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中国的制瓷技术已极其先进,甚至达到了“可以烧出任何颜色、任何造型”的境地。乾隆八年(年),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设计研制了转心瓶(包括同类的套瓶、交泰瓶)恭献给乾隆帝赏玩。瓷器之美,从来都是静止的,转心瓶和交泰瓶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传统的静态之美,可以通过旋转、移动,不断变换角度,生出无穷变化。其独具匠心的旋转结构、巧夺天工的烧造技艺,当真是千回百转,独运匠心。
能转动的花瓶
如果说康熙时期的瓷器具有苍劲挺拔之美,雍正时期的瓷器具有典雅秀美之气,那么乾隆时期的瓷器则将中国瓷器的工艺技术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同样热爱瓷器艺术的乾隆皇帝,不仅对陶瓷的造型、装饰等外在形式要求很高,更对具有奇巧技艺的瓷器作品十分推崇。加之乾隆时期国力昌盛、社会稳定,也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来生产各种新奇有趣的瓷器,因此出现了一批工艺极其复杂精巧,甚至让人叹为观止的瓷器作品,供皇帝把玩使用。如果要推其之最,应该非转心瓶莫属了。
转心瓶是流行于清乾隆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瓷器造型。这种瓷瓶分内外两层,里面一层内胆可以来回转动,就像欣赏走马灯一样,通过外面一层瓶子镂空的开光处,可以观赏到内胆瓶上连续的画片,十分有趣。外部的瓶身部分可以拆分为颈部、瓶身、底座等部分,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华丽的普通瓶子的样子。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件粉彩镂空夔龙纹转心瓶,颈部和底座部分,做红地缠枝莲纹装饰,腹部呈圆球形,表面做粉地缠枝莲装饰,四周等距饰有圆形镂空开光4处。整个器物造型饱满,装饰繁复奢华,是转心瓶中的一件精品之作。
这种堪称中国制瓷史上工艺之最的瓷器,又是谁督造设计的呢?这里就有必要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乾隆时期著名的督陶官——唐英了。
皇帝眼中的“奢侈品”
唐英早年奉职于养心殿,任内务府员外郎,而后,于雍正六年(年)赴江西,协助当时的窑务督理年希尧,管理景德镇御窑厂的烧造事宜。乾隆二年至二十一年(年—年)间,他一直担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一职,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御窑厂烧造了许多优质新颖的陶瓷作品,转心瓶的设计、生产也主要归功于他。
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审美趣味,唐英带领着御窑厂最优秀的工匠们绞尽脑汁地去设计、生产款式新颖的瓷器。在乾隆八年(年)的时候,这种构造复杂的瓷器诞生了。唐英在给乾隆皇帝的奏折中说道:“奴才又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种,谨恭折送京呈进。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拟造,恐未合适,且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伏祈皇上教导改正,以便钦遵再行成对烧造。”大致意思是:自己又新烧造了包括转心瓶在内的9种新型瓷器品种,现在连此奏折恭献给皇帝御览。因为是自己自行设计生产的,不知道是否称皇帝心意,由于费工费料,所以没敢大量生产。请皇帝批示指正后,再依圣意成对烧造。
当皇帝看到这么精巧华美、构造奇特的瓷器时,我们猜想他一定会爱不释手,应该会下令唐英再多生产一些。可事实却出乎我们的预料。当乾隆皇帝见到这些奇巧之作后,未加赞美也未加批评,而是在唐英的奏折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嗣后按节进十数件。”连平时花费“大手大脚”的乾隆皇帝,都觉得这种瓷器太过于费钱、费工了,并不赞同大量生产,只说在逢年过节之时,可以烧造10件左右。可见,在乾隆皇帝的眼里,这种珍贵的转心瓶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了,不能大量生产,以免劳民伤财。
乾隆皇帝的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转心瓶的数量稀少。目前只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艺术馆等处有少量收藏。
分体的花瓶
在唐英的奏折中,与转心瓶同时生产呈样的,还有著名的“交泰瓶”。
交泰瓶和转心瓶一样,也是组合而成的瓷器作品,流行于清代宫廷中。交泰瓶一般于器瓶腹部,镂雕成连续的如意云头纹、T形、回纹形等,镂雕后的器物就被分离成上、下两部分,互不相连。这两部分虽然被切割开来,却相交卡在一起,无法分开取出,只能合在一起。交泰瓶上下两部分相交契合,寓意“天地交合、国泰民安”,象征着太平、吉祥。
如上图所示,这件粉青釉描金暗花夔龙纹交泰瓶,通体施有青翠莹亮的粉青釉,釉面下刻有精致的凸白花纹。瓶口、颈部、镂空处、瓶底部分都分别绘饰着描金弦纹、蕉叶纹、几何纹等。镂空截面的形状为如意云头纹,两两相交着卡在一起,彰显着如意、康泰的盛世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