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不得不说还是有些道理的.富一代负责“开疆扩土”搞事业,富二代守成之余再发展一下版图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到了富三代这里,不曾经历开疆扩土的艰辛,从小便是锦衣玉食,长进的野心依旧,不长进的早就被富贵迷了眼。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人便很好看地诠释的这句话。
我们中国人赋予了“三”这个数字“界限”的特殊含义,我们说“富不过三代”,也说“再一再二不再三”,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
无论是人还是事都有两面性,宋真宗作为宋朝的第三位帝王,既有英明决断的时候,也有“书写”糊涂账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处在糊涂当中。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宋太宗传承兄长的帝位,并且牢牢将龙椅留在了这一脉。经历了看好的大儿子发疯,二儿子暴毙后,饱受折磨的宋太宗在寇准等人的旁敲侧击和催促之下,终于将三子赵元侃定为了皇位继承人,改名赵恒。
幸福真的是来得太突然,赵恒真的不知道“横”在自己前面的叔叔、堂兄弟和兄长们是怎么一个个倒下去的,反正他就是太子了。
至道三年,宋太宗驾崩,经历了一段波折之后,赵恒在吕端等人的支持下顺利登基。一直对大宋虎视眈眈的大辽在得知宋太宗驾崩的消息之后,便趁机骚扰宋辽边境。
咸平二年,辽国频繁侵扰大宋边境,使得边境的百姓民不聊生,大宋边境虽有“杨家将”驻守,但占据有利地势的辽军令宋兵防不胜防。
景德元年,辽圣宗和萧太后以收复瓦桥关为名,御驾亲征,抵达宋边境。辽将军萧挞凛拿下遂城,俘虏宋朝将领王先知,之后又集中兵力攻打定州,又俘虏宋云州观察使王继忠,一时之间,震动大宋君臣。
雍熙年间,宋太宗曾经北征辽国失利,还因此受箭伤,这在宋真宗以及宋廷的大臣中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因此听到关于边境的一堆坏消息之后,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迎战,而是迁都南逃。
怂恿宋真宗南下的大臣中,宋朝“五鬼”之一的王钦若喊得最凶,他希望宋真宗能够迁都升州(今江苏省南京市)。
时为宰相的寇准力劝宋真宗,希望他能够御驾亲征,一扬大宋军威。寇准不知道,此时宋真宗心中犹如有两个小人打架,南下或者出征他久久不能决断,父亲宋太宗所受的箭伤几乎是他前半生的阴影,“逃跑”在真宗心里是占据上风的。
在宋朝君臣中一直流行着一种思想和观念,那就是祖宗法制不能变,在他们看来宋真宗之前的帝王已经很英明了,这都没北伐成功,到了宋真宗这里就也别逞强了。
寇准没给宋真宗心中俩小人演绎挣扎狗血大剧的机会,赶鸭子上架,宋真宗终在景德元年的十一月登上澶州北城墙阅兵,一时间宋兵士气大振。
十一月二十四,宋军大将在两军前线以驽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以寇准等人的意思,想要趁此机会,一举解决中原失地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可惜的是宋真宗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受不了常年征战,更害怕打起来结果未知,便答应了辽国的和谈要求。
打了胜仗签了“和平”盟约的宋真宗一度情绪非常地高涨,这也算其登基之后干的一件大事。就在这时,曾经在战前劝宋真宗南下迁都的王钦若蹦出来了,他素来和寇准不和,所以对寇准因为澶渊之盟受宠自然是想搞点破坏。
王钦若在宋真宗得意之时给他泼了凉水,并且告诉宋真宗澶渊之盟是有耻辱意义的城下之盟,没有什么好得意的。
宋真宗有个特点,忠臣的话他想好久都不一定能听进去,奸臣的话却是一击就中,就这样,他开始慢慢疏离寇准,亲近王钦若了,然后就被引导着迈上了一条“神道”。
王钦若将澶渊之盟定性为城下之盟后,宋真宗就想着怎么洗刷这个耻辱。王钦若提议,“要不陛下您就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吧,这样就能威震四海”。
宋真宗明明是害怕打仗,却依然嘴硬地回复道:“打了一次仗都生灵涂炭了,我怎么还忍心看天下黎民百姓再受苦呢?”
