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的文官怎么看待朱元璋和祖宗成法

塔图:一般来说开国之君英明神武都会被不断神化的,但是以老朱那个脾气还有手段恐怕在他手底下生存是件很悲催的事。不知明中后期文官集团对于老朱是个什么态度捏?

风楚:“我笔下的太祖才是真正的太祖!”

czwzhy:祖宗的牌位在宗法制度下可不是随便能动的,大家也就是按自己需要解读太祖了,真照搬太祖成法大家还活不活啊。

塔图:明太祖对于官员的态度说是歧视仇视都不算过分,空印案单纯解释为明太祖无知认死理爱面子多少有点说不过去。蓝玉案胡案李案牵连人数如此巨大明显是太祖某方面根本就是不把官员当人看。还有明朝那出了名的剥皮实草以及官员低到难以置信的俸禄啥的。摊上这么一位主子我估计当官的少不了背后骂他赤脚农民不识大体,但是老朱偏偏文韬武略安天下,真是骂他不是看他又不爽。

老成谋国曹吉祥:官员低到难以置信的俸禄?哪低了?去读书,别胡扯。

风楚:明朝官员的俸禄,仅仅比富裕的两宋和盛唐中期低,比其他任何朝代都高!

ali:不同时代度量单位不一样的,明代看着数字小不代表真的俸禄很少。

塔图:朱元璋洪武年间一直以给官员制定俸禄奇低闻名,不知这个比其他任何朝代都高比的是那些朝代。

中华飞刀:能否具体比较一下?

断臂残刀疲败兵:要知道号称最好的宋,如果不贪,中高级官员的日子,过的比海瑞也好不到哪去。一来官场开销大,二来官越大家里人口越多,相应的下级官员倒是因为公共开支少,家里人又少,靠那个工资可以过的相当不错。以至于一些不大捞的高官,对下级官员能经常吃肉,忿忿不平。

《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

[摘要]宋代下层人户一般每天收入数十文到文不等,维持一个人一天最低生活的费用约需20文。普通居民全年所有花销,每人每天平均文左右。中等人户的家产,北宋大约在0贯以上,南宋大约在贯以上,不过各地有很大的差异。具体到宋钱的币值,从1文钱、10文钱、文钱、1贯钱、10贯钱、贯钱、0贯钱到1万贯钱,其购买力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各列举有大量事例,以便互相比较。

《宋代物价考察》:宋代官方对物价的管理,分为对市场物价的管理和对非市场物价的管理二部分,其中对非市场物价管理所占比重较大。这是因为:官方每年收支实物数额巨大、品类繁多,各种物品之间、物品与货币之间,经常需要进行折算。官方对非市场物价的管理便是适应这种折算的需要而存在的,其中包括对田赋实物、禁榷商品、俸禄实物等折价的管理。官方对市场物价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对粮价的干预,这种干预以保障社会安定为目的。物价申报制度是为满足官方物价管理的需要而存在的,它兼有抑制官员依仗特权强买强卖的作用。

《宋代物价考察》:京西路的粮价常年低贱。景德四年(7年),蔡州等地麦每斗10文,粳米“斛钱二百”,即每斗20文⑤。大中祥符元年,襄州、邓州粟每斗30文,菽、麦每斗10文;许州米每斗30文,麦每斗12文⑥。天禧二年(年),陈州麦每斗30文⑦。天圣年间,襄州营田务累年收获石9斗,“依每年市价纽计钱”贯,每斗约27文;唐州营田务累年收获石4斗,按市价折钱贯文,每斗约40文⑧。天圣六年(年),京西路报告的当地谷价是每斗10文⑨;庆历四年(年),陈州小麦每斗50文⑩。元丰七年(年),京西路麦每斗不过30文⑾。元祜六年(年),颍州粳米每斗80文,小麦每斗60文,绿豆每斗55文,粟米每斗90文,豌豆每斗60文⑿。此时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且有流民入境,所以粮价比平常有所提高。至宋徽宗大观二年(年),京西路诸州“数年以来,物价滋长”,如孟州温县小麦每斗文,颍州汝阴县小麦每斗文⒀。比之元丰七年的每斗30文,20余年间增长4倍。

