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又上舌尖上的中国3了美出天际的同

“同治大婚瓷”。

没有再见火锅,也不是已经全国遍地开花的小面,更并非重庆人已经吃了数十上百年的传统老字号,而是一套美轮美奂的器具!昨晚(2月19日),全国“吃货”观众和纪录片忠实粉丝苦等三年多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如约而至。其中,重庆元素再度成为观众们热议话题:它就是重庆收藏家陈斌嵩收藏的“同治大婚瓷”。

藏在新牌坊的“同治大婚瓷”

昨晚的《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器》主要讲述食材与刀、锅、灶、坛子、餐具的缘分就能看出来。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有了重庆收藏家陈斌嵩收藏的部分“同治大婚瓷”的现身。

在导演组看来,“食因器而丰韵,器因食而多姿。美食与美器的完美融合,是一次完美的饮食体验。”当年极尽奢华的“同治大婚瓷”无疑是“美器”的巅峰代表。“一百五年前烧制的这套同治大婚瓷共计一万零七十二件。除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两千八百余件外,其余都散落民间。重庆收藏家陈斌嵩辗转海外苦心收藏,才有了我们眼前历史的模样。同治大婚瓷开启了中国日用餐具史上整套餐具的概念,实用之余也极尽巧思,递着古人对饮宴节礼的郑重,以器物来表达心灵。”

重庆收藏家陈斌嵩。

据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在昨晚《舌尖上的中国3》里出镜的,只是重庆收藏家陈斌嵩收藏的“同治大婚瓷”的一部分。他手中的“同治大婚瓷”一共有二十余件,是辗转美、英、法等国搜集到的,有的单件花费就在六位数以上。这也是目前已知的“同治大婚瓷”在民间最丰富的一笔私人收藏。

此前,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开馆时展出的“同治大婚瓷”(资料图)。

《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里呈现陈斌嵩收藏的“同治大婚瓷”。

陈斌嵩收藏的“同治大婚瓷”分碗、盘、碟、酒盅、羹匙等24种器形,都是淡黄色底釉,款识一律用红彩楷体书写,有“同治年制”和“燕禧同和”两种款式。

年11月5日,多年游历于国外艺术品收藏界的陈斌嵩开在渝北区新牌坊金山路18号的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正式免费开放。“同治大婚瓷”就是镇馆之宝。

一万零七十二件烧了两次才合格

同时,记者特别留意了一下,在昨晚播出的第一集中关于“同治大婚瓷”的部分其实很短,前后不足1分钟。但“同治大婚瓷”出炉的故事却远不简单。

首先,古玩瓷器爱好者对这套大名鼎鼎的瓷器应该并不陌生。一如节目中所说,还有数千件“同治大婚瓷”散落民间,所以时常能在各种拍卖会上看到。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晒出的“同治大婚瓷”中的渣斗(用于盛放餐食或茶饮的残渣,属于餐具或茶具。)皇家大婚用瓷自然逃不过红黄两色,所以大家见到的“同治大婚瓷”要么是明黄色底釉上有茂盛竹叶花纹的瓷盘,要么是大红底釉上有金色喜字的汤匙。因为是为同治皇帝大婚特制,所以器物底部都有“同治年制”四字红色喜庆楷书款,有的还特意用吉祥语句书写,如:“吉祥如意”、“燕喜同和”、“长春同庆”等红彩款识。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晒出的“同治大婚瓷”中的汤匙。

在清朝的12位皇帝中,以帝王身份举行过大婚庆典的,仅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个。作为慈禧太后的独子,同治皇帝结婚的时候,得到其直接过问,所以婚礼极尽奢华。记者查询到,根据故宫博物院编的专门介绍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的《官样御瓷》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的记述,同治帝是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举行的大婚盛典。而在此前三年清廷就开始依照康熙四年成例开始筹备同治大婚盛典了。瓷器是其中重要一项。

从已掌握的文献和实物资料看,江西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同治大婚瓷”由三部分构成,即大婚礼用瓷、皇后大妆奁用瓷和“燕喜同和”款瓷器。据《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其一共花费十三万两白银。

据史料记载,同治六年三月,景德镇御窑厂拿到宫廷造办处交下预备将来新皇后所用的瓷器画样时,刚从太平天国战火中恢复过来,工艺失传、工匠流失。以致两年后,这些专供同治大婚的瓷器被清廷认为“烧造粗糙,不堪应用。”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很不满意,下令补烧。

同治九年(年),清宫再次传旨给江西巡抚、督陶官景福,要求所造“各项瓷器要端正,毋得歪斜,其里外花釉及颜色均烧造一律精细鲜明,勿使稍有草率”。同时,为了年轻皇帝大婚急需,还要求烧成后“迅即解京”,不得延误。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甚至停烧了当年宫廷每年所需的常备瓷器。

重庆晨报记者裘晋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9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