王钦若这个人,干啥啥不行,溜须拍马第一名,他想了想之后表示,“不打仗也行,陛下您就去封禅泰山吧”。
宋真宗一想这是个好主意,但是自古封禅泰山都得有个由头,于是他便想着怎么搞出一个祥瑞来,能够让百官认可,然后正大光明的封禅泰山。这便是宋真宗、王钦若君臣两人心照不宣“造假”天书的开始。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景德五年(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宋真宗召见宰相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人于崇政殿议事,然后神秘兮兮的告诉他们,去年十一月二十七,他晚上睡觉时,忽然屋子一片明朗,然后就看见了一个戴着星冠,穿着绛色袍子的神人。
神人告诉宋真宗,让他在正殿建黄箓道场一个月,到时候会降下天书大中祥符三篇,还警告他不能揭露天机。
宋真宗照做,一个月之后,皇城司就上奏,在左成田门屋的南角,有一卷黄帛放在鸱吻之上。宋真宗命人去查看黄帛,黄帛长两丈,像书卷,可以缠青缕三周,封处还隐隐有字。此时,宋真宗想到这可能就是神人口中说的天书。
对于此事,王钦若心知肚明,宰相王旦却也一改往日风格,和王钦若一起称赞宋真宗的“功德”,并且领着群臣直呼万岁。
王旦也是难啊!彼时,王旦任宰相,他是一个严肃且正直的人,为了能够捧着天书去泰山封禅,王钦若给宋真宗出了主意,先是下诏邀请王旦去宫里喝酒,又是赏了御酒让王旦带回家喝,结果王旦发现酒瓶里装了满满的珍珠。
又喝又拿的王旦真的是张不开嘴去说宋真宗,也就默认了泰山封禅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被他视为一辈子的污点,死之前他甚至要求削发、穿缁衣,依照僧道例殓葬来“赎”自己的这个罪。
大殿中因为宋真宗的神人和黄帛的故事气氛迅速热烈起来,至于都在讨论什么,众人又是否真的为宋真宗得了天书而高兴真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最后宋真宗一拍脑门,带着大家去了承天门,去验证他所说的天书一事。最后的结果,小伙伴们肯定都知道了,君臣见了天书,还都荣幸地窥探了天书的内容。
天书有名字,叫作“大中祥符”,这也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号的由来,内容大体就是宋真宗见得就是神人,这天书也是他所降,然后预告了大宋王朝能够延续七百年。
这一下子,宋廷君臣那是“精神大振”,简直就是幸福生活有盼头!知道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南北两宋加在一起才“活”了三百多年,宋真宗得到黄帛后的百年后,北宋就灭亡了,这七百年也算是个“笑话”了。
不管怎么样,既然上天降下祥瑞,宋真宗就“理直气壮”下诏准备泰山封禅,威震四海了。当然这份理直气壮背后也有有心之人等人的推动,比如先是山东兖州等地的进士上书请愿,希望皇帝能够泰山封禅,昭告天下这个大家搞了个大游行,向皇帝情愿,大意就是咱们大宋朝发生了这么一件大好的事情,理应去泰山封禅啊。
宋真宗先是客气了客气,后来就半推半就地同意了。王旦没办法但也没说啥,百官见王旦都没说什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再说什么了,于是全国上下就开始埋头搞建设了,建造泰山封禅的配套设施了,说白了就是宋真宗言路吃喝玩乐住的行宫等,劳民伤财啊!
两任帝王攒的那点钱本来是留着或攻打或“购买”燕云十六州的,结果还不够宋真宗摆谱的,就这宋真宗还表示,封禅这个事情啊,不要搞得劳民伤财,真的是富不过三代啊!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初四,宋真宗君臣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泰山封禅了,这其中有文武大臣,也有宗室亲眷,能出门的都出来了,毕竟这盛景也是不多见啊!
倒霉的王旦,吃人家的最短,还被封为天书仪仗使、封禅大礼使,梨白猜测他的内心应该是崩溃的。即便如此,文采斐然的王安还奉宋真宗的命写了《封祀坛颂》,主旨就是歌功颂德,这块碑至今保存在泰山的岱庙之中。
宋真宗可不管别人是否尴尬,封禅的这一路那是极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不算王公大臣,就只是“天书”的仪仗队,就有一千六百人。途中宋真宗处处封官,地地撒钱,在自导自演的“天书”梦中不亦乐乎,还去祭祀了孔子庙。
如果你以为宋真宗的“荒诞”行径只伪造天书,泰山封禅这一样,那大家还真是小瞧这位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了。
泰山封禅后的第三年,大中祥符三年,“西祀”的呼声渐起。和东封泰山一样的套路,知河中府杨举正上疏,说自己管理的境内有乡亲父老并僧道一千二百九十人请求皇帝西祀汾阴,祭祀后土(土地神)。
宋真宗表示不可,一样的“配方”,之后京中的官员和百姓三万多人又去宫门请愿,请求皇帝祭祀汾阴,宋真宗依旧不允。
大臣们也都没“放弃”,继续上表,然后宋真宗才“矜持”地决定允了,西祀汾阴就定在明年春天,即大中祥符四年的春天。
大中祥符四年的正月末,宋真宗一行浩浩荡荡,经过洛阳、潼关等地,走了大约二十一天,终于到达汾阴,完成了祭祀后土的仪式。
就像东封泰山,顺路祭孔子一样,西祀后土,宋真宗又到华阴祭拜西岳庙,且专程前往巩县祭拜自己的祖父、伯父和父亲,就这一走就走了近三个月。讽刺的是,《宋史》记载,西祀同一年,“陕西饥。江、淮南旱”。
到了这时,宋真宗对于道教、神明的崇尚已经到了疯癫的地步,他再也听不进大臣的劝诫,这也使得王钦若、丁谓等人更加的猖狂!
