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是我国传统瓷器,学界对六朝制瓷历史的

中国器物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通过实践与创新,创造出了许多璀璨的工艺门类如:陶瓷、漆器、纺织、铜器等。陶瓷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美术门类,见证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青瓷是我国传统瓷器的品种一种,也被誉为“母亲瓷”。从东汉时期青瓷出现至今,它从未间断过烧造,其因莹润的釉色与优雅的造型,博得了历代文人雅士们的交口称誉,一度占据瓷器生产的主流。

对青瓷器物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青瓷制作工艺在六朝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无论是造型设计的合理性,抑或是装饰图案的审美性,都令人们赞叹在当时生产力较低、制瓷力量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工匠们卓越的智慧与精湛的技艺。

通过对六朝制瓷历史的学习,以及对青瓷器物文化的深入探究、收集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专著及理论知识、走访各大博物馆后发现:六朝时期江南地区较为安定,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商业的繁荣与重要都市的建立,为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六朝时期制瓷业得以迅速地成长起来。制瓷工匠们在对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与革新中,烧制出一件件典雅而优美的青瓷器,这不仅是瓷器制作水平的完美体现,同时也是审美欣赏水平的深刻反映。

造型是六朝时期青瓷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陶瓷造型是构成一件陶瓷艺术作品思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朝青瓷造型,不仅是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也对后世瓷器造型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针对六朝时期青瓷造型设计进行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六朝时期青瓷造型中蕴含的设计之美的观照,与形态演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大众审美观念与审美需求的变化,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六朝青瓷造型艺术。

中国是最早创造并使用瓷器的国家,瓷器自东汉时期诞生,历经朝代的不断更迭和无数次的革新,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工艺美术门类。瓷器拥有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与独具特色的造型风格,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造物史中熠熠生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六朝青瓷造型设计的形态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审美内涵,并重点研究青瓷器物造型设计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诠释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人们的审美心理,补充六朝时期青瓷造型设计的相关资料。

通过对六朝青瓷造型特征方面的研究,总结六朝青瓷造型设计中的形式美感及精神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设计美学,分析其形态风格成因,有助于理解主体审美心理对造型设计的影响,为了解六朝时期的社会环境与设计理念提供历史依据,同时也为现代陶瓷造型设计与创作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陶瓷造型设计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对于六朝时期青瓷造型设计研究成果较少,虽然在部分文献资料中略有提及,却都只是对个别典型器物或某个地区的青瓷造型进行研究梳理,缺少对此时期青瓷造型设计的整体分析。

陈万里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发表的《中国青瓷史略》著述,简略的整理了青瓷自开始烧造起的发展过程,但缺乏六朝时期青瓷详细的梳理与器物图例。在“青瓷器物在浙江开始烧造”一章中有涉及六朝时期青瓷的烧造,他从大批出土的明器推测青瓷的烧制状况,并简要描述所生产的器物类型。

此外,陈万里还著有《越器图录》、《瓷器与浙江》等,对浙江地区青瓷烧造历史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研究,书中详细描述了越窑以及龙泉窑青瓷的烧制情况、窑口位置等,这些书籍是我国研究青瓷的奠基之作,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撰的《中国陶瓷史》将陶瓷自原始社会至清代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不仅有助于了解六朝时期瓷器整体的生产状况,而且可以了解六朝陶瓷的起源与发展情况,但对青瓷造型仅做了简单的介绍和分类。书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一章叙述了这一时期烧造的陶器与瓷器,分为江南地区的瓷业与北朝的瓷业,以及此时期在制陶工艺方面的发展,并对江南地区烧制的瓷器的瓷窑分布、造型、装饰与烧制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描述,对器形的演变也进行了研究。

在北朝瓷业研究部分,则介绍了北方青瓷、白瓷、黑瓷和北朝瓷器的造型与装饰。林树中编著的《六朝艺术》中,第四章“陵墓艺术”第三节“青瓷”对六朝时期墓葬出土的青瓷器物,以时间为划分作了简要的介绍,涉及了器物造型、烧制地区与窑口以及装饰纹样,丰富了这时期随葬器物的研究资料。

冯先铭编写的《略谈魏晋至五代陶瓷器的装饰特征》,阐述了青瓷在不同时期的整体审美风格感受,此外,他所著的《中国古陶瓷鉴赏》、《中国陶瓷史》等书在研究和探索青瓷器物特征方面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于学习与认识青瓷很有助益。

田自秉编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我国自原始时期直至近代的工艺美术的发展与变迁,内容详实,并对各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风格进行了总结,此书籍对于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本书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第二节“陶瓷工艺”,对六朝时期青瓷器进行了介绍,涵盖了器物造型、装饰与制作工艺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于六朝青瓷的认知和理解。

李文撰写的《试论六朝时期的青瓷艺术》在前人的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基础上,对六朝时期青瓷艺术发展的历史因素、艺术特点以及历史地位展开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李辉柄发表的《中国瓷器的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对青瓷与白瓷进行了论述,文中首先对青瓷进行阐述,其次对南北方青瓷的出土情况分别论述,在文章最后提及了白瓷出现的原因。

