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句记载在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浮梁县志》的话,是景德镇地区最远最早的历史记录。由于当时制陶技艺已在天下普及,我们可以推断出,“陶”,在这句话中指代的是瓷器。从“汉世”开始,景德镇像一个涉世之初者一样,有若干个窑口以制瓷的手艺特长,从周边平庸的农业、林业、渔业,或纯商业中跳出,潇洒地在社会上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古老的瓷器,刻下了景德镇从古至今的痕迹。
以瓷器发展为线索,江华明为世界瓷都作下了首部传记。
地壳上特殊质地的瓷土,被勤劳智慧的烧陶人意外地识性后,经过精细淘洗或粉碎加工,再捏成造型坯胎,烧制出来的产品接近了惊人的瓷质观感和实效。于是景德镇本地的老百姓丢开了原本的农业耕作和林业种植,成为专业矿工。他们源源不断地挖掘瓷土供给制瓷的手工作坊,在社会上闯出了一条营生的工商之道。
然而景德镇在古代,一直是一个被荒蛮围困的孤岛,通往乡村和市镇的大小道路,都荒草萋萋,行人零星。陆路不通,那就改走水路!昌江中段,开阔的清流穿过景德镇城乡,河宽一百米到二百五十米不等,往上游向北,从市镇出发可去安徽,往下游顺水进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逆赣江能贯穿江西全境。把昌江作为动脉,这里出现了在古代最大的“码头”自由市场。在隋唐时期,这里已经成为了制瓷手工业人的天下。
质白坚硬或半透明的美丽瓷器,作为器皿来说也是十分精致和实用。在唐代景德镇窑刚有些名气的时候,唐中宗便派人前往江南督造献陵祭品的器皿。宋真宗更是有相当一段时期,一散朝就钻进后宫,与女眷们一起耳鬓厮磨地把玩由景德镇进贡来的精美瓷器,拥有景德镇瓷器,成为了京城一种显示尊贵和典雅的象征。
至此,我们见到的还大多是在广阔大陆内部的交易和流通。
到了宋元时期,海道上瓷器出口渐盛,因此人们也把“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海上陶瓷之路”。世界认识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的方式,我们在很早就已经学过:china,既是指“瓷器”,又解释为源自景德镇最早称呼“昌南”的音译,第一个字母换成大写就是“中国”。
年发现的“碗礁1号”沉船,出水了一万七千多件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的外销瓷器
事实上,自从14世纪马可波罗带回中国瓷器后,欧洲上层对中国瓷从迷恋到狂热,形成了流行于权贵中的风尚。比如奥古斯都二世,最闻名于世的故事就与他的收藏狂热有关。对一批青花瓷垂涎欲滴的奥古斯都二世,与喜欢大个子骑兵的普鲁士国王威廉汉姆一世做了一笔交易,他用自己六百名骑兵,换得了件康熙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器,他也被后世称为东方瓷器最疯狂的收藏家之一。
页多的《景德镇传》,带着我们沿着光滑的瓷器河流一顺而下,两岸的风景是那一时期发生的、远远近近的重大事件、场景再现、奇人异士和历史浮沉,直到21世纪的阳光渐升渐高,东西南北的拓展早已模糊了古镇春蚕般的轮廓。
但还好,城市依然在流动,一代又一代平凡的人们,就像经过反复烧练过的窑砖,坚如磐石。
作者在后记中说:
把这个城市按自己理解的方式,依据历史的顺序记录下来,就像在把玩一块玉润的瓷片。这时候会感到时间充实饱满,也就是有了不虚空的实际操作。因此我不断地搜集、阅览、访问、整理,外加考证与感慨,并将之一一呈现出来,是希望被人阅读时有所共鸣:在我自以为深有意义的同时,你也感觉到人类生存的真实意义。
每一个地方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任何地方度过都是一生,意义本身,也许就是活在一段不断希冀的过程中,琐碎且宏伟。
《景德镇传:瓷器之都》
内容简介:《景德镇传:瓷器之都》按历史顺序以内容性质为构架系统呈现景德镇的古今历史,地理与情态归属:含硬性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的位置归属,以及软性的土著和移民对本土的动态情感状况。城镇及人文脉络:主要是城史大事,包括城镇发展或转折的改变史实、具有重大影响的贤能巨匠,以及推动陶瓷手工业长进的人文要事等。世俗与迹象渊源:含风土民俗、帮派风情,以及景观渊源的阐述与诠释。附有故事的瓷宝:归拢历史上流落世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瓷质隗宝。通过对一座地处偏僻的县辖小镇发展到世界瓷都的历史描述,勾勒出一幅陶瓷古镇前世今生的彩色画卷,书写出一首发掘瓷业高峰内动力与人文精神的史诗。
原标题:《有些东西,从两千年前美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