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渊源探究

从历史渊源探究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史料记载自汉时出现、陈至隋期瓷在题材表达、装饰手法、工艺技艺厚积薄发,在时代的激烈嬗变和理念的传承创新中,景德镇陶瓷雕塑集圆雕、镂雕、浮雕兼容并蓄,深厚悠久的制瓷历史和文化历经百年传承,在朝代的转换推动和先民的集体智慧融合下,绵延流长。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们,注重吸纳传统美学艺术精神,汲取传统艺术形式养分,传承传统陶瓷智慧创作精神,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年张謇等人创办在景德镇创办江西瓷业公司,年福建“何派”传人游长子(—)、丰城籍艺人一派徐顺元、曾龙升(—)等代表相继入景,石湾陶塑家陈渭岩、潘玉书等人入景。丰城木雕技法、何派白瓷圆雕技法等外来雕塑技艺和审美表现与景德镇传统彩绘艺术工艺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景德镇自明清以来传承下“重彩轻塑”的创作景象,逐渐建立了景德镇新式陶瓷雕塑内容。

这一时期景德镇制瓷行业较为兴旺,由于自清代肇始外来群体行业的不同逐渐形成了“籍贯上以丰城人为主体”的陶瓷创作格局,包括部分福建人和都昌人的创作,主要以民间匠人身份居多,创作的作品较前期相比,多突出雕塑的主观表现精神,注重雕塑个体在形、神上的塑造和雕琢,将彩绘装饰转向辅助,起到装饰审美的作用,这是这一时期陶瓷雕塑的一大转变,主要是由于外来因素的融入和社会审美的变化。

在创作仍然顺延早期传统雕塑题材,以菩萨观音、道士神佛、历史故事等宗教人物形象为主,也有少量纪实性人物题材的创作,比如曾龙升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展出的孙中山像,以及作品《斯大林》、《渔翁》。以游长子为代表的福建一派将“何派”飘逸洒脱的服饰装饰融入到景德镇传统瓷塑形象创作中,结合景德镇传统彩塑加以点缀,形成了新型重工加彩的艺术理念。

同行对游长子的瓷塑有这样一个评价:“既有传统风格,又有创新,达到古意不失,新趣有余”,他的出现打破了景德镇原本狭隘的传统题材,新颖精致,在当时颇为流行。这些外来技艺和表现形式的融入,使景德镇陶瓷雕塑在传承瞬息中悄然发生着创新转变。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塑匠人不再仅仅注重对传统雕塑的模仿和临摹,转而发掘传统表现与现实的创新之间的联系,长人物雕塑,入景后主要创作传统题材创作,双手握笔为瓷塑开面的彩绘技艺堪称一绝,开创了雕塑瓷窑彩装饰方法,塑造了大量观音、罗汉等栩栩如生的人像;徐顺源融合镂雕、捏雕、浮雕于一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雕塑技艺……自此景德镇瓷塑风格趋向基本稳定,以传统瓷塑的创新和传承形成了一脉相承、世代为新的新局面。

时代特征

建国以后,人民经济生活逐渐恢复,手工业开始复兴,促使着部分人追求精神层面的文明质量,国家提出“走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道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推动着艺术创作向新形势、新世界大步挺进。瓷塑匠人们激昂热烈的创作活力使得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创作焕发光彩。

传统个体、私营转向公有制、国有化经营是景德镇陶瓷雕塑实行改革的第一个大转型,这一时期陶瓷雕塑创作者也从原先的“民间匠人”身份得以转换为“体制内身份”。年景德镇雕塑瓷厂组建完成,按功能划分该厂应是当时景德镇十大瓷厂中集创作、研发、生产、出售陶瓷雕塑为一体的综合联营国营生产厂。

雕塑瓷厂作为景德镇国营陶瓷雕塑的领头人,曾引领了景德镇陶瓷雕塑的风格趋向,诞生了大批高成就的陶瓷雕塑大师。年,首批工人和曾山东、蔡敬标、刘阻燃、何水根、张新喜、黄生根、朱新保等人进驻雕塑瓷厂,年,陶瓷学院毕业学生张兆源、刘远长、熊刚如、胡利民、李恭坤、聂乐春等人到厂,雕塑瓷厂美术创作组成立。

