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看清朝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瓷器底款标识特征。
嘉庆是从公元年到年,从嘉庆朝开始,清朝国势逐渐走入下坡,综合国力明显下降。经济的衰退,在瓷器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景德镇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
我们来看史料:据内务府广储司卷烧造瓷器条记,嘉庆四年(年),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一万两银改为七千余两,不久又减为五千两。嘉庆十一年(年)十一月,又奉旨“自明年为始,九江关呈进大运瓷器,着减半烧造。”于是又人五千两减为二千五百两。其后到了嘉庆十五年(年)十二月,更下令终止了御窑厂的工作。
嘉庆早期瓷器绝大多数任然是延续乾隆朝的风格,不论是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基本一致,如果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因此业内有瓷器“乾、嘉不分”的说法。嘉庆的精品如不看款识,很容易与乾隆相混淆。
嘉庆晚期作品已走向衰退。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工艺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据史料《陶雅》记载:“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到嘉庆后期,随着国内购买力的降低,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瓷器是从观赏到实用的一个过渡。
嘉庆的官窑年款楷书、篆书并用,但整体上看是以篆书款为主。款的字体工整,结构谨严,多用青花书写。嘉庆官窑用的底款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分别是“大清嘉庆年制”和“嘉庆年制”,用的是“制”而不是“造”。早期多用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基本没有边框,工整规范。字体笔画工整,结构严谨,多落款于器物外底。六字篆书横排款,落于器物外口沿或中腰。楷书六字官窑年款,都是两行排列落于器物外底心,外围有双重圆圈线。
个别的也有“嘉庆年制”四字图章款。到了嘉庆晚期多写楷书款,有四字和六字。这个时候新出现了一种篆书带方框圈线的款式,因其篆书工整,框线整齐,看上去像图章印鉴,所以叫“印章款”。
嘉庆时期还有一种在文具、餐具、祭祀器物上题写“堂名款”较为盛行,有“嘉阴堂制”、“彩秀堂制”、“种芝堂制”、“寿颐堂”、“懋勤殿”等。吉言款有“福海珍藏”、“爱莲珍赏”等。还有私家定烧的一些斋堂款,比如“事敬堂制”、“庆宜堂制”、“玉庆堂制”,以及“织素三房”、“俊三自制”等都是嘉庆时期粉彩瓷器。
接下来我们看道光官窑款识特征。道光是清宣宗的年号,从年到年。道光官窑款识与嘉靖时期体式基本相同,这个时期多用篆书而少有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
道光官窑款识大多数是“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款识排列以六字三行无边框和一行横写为常见。有写款,刻款,也有描金款,字书写流畅。官窑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
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是三行排列,少数是一排横列,极个别的是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框,个别的有双重圆圈线或双重方框线。
六字楷书年款多数是双行排列,个别是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有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框线的。楷书款字体圆润工整。
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数是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框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是上下右左钱文式的排列。
民窑款识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款和“道光年制”四字篆款。外围有的有单框,有的无边框。款识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其中有些字不好辨认。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官窑和民窑字体工整规范上要求是有区别的,官窑字体规范工整,民窑字体潦草难认,这也是官窑民窑区别的一个小窍门。
道光御用器中的“慎德堂制”楷书款识,以侧锋书写,字体秀丽。“退思堂制”款书法和“慎德堂制”款都属于官窑器,有的还在这四字款的前面冠以“睿府”或“睿邸”二字,证明退思堂是睿亲王的府邸堂号。“慎德堂制”款的器物,均制作精湛,堪称为当时高水平的艺术品。
定王府定亲王定烧的器物,落的是“定府行有恒堂珍赏”款,款字也用侧锋书写;有的不加“定府”二字,仅署“行有恒堂”,但器物制作同样精细。署“嘉庆癸酉行有恒堂制”的都是皇室贵族的专用器物。
我们再来看咸丰时期款识特征。咸丰是年到年。咸丰时期再次兴起以楷书落款的风气。官窑多数是楷书款,侧锋运笔,字体工整清秀。从排列形式上看,有六字两行竖式,有六字三行横式,都没有边框。从写款用料上看,有青花款还有红彩款。红彩款识色淡鲜亮,笔画清秀;后仿的咸丰红彩款,色调是红中泛黑,字形粗拙。从刻款字体上看,刻款有楷书和篆书,刻款以楷书为主,多刻于本朝窑变釉、白釉器与仿宣德白釉暗刻束莲纹器的砂底上。
自道光开始,瓷器楷书款开始盛行,直至到宣统年间,官窑写法一直沿用楷书款,而篆书款一般仅仅用于印章款。有学者认为这是与满汉文化融合相关,因为清朝发展至乾隆时期,皇族也是非常的喜爱流行的楷书。
咸丰时期是清王朝衰落的转折年代,内忧外患使清王朝无法顾及瓷器生产,太平军攻克浮梁县,导致了御窑厂毁坏,造成官窑停烧。因此也有一个说法是传世咸丰官窑带款的极为少见,民窑也多半不写款识。目前所见咸丰官窑年款多为楷书款。为六字“大清咸丰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
民窑纪年款有六字和四字篆款,外圈有的有双框,有的没有边框,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年号纪年款有“咸丰壬子秋月面壁作”等。
民窑器中图章式的篆书款咸丰时十分盛行并影响到后世。这类篆款,除少数略工细者外,大多草率不规范,是极为潦草的一类,笔画都书写不全,同时采用盖印技法。
咸丰时期仿“成化年制”与“雍正年制”的款识较多,亦有仿“天启年制”、“大明天启年制”等的;刻款写款都有,而最多用的是铁釉地的黑色刻款。咸丰官窑,也继承了道光时期工整的侧锋书体。
我们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