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平安里西大街,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这片不大的区域东西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八条胡同,这片区域也是北京市第一批确立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被誉为“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
这八条胡同加上阜成门内大街一共九条,自元大都建成时就有了,并且按照当时的规划一直延续至今,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这里除了阜成门内大街上的历代帝王庙、广济寺和西四转角楼外,还有中国第一医院-医院旧址,北侧的八条胡同里还有北京保存时间最久、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和样式最丰富的四合院,据不完全统计有40多座之多。
阜成门内大街:
医院旧址
医院由国际知名流行病及防控鼠疫专家伍连德在年倡议兴建的。年的中央公园委员会会议室内,伍连德、周学熙、朱启钤、梁启超、曹汝霖、章宗祥、林长民、施肇曾、陆伯鸿、张謇等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聚集一堂,医院之大计。
年奠基,年建成,年1月27日正式开业。这是中国人在北京医院。
医院,医院,年更名为北医院,年改名为医院。年11月24日,医院旧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建筑主体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医院建筑风格。平面呈对称展翅蝴蝶形,东西长80米,最宽27米,立面装饰为砖柱式,前楼窗户起拱,有平拱和圆弧拱。中部前突,东西两端为燕尾式,楼背后有三个短翼。
医院建成之初,亲自撰写了《创建医院记》并刻碑立于院内。原医院主体建筑正面墙体上有一块刻有“医院”四字的石匾,为张謇手书。现如今,石碑已没有踪迹,石匾已经换为“医院”。
年,在主楼两翼各加建了一层,年将主楼后侧两个短翼扩建成三层楼。原主楼为地上四层,带地下室。20世纪80年代,在维修时发生火灾,烧毁了一层,现改为地上三层。
目前医院旧医院白塔院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医院。原来的建筑还算保留的完整。只是在院落里增建了不少建筑。
广济寺
弘慈广济寺,又名北京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立于此。年被国务院评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始建于金代,初名西刘村寺,元代改称报恩洪济寺,后在金元战火中被毁,成为废墟。
明景泰年间(-年),有人在原址挖出了佛像、供器、石龟等物品,得知此地原为寺院。到了年(明天顺初元年)山西普慧上人发愿重建寺庙,后得到宫中尚衣监修廖屏的捐助。廖屏又将此事上奏宪宗皇帝请赐寺名,年(明成化二年)宪宗皇帝下诏赐名“弘慈广济寺”。
到了清代,由于广济寺所处位置,东接西华门,西连阜成门,北到西直门,是皇帝去往西郊的必由之路,所以清代的福临、玄烨和弘历几位皇帝都曾到访,有的还为之题诗立碑,赏赐匾额,使得广济寺成为北京城内一所重要庙宇。
民国年间,军商名流、文人才子都曾川流于此,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此举行演讲。
年,广济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损毁殆尽。年,住持现明法师在吴佩孚等人的资助下,依明代格局重修,建筑规模比以前更加壮观。
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会址就选在了广济寺。
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运动中,广济寺受到了严重毁坏。年,国家落实了宗教政策,对广济寺进行了大型修复,并从其他寺院移来了大量的佛像,重新布置了道场。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年5月25日,广济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寺坐北朝南,占地2.3公顷,从山门到后殿共有5层,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弥勒殿(天王殿)、大雄殿、圆通殿(观音殿)和多宝殿(舍利阁)。
山门共3座,每座门之间有墙相连。中间为黄琉璃瓦歇山顶,石券拱门,匾额“敕建弘慈广济寺”。东西旁门为绿琉璃瓦黄剪边的歇山顶石券拱门,东门石匾“毗庐性海”,西门石匾“华藏玄门”,两侧各有一段八字墙。