《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1)全国每年商税收入额在3万贯以上的城市共有44个,商税税额为贯,占熙宁十年商税总额贯的25.6%。这就是说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商品交换是在这44个城市中进行的。如果将川峡路使用铁钱地区的16个城市及其年收贯抛去,则行使铜钱路分的28个城市,共收商税为贯,占铜钱总额贯的22%,就是说在28个城市中的商品交换,占了全部铜钱地区贸易的22%。(2)全国商税收入在3万贯以下2万贯以上的城市共有27个,商税额为贯。如果不管铜钱铁钱的区别,将这27个城市及其商税额与(1)的44个城市及其商税额相加,则全国商税收入在2万贯以上的城市有71个,商税额为贯,占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额的36%。就是说,在71个城市中的商品交换,占了全国商品贸易量的36%。(3)全国市镇商税总额为贯(其中包括川峡四路的铁钱税额贯),占全国商税总额的7.2%。如果除去川峡四路,则只占6.7%[1]。郭正忠先生将《宋会要辑稿》和《宋会要补编》两书记载的熙宁十年商税数字分别加以考订,又把四川的铁钱税额折算为铜钱,进行排队后认为:熙宁十年全国的商税总额为贯或贯。其中,商税收入在3万贯以上的城市有28个,其商税额合计为贯或贯,占全国总额的20%;商税收入1万贯~3万贯的城市有99个,其商税额合计为贯或贯,占全国总额的22%。以上两类城市合计为个,其商税合计额为贯或贯,占全国商税总额的42%[2]。

《南宋高宗时期的财政制度变迁》:

[内容提要]南宋建国之初,战争不断,财政支出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促使赵构在其统治初期改革了财政管理方式,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财政分权,建立总领所制度,改组了地方财政机构,重新整合了财政管理模式,完成了财政制度的变迁。

宋徽宗政和八年(年)以后,朱翌开始担任州县官,“月俸钱万二千,米石五斗,麦如米之数,十口之家取足。已而官朝廷,禄十倍之。然日食肉犹一脔,衣常百结,退视其室,其空如故。南来已老,内外食者四十人,婚姻、宾客、伏腊不论,论其常,一岁钱千二百缗,米百八十斛。拱手端坐,炊烟屡绝”[44](卷四《朱翌》)。宋徽宗后期,朱翌家人日均钱40文、米1升,“十口之家取足”,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到了绍兴初,人口增加到40口,仅日常消费即人均需钱82文、米1.2升。且由于物价上涨,仍经常吃不上饭。绍兴七年(年)仇念在明州担任长官时,问一幕官:“公家日用多少?”回答说:“十口之家,日用一(一作二)千。”仇念又问道:“何用许多钱?”答道:“早具少肉,晚菜羹。”仇悆吃惊道:“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36](乙编卷五《俭约》)所谓“贪官”嫌疑人的家用,是人均文或文,主要标志是每天吃上一顿肉。其实,以仇念的收入并非吃不起肉,只是生性节俭而已。

最后再看赵宋宗室和皇室的生活费用。绍兴元年(年),南外、西外的宗子女妇共人,“南外三百四十九人,岁费钱六万缗;西外一百七十六人,岁费约三万缗”[22](卷四七,绍兴元年九月壬子注)。每年供养费用为9万贯,平均每人每月14贯余,每人每天余文,相当优裕。建炎年间,皇太后孟氏“性俭约,有司日供,千缗而止”[22](卷二五,建炎三年七月乙巳)。每天0贯的消费,对一位皇太后来说,还算是节俭的。

这朱翌当县官时,家人十口人均四十钱米一升,活的很好,后来到了中央人口四十,但人均加到了八十二文,米一升二,但因开支和物价都升了,家里人要穿补定衣,有时吃饭还断顿。仇念当太守,他的属下十口人每天开支上千,人均一百,天天吃肉,他就不淡定了。

espncspn10:明、清二代,官员开支应该包括三部分:1、本人、家眷、奴仆,的日常开支;2、官员的隶属:师爷、幕僚的工资;3、交结上司,行贿的银子,这三个加起来一般官员如果不贪污、受贿肯定不够。

