机械方式不会出现这种痕迹。

浇釉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上往下浇,在坯体的底足结合处,就很容易造成积釉,出现波浪纹的痕迹;同时,釉料从上往下流动,会自然出现由粗到细的流动痕迹,到底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类似泪痕的现象。

这些都是在我们辨别老器的时候会用到的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元明青花瓷,寻找类似的痕迹是最基本的辨别方式,会对我们的判断提供一些帮助。但是不能只依赖于这些基础常识,仿老器都会注意这些方面,比如我们仿烧元青花,就会运用这种工艺。现在仿古瓷的水平越来越高,除非是一眼假的货色,否则别说仅凭这些基础知识了,就是上手都未必看的出来,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借助仪器的。

浇釉法的元代青花瓷

4、刷釉:釉刷的较厚会开裂,补釉烧成后釉面容易有刷痕。

釉料本身就是一种浆状物质,刷釉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坯体在施釉的时候吸收过量的釉料,俗称刷釉厚了,在干燥的过程中就容易开裂;一旦开裂就需要进行修补,一刷子补上去,当时不觉得如何,烧成后就会有一条条明显的刷痕。

举个例子,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其实就是因为当初用的是刷釉的施釉方式,开裂后补釉,烧成后就容易出现蚯蚓走泥纹。

5、荡釉:釉面不均匀

体积比较大的瓶子罐子,一般都采用荡釉的方式进行施釉。将器皿从釉浆中拿出时,需要把釉浆倒掉,倒出来这个轨迹肯定是很不均匀的。

如果你看到一只瓶子,别人告诉你是元青花或者明青花,而你从瓶口看进去,发现釉面是呈现喷雾状下垂的,那这件器物百分百就是假货。

综上所述,我们学习和掌握一些工艺方面的知识,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新工艺,对我们区分器物的新老和真假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青花釉里红瓷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4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