进入山门为一进院,左右分布是钟楼鼓楼。正面为天王殿,面阔3间,灰筒瓦歇山顶,石券门,内供铜弥勒坐像,两侧分立四大天王的泥塑。背后为韦陀立像。
穿过天王殿就是第二进院落,北侧的大雄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前月台环以石护拦。
月台前的刻花石座上摆放有年(清乾隆五十八年)铸造的青铜宝鼎,鼎高2米多,鼎身上铸有佛教八供(轮、螺、伞、盖、花、瓶、鱼和结)纹路。
大殿前有1棵七叶古槐高大舒展。月台下有乾隆御制广济寺铁树歌碑。
殿内共供有"三世佛"像和铜质十八罗汉像。殿后壁上悬挂着一副高5米宽10米的《胜果妙因图》,是年(清乾隆九年)著名画师傅雯用手指所画。描述了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说法的故事。有趣的是,在众多听众中,还有中国的历史人物关羽、关平、周全及布袋和尚。
对于观众的开放区域就截止到此。
第三进院落的正殿圆通殿,面阔5间,供奉观世音菩萨。
第四进院的正殿是一座2层建筑,上为舍利阁,绿琉璃瓦顶,下为多宝殿,黄琉璃瓦檐,陈列国际佛教友人所赠珍品。
舍利阁曾于-年供奉灵光寺"佛牙舍利",现为藏经阁,珍藏佛教经书10万余册,收藏的《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并藏有房山云居寺石经拓片。
东西两侧还有整齐的配殿。
东院有法器库、延寿堂。
西院有持律殿、净业堂和云水堂。寺院的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年)用汉白玉砌成的戒坛,现称“三学堂”,至今保存完好。
广济寺并不收取门票,平日也是对外开放。院落中梵音缭绕,游客也是满脸虔诚,与一般的景点寺庙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西四牌楼
西四其实以前是特指西四路口,因为原来这里在明清时期,十字路口的四个路口,每一处都建有一座四柱三间的木质牌楼,上面都有匾额,东侧的为“行义”,西侧的为“履仁”,南北侧的则都是“大市街”。
明朝时在西四设有西帅府(现西四北二条胡同内)、燕山前卫(现西四北六条内)和西城兵马司衙署(现西城区兵马司胡同内),并将刑场设置在西四牌楼下,规定斩刑在西侧牌楼下执行、凌迟在东侧牌楼下执行。
想当年,明朝的于谦(不是现在这个烫头的)、熊廷弼、以及袁崇焕都是在西四这两处牌楼下执行的。
清朝入关后,将汉人迁出城内,迁到南部外城居住,同时也将刑场改到了菜市口。
年,为了改善阜成门内大街的交通状况,连同历代帝王庙门口的景德街双牌楼,将西四的四座牌楼一起拆除了。只不过,西四牌楼没有景德街牌楼命好,被拆了个干干净净,现如今只能在西四路口北面东侧的地铁4号线的B口外新复建了一座。上面写着“行义”,算是复建了原来东侧的牌楼,虽然位置不对,但也算是让西四名副其实了,同时也恢复了西四的一点遗韵。
西四北头条
官员和珅的从此走上升官发财的不归路
西四牌楼附近,在元明时期聚集了很多牲畜市场,有羊市、马市、羊肉等,因而附近胡同多以此取名,而阜成门内大街北侧第一条胡同多是售卖驴肉,所以取名驴肉胡同。民国时期,为了好听改为礼路胡同。年整改街巷名称时被改为现在的名字-西四北头条。
整个胡同的南侧主要是历代帝王庙和广济寺的北墙,所以没有什么住户。而南侧则有不少大宅门。据说清朝乾隆有名的宠臣和珅就在这条胡同里长大的。和珅家族属于正红旗,其父亲是正二品福建副都统,而驴肉胡同就是正红旗的管辖区。后来和珅与皇帝弘历攀上儿女亲家,族籍改为正黄旗,在什刹海西岸盖了新宅,就搬离了这里。
诗人陈三立在此体现了民族气节
在胡同中段、历代帝王庙的东侧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胡同-姚家胡同。姚家胡同3号,曾经是清末诗人陈三立和当代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家。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为清末维新派陈宝箴的长子,与谭嗣同、吴宝初、丁惠康并称维新四公子,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时曾专门拜会他。
年,陈三立来到北京,与其三子陈寅恪同住。陈寅恪为老父亲特意租了这处有三个院子和一个小菜园的住处。陈三立住在正院堂屋主卧。陈寅恪的大嫂、陈师曾的遗孀住在西屋,照顾父亲。陈寅恪及家人,周末和放假从清华园回来时住在东跨院。
年,卢沟桥事变后,陈三立表示绝不逃难。日军百般游说,均遭到严词拒绝。面对日寇的猖狂,陈三立绝食五天,最终忧愤而亡,表现出中国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同一条街上,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两位文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后人对他们的批评!