他们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注重传统题材的创作,在材质上坚守传统艺术以“瓷”为主的表现特征。创作了大量作品,如曾山东的“天女散花”、蔡敬标的“金竹叶滴水观音”、何水根的“站凤送子观音”等佳作的创烧,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视,宣告着国家对传统陶瓷雕塑的重新认可,传统题材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同时还出现了大量歌颂新时代、反映新形势的现实主义题材的雕塑艺术品。

虽说现实题材早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就有出现,但是放在时代大环境下来看,前期部分现实题材创作的出现,更多可能性是由于创作者的个人行为或者是受市场需求影响,并未形成整体创作的发展态势。建国后现实题材创作得到了大范围的实践,虽在工艺表现、装饰手法、表现价值等方面是没有脱离景德镇传统审美的,但在题材上大突破可以说是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的一次成功转型。

如《光荣参军》、《青山育林》、《雷锋》、《互助友爱》等具有时代特征的陶瓷雕塑;在创作形式上也取得了突破,早期景德镇瓷塑基本以体积小的单间瓷雕为主,即便有部分大型组雕的出现,也是单体小件烧造,而后组合,这一时期大型瓷壁画浮雕作品《井冈山》等作品出现,填补了前期瓷塑单一小件的空白,影射了建国后期景德镇陶瓷雕塑蓬勃发展的盛况。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景德镇在瓷塑技艺上取得了一大进步:一是实用雕塑的创作如火如荼,文房四防、古玩佳赏、灯具壁钩等物件,对后期实用艺术的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年由周国桢领队成功创烧了《红绸舞》瓷盘,自此景德镇诞生披纱效果装饰。何念琪创作的《披纱少女》为景德镇带来了新的瓷塑审美视角,新型的工艺、精确的赋色,柔美的神态,在自然艺术与人为审美的结合下,天人合一,巧夺天工,作品呈现出形神合一的面貌,展示了小女孩天真甜美、可爱乖巧的形象,被誉为是“一次超过世界艺术水平的成功创作”。

现藏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经典大型瓷塑《瓷雕大龙船》、王雪茹融合国外工艺审美创作的《八只卷毛猫》、周国桢大胆创新突破烧造技术而创作的《芭蕾舞》等作品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代特有的气势、精湛的工艺、个性的审美成为我国瓷塑史上的佳作代表,工艺技法巧妙得当,是后代人学习的典范。

从宏观上探讨当时的世界陶艺发展态势,百家争鸣。五六十年代以美国彼得沃克斯和日本八木一夫为主导发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现代陶艺革命,为后期景德镇传统题材向现代陶艺创作的过渡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导向。

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周国桢自央美毕业来到景德镇部所就职开始了他对于现代陶艺“朦胧化”的追求。年他创作了一批极具个人意识、摆脱传统瓷塑限制、注重雕塑造型与釉色的极致结合状态的作品,绚丽多变、神幻莫测的高温色釉与雕塑主体的创造,如《母子羊》、《天亮了》、《独立》等动物雕塑作品,为景德镇朝着现代陶艺迈进、充分展示东方活力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50年代以后,大量陶瓷雕塑届大师在雕塑瓷厂云集,比如徐顺元、蔡首胜、蔡金台、杨海生、王雪如、康家钟等人,对陶瓷艺术的科研开发发展做出了这一时代的必要举措。由于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中,景德镇唯一的一所高等学院“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原中国陶业学堂)被裁撤。年景德镇陶瓷学院创立,下设陶瓷雕塑专业,景德镇当地瓷塑老艺人蔡金台、洪爵煌,具有西方雕塑基础和审美的中南美专尹一鹏、浙江美院毛龙汲大师汇集于此,开启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与西方现代雕塑观念的世纪大碰撞。

年,开放战略为中国艺术多元灿烂的盛世到来提供给了必要且有利的支持。也相继出现了空前宽松的创作氛围,重建、恢复、改造、创新成为了这个时代传统艺术创作的专有词,新理念、新观点的吸纳促使着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日臻发展和创新。

景德镇雕塑瓷厂规模迅速扩大,增设车间、创研室和个人工作室,熊钢如、刘远长、李恭坤、高峰、徐波、刘建华、唐自强等人创作了一大批代表性瓷塑作品,如《哈哈罗汉》、《春讯》、《乐舞》等佳作。年大型人物组雕《水浒将》问世,夸张的人物形态和表情装饰,结合景德镇传统彩绘技法,表现了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创造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2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