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交缠,人神交融的哪吒父子形象变迁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哪吒魔童降世》形象

成年人的现实世界,充满压抑和苟且,今夏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走红,唤起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顽童天性。

同是神话人物和顽劣天性,都定格于明代的哪吒和孙悟空,成长转型却大不相同。

《西游记》里的悟空戴上金箍,与过去的顽劣和自由,进行诀别,由道入佛,成就正果;

而历史真实演绎里的哪吒,却是由毗沙门天王之子,由佛入道,最终斩将封神,成为托塔天王的三太子。

而且其父亲托塔天王,也经历了由人到神,再直接拔升天王的历史进程。

而在上述佛道交缠,人神交融的形象变迁中,我们也可以窥闻一些别样的意味。

1、父子早期同出域外婆罗门,由神入佛的天王夜叉

很难相信,今天看来古灵精怪的哪吒形象,开始其实并不如此,反而是域外凶神恶煞形象的护法天将。

今天最早的资料中关于哪吒记载,见于北凉昙无谶翻译的《佛行所赞.第一生品》:

“……今王生太子,设众具亦然,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罗卫国,一切诸人民,欢喜亦如是……”

那罗鸠婆,是梵语Nalakubara的音译。在此处的记载中,仅知他是毗沙门天王之子。译作“那吒俱伐罗”,简称“那吒”

在那时的哪吒形象,属于夜叉凶象,当时的敦煌莫高窟中留有父子相关壁画形象,实在和后世想象相距甚远。

图:敦煌莫高窟中的毗沙门天王形象

而其父毗沙门天王,今为密宗十分崇拜,在汉川大乘佛教中,也演化为我们十分熟悉的多闻天王。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早毗沙门天王并不为佛教所本有,它本源于印度婆罗门教,是婆罗门教信奉的财神。

在婆罗门教中,据说信奉供养,就可以财阜物丰。

印度佛教到了中晚期,随着密宗兴起,吸收了众多婆罗门教的内容和仪轨,所以毗沙门天王父子也相继被佛教吸收其中,父子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

图:敦煌莫高窟中的

2、子凭父贵,战神李靖由人升格为护法天王

佛教最早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国,而毗沙门信仰也随之向内地传播。特别是在唐代随着唐对西域的征服,毗沙门信仰更为广泛散播。

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时候,就发现于阗等地,唯独毗沙门信仰特别兴盛。

贞观二十二年,随着于阗成为安西四镇之一,这种信仰也就开始往中原地区流传,全国各地普遍造毗沙门天王造像。

当时的君主也大力肯定,在天宝年间,甚至在正史中记载了毗沙门天王显灵,帮助大唐击退侵犯安西地区敌人的事迹。

而毗沙门天王的升格也与边患战事和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到了晚唐时,藩镇军阀割据,战乱频仍,人民内心呼唤战神级别的人物出现,能够评定安宁。

而唐初善于用兵,赫赫武功,先后平定吐谷浑,西突厥的战神李靖毫无疑问成了万民所想。

李靖形象

唐高祖赞叹曰:“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之。”

宋代时,李靖更被道教视为神仙,打仗所用兵法为玄女战术。

张子房《云笈七签》载《轩辕本纪》下注:“兵法谓玄女战术也。卫公李靖用九玄女法是也。”(《旧唐书》卷76《李靖传》)

在南宋时期,李靖正式演化为毗沙门天王,成为佛教中的天神。乃至元明,毗沙门天王形象一路直接拔升,逐步脱离开四大天王行列,后世单独提升为托塔天王。

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已经看到托塔天王已经成为四大天王的领导形象了。

托塔天形象

子凭父贵,作为毗沙门天王太子的哪吒,随着李靖演化为毗沙门天王和托塔天王,也自然成为李靖之子,从此,哪吒由印度国血统,正式转化为中国血统。但其形象,明代之前,哪吒仍旧是相貌凶恶的夜叉神。