西四北二条
西帅府
明朝有个堪称最会玩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其酷爱武力,喜欢骑射,曾经长时间在外巡游,并在蒙古打败过蒙古小王子。
朱厚照自封为“镇国公”,并在平安里的太平仓胡同建造了镇国府,并在西四二条这里设立了西官厅,由当时是宠臣、大同镇边将领江彬领边军驻扎,所以又称西帅府。这条胡同也就被称为西帅府胡同。
江彬这个人,风评并不好,最后在朱厚照死后被凌迟在了附近的西四牌楼下。但西帅府胡同却一直流传到年,整治街巷名称时才被改为西四北二条胡同。
平民中学
胡同临近西口的路南侧是北京市第十三中学诚毅校区,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
民国初期,教会在西四北二条胡同这里创办了萃文和萃贞学校。
年,教育家、后来的辅仁大学校长陈垣与时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陈宝泉一起创办了一所“为有志于学而无力学的平民青年而设置学校“,取名“平民中学”,校址选在了育教胡同,原来叫翊教寺2号,并由陈宝泉任第一任校长。
年,平民中学迁入萃文中学,即现在的教学西楼,并在年增设了高中部。
年,东南侧的萃贞女中停办后,平民中学将其校址也并入,即现在的教学东楼。
年,校名改为“北京第四十一中学”。
年,医院搬迁,其房屋交由平民中学,即现在的办公楼。
年7月,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与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合并,成为了“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诚毅校区”。
学校内建筑主要为西洋教会学校风格,坐南朝北,东西两座教学楼为砖结构,地上四层,部分有地下室。
两座楼房以前均为尖顶建筑,年唐山大地震导致教学楼原貌受损,维修后改为了平顶。
办公楼为二层楼,原为石板顶,后改为铁皮顶。
年,被北京市公布为第二批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座百年历史的老校里,陈垣曾经亲自在此教授国文和中国文学史等课程,鲁迅、胡适、徐志摩等文学名家也曾受邀到校讲课,而著名作家王蒙的唯一的文凭就是这座平民中学的初中毕业证!
西四北三条
北三条胡同在明朝时叫箔子胡同,当年这里应该有不少做箔子的作坊和商铺。到了清朝,又雅称为雹子胡同和报子胡同。年,改为西四北三条胡同。
隆长寺
靠近胡同东口的路北3号,红墙灰瓦的山门非常醒目。
这里就是隆长寺。
此地曾经是明朝的外汉经厂,是专门为皇家刻印佛经、儒家经典和皇家文件的地方,相对于皇城内的汉经厂,这里就叫外汉经厂了。
年(明万历四十五年),外汉经厂奉召改为皇家寺院隆长寺。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曾重修。
寺庙坐北朝南,寺内有一尊将近5米高的铜质毗卢佛像,下有千瓣莲花座,每个莲瓣上都刻有一尊小佛,被称为千佛绕毗卢。现在已经被移到法源寺了!
现隆长寺山门和北侧的几重大殿被保留下来,山门门楣上的石刻“敕建护国圣祚隆长寺“,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还是可以辨别出来。
11号院
西四北三条11号是建筑面积平米的一座带花园的中型四合院。西侧是住宅,共四进院落。东侧是花园,建有花厅、游廊和假山。大门和影壁上镶有精致的砖雕图案。
此院原为国民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的住宅。现为西四北幼儿园使用。现在除花园里的假山被拆除建上房屋外,其他保存完好。
程砚秋故居
西四北三条胡同39号是程砚秋(-)先生的故居,程先生是“四大名旦”之一,自创程派艺术。年买下,程砚秋到逝世前一直居住在此。
院落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前后院由月亮门和垂花门相连。前院北房四间是会客厅,后院北房三间,外屋两间是书房和练功房,名为“御霜簃“,里间为卧室,故居内保存有程砚秋生前所用剧装、剧本、藏书等工作和生活用品,以及中外友人赠送的纪念品。
西四北四条
明朝时因为这条胡同里有个做熟皮的作坊,所以得名熟皮胡同。又因制作熟皮是臭气熏天,又被称为臭皮胡同。民国时按谐音改为了受壁胡同。年后,改为现在的西四北四条胡同。
京师附小
胡同西口附近,胡同两侧各有一个正对着的大门,北侧的北四条47号是对开的大铁门,门旁边挂着“北京市师范大学京师附小”的竖匾。南侧的是一个标准四合院的大门,门上一副金漆横匾“京师附小”。
这其实是一所学校-京师附小。是一所有长达年历史的著名小学,是北京最古老的学校之一。据校方统计,
起初为清末义塾,年(清光绪九年),定名为”正红旗官学“,并从阜成门内巡捕厅迁到了报子胡同14号(西四北三条胡同),是当时八旗学校之一。
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名为”八旗高等小学堂“。
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受壁胡同25号(西四北四条胡同)开设分校。
年本校和分校合并,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高初等小学校“。
年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高等小学校”。
年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小学校”。
年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公立第四小学校”。
年改名为“北平市市立第四小学校”。
年1月改名为“北平市报子胡同小学”。9月改名为“北平市立报子胡同实验小学“。
年改名为“北京市市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隔壁受壁胡同21号(西四北四条胡同)原先有一座吴禄贞和蔡锷的祠堂,后来齐白石和纪堪颐(纪晓岚四世孙)在祠堂里创办了“石年小学”。年,“北京市市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与“石年小学”合并,改名为“北京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年改名为“北京第二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年改名为“北京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年改名为“北京市起宏图小学“,不久又恢复原校名。
年改名为“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
年11月,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
据不完全统计,“京师附小”是该校的第15个名字。
现在悬挂在校门口的两幅匾额落款均是王蒙。
王蒙(-)王蒙一生经历坎坷。他的著作作品《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活动变人形》《这边风景》等,都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学家,曾任文化部部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位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作家。
而王蒙正是从这所小学毕业并进入距离不远的“平民中学”的。
现如今,这所百年小学纵跨西四北三、四、五条胡同,保持着四合院式的校园院落,青砖灰瓦的校舍和古柏参天的校园。门口墙上的铜质铭牌,也诉说着他的百年历史。
西四北五条胡同
明朝称石老娘胡同,过去称接生婆为老娘,所以应该是这条胡同里住过石姓接生婆而得名的。
4号院
民国时这里曾住过大汉奸王克敏和军阀张宗昌。
张宗昌人称外号“三不知将军”,即不知兵有多少,不知钱有多少,不知姨太太有多少!生活糜烂放荡,经常在宅院里召妓养人,居民戏称:老娘胡同变成了小娘胡同了!
