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我国景德镇在全球陶瓷行业地位的最终

来源:吴昊说瓷

我国陶瓷之都----景德镇,成名在宋,影响在元,而在全球陶瓷行业中老大地位的形成及最终确立,则在我国明代的中早期。

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

确切地说,景德镇宋代的青白瓷,不及浙江龙泉的青瓷,更不及当时“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到了元代,它依靠引入当时北方先进的定窑“复烧”技术,加上对陶瓷原材料配方的改进,利用最新发明的陶瓷“二元配方”,成功复烧了北方巩窑创烧的青花瓷,从而奠定了自己在釉下花的领导地位。

江西高安出土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罐

但是,历史上,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并不构成当时中国陶瓷世界的主流,也没有构成世界陶瓷的主流,它们作为元代对外、对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主要销往穆斯林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中原腹地,则少见它的踪影。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龙纹盖罐

元代统治者通过它的铁蹄,把景德镇青花瓷推向中原以外的西亚地区,又通过西亚,传到欧洲意大利。这是景德镇瓷器最早走出国门的记录。

至于当时西亚人举家到景德镇设厂,从事陶瓷生产、贸易,这在元代是很正常的事件,它们同属于大元帝国。

江西高安出土的景德镇元青花瓷荷叶盖罐

明代早中期,釉下青花瓷随着大明御器厂的设立,生产工艺的改进,窑工日益求精,所瓷瓷器,不论是材料还是造型、釉色、花面设计都大大高于前朝,其在瓷业中的中心地位日益稳固,并形成陶瓷界一技独秀的局面。

明代永乐景德镇青花瓷竹石芭蕉纹罐

景德镇产的青花瓷,在明代中早期,特别是永乐、宣德时期,不仅是中国瓷业的代名词,也是中国及其文化的化名词,它是世界各国财富、地位、文化、金钱的象征。随着郑和七下西洋,世界各地对它从痴迷到疯狂的程度。相传,德国国王用六佰铁甲卫士换取一对青花花瓶。为了阻止国内财富进一步流失,他老人家把国内所有工匠都召集起来,关在一起,为他烧制中国瓷器。三年后,据说瓷器没有烧造成功,却意外发明了玻璃。

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青花执壶

有人说,在我国明代中早期,中国人用景德镇人做的青花瓷器,兵不血刃,踏雪无垠,席卷了世界各地一半的金银财富。这就是中国的陶瓷!

但是,我国陶瓷地位在世界的形成,景德镇作为全国、全世界的制瓷中心地位的建立,则是以后发生的事情。

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

当时的中国瓷器,所到之处,当地人争相视为奇珍异宝。不过,昂贵的长途运输,对他国民众来说,购买一件瓷器是十分困难的事,因此,不断有外国人专程到中国学习制瓷技术。宋元以来,龙泉青瓷,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磁州窑的彩瓷,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东北邻邦朝鲜(高丽)、日本,南方的越南(安南)和泰国(暹罗)。据史料记载:公元年(梁贞明四年),朝鲜便学会了中国造瓷器的方法,十五世纪,朝鲜能用回青料仿制景德镇的青花瓷.中国的瓷文化传至日本,初期是以朝鲜作为桥梁的。到了唐贞元十年(即公元年),日本桓武天皇直接派人到中国学习制瓷,但是,他们能独立烧造出瓷器,却在我国南宋时期。记载,日本山城人加滕四郎左卫门景正,随道元禅师到中国浙江和福建学习象山窑和建窑的制瓷方法,前后五年,归国后以福建德化窑为样板,设计出日本式的瓷窑,在山田群的濑户村烧造黑釉瓷器成功。后来日本人称之为「濑户物」,称加藤氏为「陶器之祖」。明正德元年(公元年),日本遗使了庵、桂梧来到中国,日本伊势松板五郎大夫及祥瑞随来,祥瑞在景德镇住了五年后,回日本带去了青花瓷制作方法,以后,日本便不断派人来景德镇学习制瓷技术。

日本青花瓷

在东南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越南北宁的陶瓷突现中国景德镇的制瓷风样,藩郎被誉为「越南的景德镇」。相传北宁的主要瓷窑是由老街来北宁的中国陶工于公元年建;藩郎,则是十六世纪前半期采用景德镇的制瓷技术而振兴起来的。欧洲人仿造景德镇瓷器,是先由阿拉伯人传去的。阿拉伯国家在十一、二世纪从中国学得到制瓷技术后,于年传播到意大利。意大利威尼斯炼金工人安托尼珂接触后首先学会,开始造出轻薄透明的瓷器。三百年后,即年,西班牙国王查理士三世从意大利芒特角带回来了瓷土和造瓷工人,在布恩来提罗设立了瓷厂,做出了瓷器,为了有别于意大利瓷,也出于对中国瓷业的敬意,他把自己的瓷厂,名为「中国瓷厂」。

荷兰青化瓷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工厂烧

可以说,世界瓷业的兴起离不开中国,是中国把制瓷工艺和瓷业文化输送到世界各地,大力地带动世界其他国家瓷业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6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