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自古便有“工匠来八方,器从天下走”的记载。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景德镇在原本融合统一、持续稳健的传统陶瓷文化体系下的艺术氛围逐渐被打破,迎来了一批批外来“不速之客”。他们的介入为景德镇陶瓷雕塑的革新和进步带来了新机。早在建国前后期,来自福建何派的游长子和丰城木雕的徐顺元、曾龙升等人来到景德镇进行雕塑创作,他们的加入曾掀起了外来艺术对景德镇陶瓷雕塑革新的第一个浪潮,促进了景德镇瓷雕朝着百花齐放的盛世发展。
进入到90年代以后,外来文化的进入让景德镇的艺术氛围呈现出独特的包容性,可能受前期多样化艺术思维的影响,或是时代创新意识的驱动,本土艺人并不抵触外来的文化理念。根据现有社会调查数据分析,金美洙的统计到年初景德镇已有一万多名“景漂”,据方李莉学者表述景德镇的“景漂”局已经有近3万人。
这些当代创作者们,更是直接将中国地方性、西方现代性等多种艺术理念传入景德镇,包括各大地方窑传承的题材与审美、技法与形式,多样化、多领域的当代艺术运动,以及西方“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现代化思想。相对于景德镇原有的文化观念,这些传统的、现代的新的文化理念开拓了景德镇本土艺人的艺术视野,冲击着他们的审美与创作世界,陶瓷雕塑走向新的创作局面,逐渐表现出多样性的艺术风格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开始出现一些新的陶瓷雕塑式样。
这些新式样常常突破材料的限制,将其他材料如木料、不锈钢、布料、金属等一系列只要能传达艺术家感觉和观念的材料、甚至其他艺术形式如影像、行为等引入到陶瓷雕塑造型中,带有明显的对当代社会现实和历史的介入意识。
1.当代艺术观念对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影响
每年景德镇都会迎来一些“不速之客”,他们的加入在景德镇陶瓷雕塑史上留下了异彩光芒。第一个要讲的当属是徐一晖。作为二十世纪末风靡全国的“艳俗艺术”的代表,他的到来开启了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新大门。
这种装饰色彩最早可以追述到明代以来景德镇的传统彩绘装饰,但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作品名称和艳俗耀眼的花团簇拥下的无字书的造型和色彩,与传统形式大相径庭,给予了观者更巨大、广泛的阐释空间,相较于景德镇传统彩瓷雕塑的雅与俗相比,这件作品所传递的视觉性和思想性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当代艺术精神与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的大碰撞,在传统工艺的继承中体现着强烈的创新、反抗意识。
此后徐一晖经常来往景德镇,他充分借助陶瓷材料,利用明清以来盛行的“釉上彩绘”技法和“捏花”工艺以突出“浓艳”审美之气,创作了大量新式的陶瓷雕塑,如在年创作的《快餐》、年创作的《焚烧的小书》、年创作的《美金》、年创作的《宇航员》等等,在大红大白的色彩基调下塑造繁缛密集的装饰载体,在“雅”与“俗”的怪诞统一下,形成强烈的个人符号。
受他影响,原来越多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者来到景德镇。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的革新发展中,“学院派”的“现代主义陶瓷雕塑”意识的诞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以徐一晖为代表的外来“艺术家”的“当代思维陶瓷雕塑”的形式是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
新世纪以来,大批当代艺术家来到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如方力钧、李玉端、刘国英、柳溪等,这些艺术家们的来景创作的目的和性质是不同的,因此对景德镇陶瓷雕塑的传承与发展作用的程度也是有异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