年6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在这个院落里创办了表演艺术研究所。
年5月改称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将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连同三校的教学设备,调来电影学校。并将校址迁往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坟新建的校舍。年3月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年在北京电影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
如今这里是个宿舍楼,已经看不出当年的痕迹了。
西四北六条
明朝时在这条胡同内设有燕山前卫衙署,因此胡同得名为燕山卫胡同。清朝简称魏儿胡同。但因京城里有好几条叫魏儿胡同的,所以又称南魏胡同。
明朝军制,延续和发展了唐、宋、元三朝的兵制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卫所。燕山前卫是亲军京卫二十六卫之一,是在第三任皇帝朱棣增设的十卫之一。
燕山前卫负责防守皇城西部,所以衙署也就设在西城。
西四北六条23号院,门口外有一座大照壁,门前台阶两侧有一对上马石。进门是影壁。此院为四进院落,占地平米,纵跨六条、七条两条胡同,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至于是不是明朝的衙署,由于年代太久,已经无从考究了!
西四北七条
明朝时此胡同名为泰宁侯胡同,是因为泰宁侯陈珪的府邸在此而得名。
陈珪在跟随大将军徐达北伐时,作战勇猛,屡建战功,得到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赏识。朱棣称帝后,被封为泰宁侯,建府于此。在改建北京时,任命为营建北京的总指挥。陈珪不负众望,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但遗憾的是,陈珪并没有看到迁都之后的北京。由于日夜操劳,积劳成疾,于年病逝于泰宁侯府。他但后代共有13人承袭爵位,一直到明朝灭亡。
清朝时,由于道光皇帝名叫旻宁,为了避讳,胡同被改名为泰安侯胡同。
现在陈珪已经很少有人提及,胡同又被改为西四北七条,但是作为组织建设北京的陈珪,不应该被后人忘记。
西四北八条
明朝时这条胡同被称为武安侯胡同,因为明朝武安侯郑亨的府邸在此而得名。郑亨为明朝初的将领,因在朱棣起兵时归顺,并在之后攻占南京时立有战功,被封为武安侯。当时驻守北京时就建府在这里。他死后,子孙连续八代承袭爵位,并世代居住在武安侯府直到明朝灭亡。
北京燕京造纸厂
胡同11号在清朝时是清朝谦郡王府,谦郡王始王瓦克达是礼亲王代善的第四个儿子。早年因参与拥戴多尔衮被贬黜出宗室,后因念他入关时立有战功,被封为镇国公、谦郡王。
年由张学良出资筹建的北京燕山造纸厂在王府旧址上创建。是当时北平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造纸企业,当时的产量达日产1.5吨,在北京的工业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长寿庵和庆宁寺
胡同的37号以前为长寿庵,具体的始建年代不详,但在明朝弘治年间曾对其进行重建。年,北面宝钞胡同15号的宝禅寺出售后,宝禅寺迁到长寿庵。现在已经是居民院,但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和东西配殿仍然保持。
胡同51、53、55号是始建于年(清光绪十二年)的庆宁寺。现在这几个院落基本都是大杂院,如果没有门口的文保牌恐怕没有人会认出来。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院,歌手蔡国庆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蔡国庆的爷爷奶奶一直在这里居住,他的父亲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唱演员,母亲在地毯厂工作。蔡国庆继承了父亲的天赋,也非常喜欢唱歌,每天早晨都会在院子和胡同里练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