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晚期,黄釉瓷数量与器型仍旧不少。因朝廷规定并不太严,民间也开始生产少量黄釉瓷,但多为米黄釉。
清咸丰粉彩黄地开光博古图碗由咸丰开始直到宣统,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较精细外,大多数器物都较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细致。属于瓶、尊等各种类型的陈设减少,日常生活实用品增多,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
清咸丰黄釉暗刻龙纹瓶咸丰一朝经历10年,景德镇陷入战乱,传世的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因此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
清咸丰黄釉剔刻西番莲纹双联瓶从总体看,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特征。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咸丰五年后作品。则多带有一点同冶,光绪瓷器的味道。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清咸丰黄釉刻凤纹盘咸丰朝浇黄釉瓷器造型见有碗、盘、杯等;
清咸丰黄釉划「赶珠云龙」图碗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
清咸丰粉彩南瓜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清咸丰清同治清同治清同治清光绪清光绪清宣统清宣统同冶一朝经历了13年,经历了咸丰朝激烈的战乱之后,至同冶五年,景德镇御窑厂终于恢复了烧造。
清同治黃釉圆盒从咸丰五年至同冶五年,共历十年,经过这十年停烧,景德镇官窑瓷的制作风格起了较明显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同冶官窑瓷与以后的光绪,宣统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道光,咸丰瓷共同越来越少,有明显的近代瓷特征。
清同治黄釉碗同治时黄釉瓷器烧造有相当的数量,同治七年,江西巡抚为为宫廷在景德镇烧造瓷器一百二十桶,计七千二百九十四件,作为同治皇帝大婚时的用品。其中绝大多数是黄釉粉彩器,被通称为大婚礼型器。
清同治黄地粉彩百蝶纹奓斗同治朝浇黄釉瓷器造型见有碗、盘、碟、杯等等;
清同治黄釉盘由于国门被彻底打破,瓷器出口数量大增,光绪时期黄釉瓷在烧造质量和品种上达到了又一高峰,是中国封建王朝制瓷业最后的回光返照。
清光绪黄釉奓斗光绪和同治时期的黄釉瓷器数量比较多,但光绪时期的烧造质量明显要高于嘉庆时期和道光时期,釉色纯正,但是此时的黄釉瓷器釉质粗糙,施釉不均匀。
清光绪黄釉盖豆光绪朝浇黄釉瓷器造型见有罐、豆、奓斗、碗、盘、碟、杯等;
清光绪黄釉盖罐宣统为清代最后一朝,时间不足三年。其官窑器沿袭光绪朝,技术上有所提高,景德镇最后一批官窑瓷在御窑厂内烧造完毕,从而结束了中国帝制下的官窑烧造制度。
清宣统黄釉暗云龙盘宣统朝官窑瓷器形制规整,器形种类与光绪相类。只是生产数量少,较为珍贵。浇黄釉瓷器造型见有罐、碗、盘、碟、杯等。
清宣统黄釉盖罐其胎体一般较轻薄,胎质细密。由于烧结度高,瓷器以手指叩击发金属声,现代瓷的特征很强。
清宣统黄釉碗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浇黄釉瓷器所署年款分别为青花楷体“大清咸丰年制”六字双行款、青花楷体“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款、青花楷体“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和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在明清历史上,御窑黄釉瓷一直是皇权传统中最尊贵的代表,同样的,它独特的艺术与历史价值也得到许多人青睐。
清同治黄釉刻云纹高足豆作为宫廷御用瓷器中的一种,其功能已不仅仅是供皇家日用或观赏,它还可以反映帝王的审美喜好,甚至是当时宗教、礼仪、制度等文化内涵的另一种映射。
清光绪黄釉刻折枝花长方花盆直至现在,黄色与红色一样都代表着中国的主色调。
清光绪黄釉龙纹如意明清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浇黄釉瓷器和淡黄釉瓷器,宛如中国陶瓷百花园中两朵绚丽奇葩,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所取得的高的艺术成就,值得后人不断去研究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