张亚林、江岸飞编著的《中国陶瓷设计史》专注地研究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陶瓷产品设计史,有助于领悟中国陶瓷艺术设计之精髓,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中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六朝时期的青瓷概况,以及烧制青瓷的几个主要窑口,如越窑、瓯窑、洪州窑、岳州窑以及婺州窑等,并对此时期陶瓷造型设计进行概括性分析。

此外,还将六朝时期陶瓷品种进行分类,探析装饰设计意匠,并对六朝时期造物观进行简明阐述。杨永善编著的《陶瓷造型设计》书中没有太多提及六朝时期青瓷有关内容,主要是涉及陶瓷设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论述了造型设计相关理论知识,涵盖了陶瓷造型概论与认知;陶瓷基本形态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方法;陶瓷造型的构件处理和基本法则等,对于开展造型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作用。

与杨永善的著述类似,李正安先生编著的《陶瓷设计》整合了有关陶瓷设计各个方面的理论,这些都为了解陶瓷造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对各时期的陶瓷造型设计仅做概括性描述,对六朝青瓷造型设计的描述较少。

南京大学蒋天颖在其硕士论文《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研究》中以南北朝时期青瓷莲花尊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概述了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其次梳理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发展与分类,最后研究分析此器物的作用与意义,有助于了解六朝时期青瓷的部分面貌。

青岛科技大学董书旭的《青瓷莲花尊造型特征研究》一文从陶瓷设计视角出发,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莲花尊的器型、纹饰、釉色、工艺和设计意匠五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景德镇陶瓷大学汪念在其硕士论文《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造型中的时代精神》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造型和时代精神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着重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元素题材的陶瓷造型中所彰显出的时代精神。

冯林华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一魏晋陶瓷中的哲学思想》一文主要以器物的造型风格、釉色特点、和装饰手法等几方面来分析魏晋时期的陶瓷,尤其是青瓷日用器的特点,并以此引出其背后所蕴含的玄学思想,对了解魏晋时期青瓷日用器物发展情况,研究其风格成因有辅助作用。

南京大学夏秋函在其硕士论文《试论北朝青瓷》中主要对北朝时期青瓷的出土情况、器物种类、器型演变、装饰特征、窑址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北朝时期青瓷整体风貌,并在结语处对南北朝青瓷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此时期青瓷的差异。

景德镇陶瓷学院吴紫薇在其硕士论文《鸡首壶的设计之美》中对东吴至隋唐时期鸡首壶的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设计之美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论述,对当代日用陶瓷设计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但文中并未将鸡首壶所蕴含的设计美学与现代陶瓷器物设计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述。

华南理工大学史文轩的《魏晋时期动物形态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研究》一文中,作者以魏晋时期青瓷用器的动物装饰为研究主题,从器形、装饰、质感和釉色方面来研究当时的青瓷用器中动物主题的装饰风格发展过程。

山东大学王勇的《魏晋南北朝瓷器装饰研究》一文中,对魏晋时期的青瓷用器装饰题材进行分类研究和时间上的纵向分析,找出此时青瓷用器装饰演变的脉络和总体特征,并对造成这一娘变的因素进行合理阐述。江南大学尚华楠在其硕士论文《魏晋南北朝时期容器造型艺术的研究对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的启示》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背景及艺术风格特点进行了阐述,论文第三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艺术进行了分析,涉及青瓷演变与发展过程、工艺技术以及佛教文化对造型与装饰的影响。

由于文化及研究角度的原因,找到的国外有关六朝青瓷造型设计的文献专著非常少,其中有部分学者对中国青瓷发展进行研究,而大部分学者则是对中国陶瓷发展史进行梳理与研究。例如日本学者今井敦编著的《中国陶磁》第四卷一一青磁,本书以青瓷图录形式呈现,并简单描述器物名称、出土窑口、朝代与器物典型特征的形式,依年代顺序对中国青瓷器物进行介绍,这本著述对了解收藏于日本美术馆或博物馆的六朝时期青瓷造型形态具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SuzanneGValenstein编著的AhandbookofChineseceramics,对中国从夏代之前的早期社会至二十世纪中国的陶瓷发展进行了梳理与介绍,书中第五章"TheSixDynasties"对六朝时期历史进行梳理,并对越窑及青瓷等作简单介绍,其中有关青瓷部分的内容叙述较少,图片示例也不充分。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其中大部分书籍只是对青瓷进行粗略的简介,并没有详细的解读,且六朝青瓷造型艺术研究的专著与刊物、论文数量较少。更多的是以考古学角度切入,分析各陶瓷出土的窑口、年代、特征与类型,没有具体地通过造型器物分析其审美价值与审美内涵。作为一个陶瓷实践工作者,旨在从陶瓷设计学的角度切入,通过深入研究,整合以上零散的相关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上寻得可求索与归纳总结的空间,期望对六朝时期青瓷的造型艺术进行更全面的审美观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4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