《宋史》《真宗本纪》中对于宋真宗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和真实的,真宗刚上位时,宰相李沆就觉得他太聪明了,“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结果真的应验了!澶渊之盟被王钦若定义为“城下之盟”后,“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从降下“天书”之后,宋真宗便开启了狂热修建道观的节奏,比如为了安放“天书”的昭应宫,后改名为玉清昭应宫。
宋仁宗年间,这座道宫发生火灾几乎全部烧毁,重修时得到了很多大臣们的反对,当时“火灾”还被认定为凶相。
同样是“天书”之后,宋真宗的“梦”便开启了和“天上诸神”交流了通道。后来宋真宗又梦见了一个叫做赵玄朗的人,这个人是他们老赵家的祖先,也是轩辕皇帝的祖先,总而言之,四舍五入皇帝和老赵家是一脉同出。
为了“庆祝”和供奉自家的祖先,宋真宗决定再建一个道宫,这就是《宋史》中出镜率也很好的景灵宫。
除了喜欢修建道宫,宋真宗还喜欢祭祀古往今来的圣人,然后给他们都添上道教的尊号,比如他曾经在大中祥符七年到亳州祭祀老子,老子就成了“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这种情况还出现在了孔子、玉皇大帝身上。
有上封号这种好事,宋真宗也没忘了自己的兄弟们,比如他的同胞兄长赵元佐就被拜任为天策上将军等等。
宋真宗的“信仰”也影响了当时宋朝的官员和百姓,各地都开始修建道观供奉宋真宗“喜欢”的神仙们,一时之间,整个宋朝只能用“疯癫”和“神神叨叨”来形容。
送宋真宗走上这条花样“神路”的除了导师王钦若之外,还有同样挤兑寇准甚至害寇准病死崖州的丁谓。
细看丁谓这个人的简历,大家就会发现,他职业生涯的前半段还是有规划、有建树的,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急切想要往上走的丁谓最终走上了溜须拍马的歪门邪道。
丁谓在宋真宗“神道”上的所作所为用当时的眼光来看绝对是“欺君”,现在来看就是愚弄宋真宗,只不过极度需要“神”给自己立人设的宋真宗已经看不出其中的猫腻了。
丁谓喜欢养鹤,曾被人讽刺为“鹤相”,他和王钦若一左一右忽悠宋真宗,各种祭祀,各种修建道宫,各种劳民伤财!他曾经任玉清昭应宫使,每当醮祭,就开始汇报有多少仙鹤在跳舞,这也是别人讽他为“鹤相”的原因。
封禅泰山回京的路上,丁谓捧着不知道从哪个宋朝小朋友手里抢的小乌龟郑重其事地告诉宋真宗这是祥瑞之物,搞笑的是宋真宗信了。这事无论是放在宋朝还是现在,都是愚弄人的行径。
人家是指鹿为马,丁谓可是了不得了,指小乌龟为太上老君的化身,这次“愚弄”宋神宗还直接煞有介事地找了个女道士,拿着家里的乌龟说是太上老君,还亲自作赞颂,梨白只想说,真的一个敢忽悠,一个敢信!
大中祥符的年间是宋真宗执政下的宋朝最疯癫和“难过”的九年,皇帝三次浩浩荡荡祭祀出行,大动土木,致使国库空虚。
梨白小叨叨
讽刺的是“天书”、“后土”以及各路神仙们都没有保佑宋朝的百姓,这九年间旱灾、洪灾以及饥荒、蝗灾接二连三在各地发生。
各地的政府以及宋朝的“财务部”三司却因为宋真宗的出行和大兴土木无银钱救灾,被搜刮民脂民膏的百姓们可以说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不是宋朝的底子厚,前面有太祖、太宗和休养生息和真宗的十年太平日子,垮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宋真宗之前,宋朝没有“奸臣”一说,从宋真宗起有了所谓的“五鬼”,后人所撰写的《宋史》中也有了“奸臣”,而这些人恰恰都是宋真宗的左膀右臂,王钦若、丁谓之流,又是一个大大的讽刺啊!
北宋名相李沆,宋太宗让儿子赵恒(宋真宗)以师礼对待的名臣,曾经和王旦说出自己的担忧,“就怕北方战事停了后,皇帝会起了奢侈、放纵的心思”,当时为参知政事的王旦还不以为然,却不曾想之后一一应验。
当时李沆认为宋真宗血气方刚,不知道民间疾苦,极易在安稳的环境之下放飞自我,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宋真宗身边之人对他的真实观察和想法。
相比于南征北战的父辈,宋真宗赵恒真的就是太平年代的皇帝。宋朝经过两任帝王的休养生息,到了真宗一朝的初期,经济、文化、科技都进入复苏甚至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给他造成一种天下太平的错觉,然后自我膨胀,身边再有几个有心之人的引导,走上花样“神路”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关于走“神道”且很“神叨”的宋真宗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小伙伴们对他的这笔糊涂账又有什么看法呢,快在评论区留言吧,梨白期待大家的转赞评哦~
(文章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涑水记闻》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