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釉是在基础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着色剂,使釉面呈红色的陶瓷。按呈色成分,红釉分为铜红釉、铁红釉和金红釉。
宋玫瑰紫釉花盆故宫博物院藏铜红釉的烧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当时著名的长沙窑中出现过红釉器物,但这仅仅是偶然的制作,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装饰;而到了宋代的钧窑则开始了大量使用铜红为装饰。
大家知道,钧窑是以烧造窑变釉品种而著称的北方名窑,而在其诸多的品种中,以铜为着色剂烧成的玫瑰紫、海棠红等品种尤为著名,这种在青绿色地上衬以鲜红色斑、色块的作品,对比强烈,色彩浓烈,虽然只是在局部显现出红色,但可以说是早期红釉的重要尝试,为后世红釉,特别是明、清两代红釉的的烧制作好了初步的准备。
元末明初红釉暗云龙纹盘真正的红釉是在元代创烧的。元代景德镇瓷业获得了大发展,通体高温铜红釉在这里烧制成功。元代铜红釉在熔融状态下的黏度较大,烧成的温度范围很小,在高温烧造过程中容易挥发或者流淌,烧成十分不易。而且此时又刚刚开始烧造,成功率很低,产品数量不是很多,成品率不高,器物造型较为单一。
元红釉俑特别是在釉色上处于初创期,红色还不够鲜艳明亮,往往呈现出发暗的朱红色,且色泽不够匀净。元代铜红釉器物存世量很少,仅见的器物造型有高足杯、梨式壶、盘以及人物俑几种。年江西景德镇元代至元四年(年)凌氏墓出土了2件红釉文官俑,俑除了脸部、手部和笏板处为青白色外,其余部分满施红釉,红色较深,呈现出棕红色或者红褐色。
明祭红釉梅瓶江西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从红釉上可以看出色泽有深浅不同的变化,还不够匀净,但已经是通体满施红釉,应该算是比较纯粹的铜红釉作品了,而且是有明确纪年的铜红釉作品,对于判定红釉创烧的时间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鉴定元代铜红釉的标准器。
明宣德红釉盘故宫博物院藏无论是高足杯、梨式壶还是盘、人俑等不同作品,都可以看到,红釉由于涂施部位的不同而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色泽,尤其是如梨式壶、盘等口沿部分釉色由于自然下流呈现白色圈线,即明清时期称为“灯草口”的效果,接胎和底足处也显现出淡淡的胎体的白色。
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上海博物馆藏元代成功烧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红釉瓷器,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时期能够烧造出各种艳丽夺目的红釉器物完全是继承了元代红釉瓷的传统。明代红釉烧造始于洪武时期,这时期的红釉器物还可以看到元代红釉的遗韵,在器物制作上较元代规整、细腻些。
红釉是颜色釉中最绚丽灿烂的名品,自古及今,以其色彩的凝重、深沉与明艳为世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