风楚:说几个简单点:明朝正二品的是石,相当于两汉的九卿0石等级的。但是明朝的1升约等于今天的1.1升,而两汉时期的1升其实约等于今天的0.22升,也就是明石等于两汉石的五倍,两汉的九卿的俸禄仅仅是石。明朝正七品的县令是90石,两汉时期县令是比六百石(石),但是两汉时期的县令实际等于明朝的知府(正四品石)。两汉的三公号称万石,实际上只有丞相加上封爵才达到00石,御史大夫、太尉不到丞相一半。而明朝初的李善长的俸禄达到0多石。唐朝的正一品是石,而明朝是石;唐正从一品是石,明是石;唐正二品是石,明是石;唐正七品是80石,明正七品是90石···而实际上明朝的石比唐朝的石还要大。另外明朝的时候,官员有多个职位、兼职时,是那多份俸禄的。比如内阁大学士,一般都兼职侍郎或者尚书,甚至有加封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等等,那么他就可以拿三四份俸禄。

espncspn10:祖宗之法不可变。

tslq:你这祖可是太祖皇帝之祖么?好吧,这是某人书里的话,不过也算实话,明末那批文官坚持的所谓“祖制”放老朱手里够灭他们若干族的。

虽远必诛:显然,朱八八对于明代士大夫畸形的人格和暴力扭曲的士风民风,至少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blacktitan:这个也要朱八八负责任?朱不过是按照古制给钱,但没想到官僚已彻底成为一切的统治阶级,既然地位高了,当然要享受要奢靡,生活要高于一切阶层。我记得徐霞客到各地旅游就经常役使百姓,他还不是官,只是个士呢。

汉唐时皇帝任用酷吏诛杀官僚,哪个官僚站出来放屁了,王侯巨富家的奴仆欺负官僚,又有几个官僚能站出来回击。就到了明朝,官僚士大夫把自己当作高于一切的存在了,本来是皇帝请来打理家业的打工者,结果把自己当作企业的所有者了,企业大权独揽,分红独享,把皇帝当个牌位一样供着,皇帝打个屁股就满腹戾气了。自己还只会挖明朝墙角上,对外对内的能力太差了。明清的风范流毒到现在,就是公知遍地走,反正行政有吏,战事有武将,生产有工农,公知会治国平天下就好。上面也乐得放公知出来,不就是嘴炮吗,养着这帮嘴炮总比让有执行力的人掌权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王朝从来不会被内部搞翻,都是外族入侵完蛋的,宁与外人不与家奴吗?

胖胖瓜:这个应该是蒙元来年统治的残留吧。社会风气哪里是一两个人就能够改变的。

gameboy:咳咳,这个和官僚阶层变成了什么没关系,真正的原因是大明宝钞成了废纸。

这个问题兔帝科普过无数遍了,明朝官俸的微薄化是随着大明宝钞的废纸化同步的,上面那些所谓明代官俸如何如何事实上是算进了宝钞的。

用酷吏杀官僚?你有没搞错?汉代的酷吏就是官僚代表,他们整治的对象是贵族子弟。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久之,郅都死,後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於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武则天用酷吏打击的重点也是关陇贵族,相反,科举官僚一直是武则天的依靠力量。

blacktitan:是搞错了,皇帝任用酷吏整治的主要还是王侯巨室,士族那个时候还没登上历史舞台,王侯门阀才是那时的统治阶级,拿此时的统治阶级当作彼时的统治阶级了。不过酷吏不算官僚吧,那完全是皇帝的狗,后世的士大夫可是很鄙视的。

明朝官俸好像是算进不少杂物,有些不值钱的外国贡品都被抵充工资了。不过这个反过来也可以说因为明朝政府税少,官员吃饱,所以官员的承受能力大增,朝廷有啥开支挪不开就找下属垫一下,反正会补回来的,不然上层领导怎么带兵啊。而且即使是不拿领导默许的钱,海瑞凭太祖皇帝定下的钱,还能娶几个小妾,也不算很贫苦了。主要还是明朝的士把自己看作贵族,自己把生活要求提高到以前的王侯巨室去了。

espncspn10:明代有把粮食抵成俸碌发过吗?

blacktitan:有吧,明朝都有资本主义商业萌芽了,还不折点银子或宝钞发工资,朝廷都揭不开锅了,下属当然要为上分忧,上面自然会对官员的灰色收入睁只眼闭只眼。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北朝网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0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