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的途中,无意看到了这则宣传——“浮梁茶,景德镇给世界的第二份礼物。”
没错,这是江西老家的茶。
刚开始回想前段时间与朋友品浮红的场景时,不远处一茅台的宣传打乱了我的思绪。想起前几年,当白酒业界还在为“茅台是否拿了年巴拿马金奖”而争得火热时。
殊不知,在茶界,这款来自江西的浮红茶,也是在那一年,实属拿了“巴拿马金奖”的。
浮梁茶的历史确实悠久,曾经的辉煌与荣殊也不计其数。
但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总伴随着沉浮,当浮梁茶以“瓷都”之礼重新出发时,所有的故事都要从头说起,也要从现在重启。
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因瓷器而闻名世界的景德镇,总会让人不自觉将“瓷”与她相联系。
其实,当年景德镇因“瓷”名扬天下时,与其有着同样辉煌历史的浮梁茶,也有着同样的精彩。
▲浮梁县古县衙梦回千年,历史悠久的浮梁古城,孕育了窑火千年不熄的世界瓷都景德镇,“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瓷都之源过往辉煌依旧历历在目。
“瓷之源、林之海”,养在深闺人不识、江西最美古镇——瑶里古镇在这里勾勒出一副古朴素洁的江南山水图,图里“茶之乡”的美誉在这份清悠、典雅中响彻千年。
名不虚传的“茶之乡”,让浮梁之茗在这里孕育、生长。
从汉代就有僧人种植茶叶到唐朝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古佳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再到明朝汤显祖“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的赞美和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浮梁茶,在历史的烟雨里,起起伏伏,愈久弥香。
尽管岁月斑驳,但这里人们始终忘不了,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江西浮梁茶最好”的记载,在中唐元和年间,它让浮梁成为赣北、皖南茶叶主要集散地的贡献,以及它作为国礼,给斯大林元帅贺寿的过往。
更忘不了,它因“品质优异,风味独特”,和祁门红茶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茶的荣耀。
甚至还会说起,它在祁红出现之前,就已经出口旺销、载誉而归的事实。
可是,历史的烟云,终究还是会带有几分扑朔迷离。和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河红一样,浮梁茶,也有过起伏。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带动了浮梁以至全国茶业的兴盛,万里茶道的出现更是将这份兴盛推向鼎盛。
可兴盛至极之后,偏偏就在民国之后转了个弯,让曾辉煌一时的浮梁茶,开始跌落神坛。
历史的脉络,总抵不过由盛转衰的过程;岁月的纠缠,让浮红颇受争议,就如同其与祁红扯不清、理还乱的纠葛渊源一样。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的过往,都已成历史。
辉煌的历史,可以给浮梁茶赋予厚实的底蕴,可以给它披上传奇的外装,可以让它更具故事性,也可以给它重塑辉煌的勇气......
但是,一款茶好不好,光靠讲历史自然不行。就像如今茅台创造的神话一样,神话的背后,藏着太多的因素,其中也少不了强大的品牌力与对品质的追求。
茶,也是一样,茶文化终归是茶文化,能真正说得上话的,还要看品质。
浮梁之茗,还看今朝尽管浮红曾历经身世的坎坷,但论起它的品质,始终还没有人能够否定浮红的优秀。
“外形条索紧细,显毫有锋苗,色泽乌润;香气鲜甜,滋味鲜醇,汤色红艳明亮。”这是对浮红特征的描述,也是大部分茶友一致的看法。
确实,在黄山及怀玉山脉向鄱阳湖过渡的这片森林覆盖率达80.51%的山区丘陵地带,能种出这样的浮红茶,已不是什么稀奇事。
再加上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相对湿度较大,高山多云雾,酸性红壤以及细粒火山碎屑等条件,浮红能在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里茁壮而生,确实并非偶然。
当然,这些只是一部分。除地处皖、浙、赣优质茶叶生产“金三角”之外,这里世代种茶的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回馈这一方水土。这种人与自然亘古不变的约定始终在这里能够找到。
遥想当年,这里的人让浮梁茶得以站在巅峰,同样,浮梁茶也回馈给这片土地以无尽的荣耀。
这种命运共联的奇妙关系,也让这里的人们懂得茶对于他们的珍贵。
于是,千百年来,淳朴的人们对“感恩”的解读,就是世世代代全身心将所有的热情与匠心投入到种茶、制茶的每一个细节处。
这种坚守背后,也并不是一味地固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这里茶人懂得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敢于去创新。
所以才让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遍布于制茶、制瓷业中。
只是可惜,同样拥有过无数辉煌,也经历过沉浮的浮梁茶,并没有从这里走出的瓷那么“好命”。
如今,景德镇的瓷已经名扬天下,可浮梁的茶,还在不断开拓中再出发。
当然,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所有抵达巅峰的过程,都要历经一路的披荆斩棘。
在这个过程中,浮梁的茶、景德镇的瓷,始终是分不开的。“同样的辉煌,同样的精彩”的背后,还有着瓷与茶相依为命的故事。
就如同千年不熄的窑火背后,也许就藏着有一杯茶的功劳。而再好的茶,又怎能少得了合适的承载之物,或瓷或陶,都有着说不完的情结。
于是,当浮梁茶成为“景德镇送给世界的第二份礼物”时,一切都是那么合适,一切都是那么当之无愧!仿佛这就是千百年来早就做好的约定。
当然,世界之礼的背后,是品质,是历史,更是这片土地上茶与瓷默契的岁月密码。
浮梁的茶,确实有太多故事可说。真正喝过它的人,或多或少会给予一定的称赞。其中的滋味,各有百态,抛开历史不说,真正用心做的东西,品质自然不会很差。
浮梁茶向上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对于市面品种良莠不齐、加工技术混搭的现象,依旧还是浮红需直面的局。同时,重拾浮红茶工艺之精髓,加大茶文化的发掘及宣传推广也是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又联想起上次应朋友之邀,共饮浮红的场景,那种滋味再度涌上心头。饮者自有心,时间的沉淀之下,茶友的舌尖味蕾自会给出答案。
漫漫历史,过往的荣耀都已成往事,浮红走“红”之路,还得看今朝!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