3、削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情结与儒道变迁

最早的哪吒仅俱护法形象,作为“人”的情结尚显单调。直到宋代出现“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传说,哪吒的人性化形象才得以确立。

《五灯会元》载:“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景德传灯录》也记载:“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于莲华上为父母说法。”

这种情结因大与儒家忠君孝亲的主张相违背,所以仅仅为佛教典籍以譬喻说理。苏澈曾经在著作《哪吒》诗中就表示了些许的责备: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诗中哪吒不拜父是因其“狂”和“愚”,这也表现了佛教在进入中国过程中,不少价值观在文化间的相悖。

而随着佛、道、儒精神的持续相融,哪吒在宋、明代由佛入道,进而融入了世俗社会。早在宋代的洪迈《夷坚志》中体现了,道家抛来的橄榄枝。

“张村程法师,行茅少正法,治病驱邪。附近民俗,多诣坛叩请,无不致效。……一更尽,到孙家岭,月色微明,值黑物如钟,从林间直出正前,圆转有声,若与为敌,急诵咒步罡。略无所惮,渐渐逼身,程知为石精,遂持那吒火毬咒结印叱喝云:“神将辄容罔两敢当吾前,可速疾打退。”俄而见火毬自身后出,与黑块相击,久之,铿然响迸而灭。火毬绕身数匝,亦不见。”

故事中,法师邀请哪吒助阵,哪吒化为驱邪“神将”,哪吒在道教仪轨中逐步进入民间信仰。

4、由道入俗,为世所融,夜叉狰狞化为清秀儿童

历经元、明,尤其是明代,随着哪吒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哪吒形象更为丰富,乃至最后定型。其中特别是永乐时期的《三教搜神大全》记载尤为详尽。

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间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金吒,次木吒,帅三胎哪吒。……帅遂割肉剖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系以胫,叶为衣而生之,授以法轮密旨。……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之领袖,永镇天门也。

这也预示着,哪吒由扎根于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佛教夜叉神,在道教仙班中正式有了正统地位,同时又有凶恶勇猛的护法神气质。

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形象

等到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架空故事里,哪吒形象越发圆满,其形象也越发向着清秀儿童形象靠拢。《西游记》描写其形象:

“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眼光掣电睛珠暴,额阔凝霞发髻髽。绣带舞风飞彩焰,锦袍映日放金花。环绦灼灼攀心镜,宝甲辉辉衬战靴。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吒。”

故事行迹也越发丰满,除去保留了“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佛教情结外,还被赋予了道教色彩,和更多的世俗顽劣儿童情结。还帮他认了一位位列元始天尊八大弟子之一的师傅—太乙真人。

图:道家太乙真人形象

等到了《封神演义》里哪吒已经完全一副道童形象了:

“顶上揪巾光灿烂,水合袍束虎龙文”“面若傅粉,唇似涂朱”

图:清代《封神真形图》哪吒

5、顽童经由道家进入世俗,一个宝塔解决孝道纠结

从禅宗的《五灯会元》,到苏辙的儒家纠结,再到《封神演义》的燃灯道人赐给李靖宝塔,再讲父子推上助周灭商的统一战线。

这时,外部矛盾被家国大事所化解了,完全符合儒家的修齐治平理念。

而且燃灯道人的身份,谁都看的明白,那是燃灯佛祖的前身,历经几千年传承演变,道家以无所不包,兼收并蓄的世俗情怀,将尴尬一一化解。

难怪乎鲁迅先生曾这样说: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6、今天,毗沙门天王降格平庸,哪吒顽劣张扬个性

今天的哪吒形象在娱乐化的背景下,日趋高大,顽劣个性被重新包装成斗地战天,与命抗争的先进典型。

而其父李靖也由高高自在上的毗沙门天王,沦为胆小怕事,大搞封建家长权威的负面形象,战神李靖早就模糊了原先的形象。

哪吒父子历史形象的演化,是不断演化的时代变迁和世俗气息,让宗教、神魔有了全新的意义和色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3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