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几个时期的瓷器的发展史

中国陶瓷的精密制造技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其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的重要研究对象。

僧帽壶

在不断接受西亚等外国美术的影响中,中国陶瓷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色和极高的技术水准。在朝代频繁更替的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的传统得到了固守,形成了一部中国特色的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的历史开始于新石器时代。虽然目前仍无法确定中国最早期的土器出现于何时何地,但根据对出土文物的放射性碳元素年代检测结果,大约在1万年前已出现了原始的烧制土器(后面也提到,目前有报告称最早的土器可追溯至2万年前)。中国陶瓷的一大特色就是,早新石器文化期,人类已开始使用窑来烧制土器,比原始的普通土器烧制更进一步,通过使用窑炉烧制,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因此可以获得硬度更高的陶器。此外,通过对胎土的挑选,烧制温度以及窑炉内供氧量的调解等技术,人们已经生产出灰陶、黑陶、白陶等富于变化的品种。另外,通过使用陶轮,已能制作容器壁厚薄一致的陶瓷器。另一个特色就是施釉陶的开发。在世界陶瓷史上,不依靠国外的技术引进而独自开发出施釉陶技术的地区只有西亚、埃及地区和中国。

中国早在殷中期就已开始有意识地在陶器上施以灰釉,生产施釉陶。尽管对于这时期的施釉陶能否被视为“瓷器”这一点还有分歧,但一千多年后的后汉时期已有了真正意义的青瓷器,即“古越瓷”。

自古以来,新石器时代的烧制器物都称作“陶”,并根据表面颜色进行分类。陶器主要可以分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纹陶器等大类。白陶主要使用高岭土制成土胎,并在高火中烧制。灰陶与黑陶是在高火的还原气氛中烧制,并在陶器表面吸附碳粉而成。上述三种陶器,都需要精制土胎、高火窑炉和长时间的烧制等条件,因此可以代表当时较高的技术水平。另外,在出土文物中,无法归入上述各类陶器的粗制土器,被后世研究者称为“粗陶”

目前对于中国史前时期的陶器研究,仍有大量的真空地带,可能随着今后的考古发现而发生重大的变化。年6月2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研究人员的成果,科研人员对江西上饶万年县的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进行了年代测定,确定陶器距今约2万年。

河姆渡猪纹陶钵

殷商时代的陶瓷史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工施釉的原始瓷器的出现。在高温燃烧的窑炉中,将燃料木材的灰与土胎中的硅酸结合,会在陶器表面产生玻璃状的薄膜。这被称为“自然釉”

春秋战国时期的江浙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原始瓷器,但同时代的华北地区却几乎没有发现同类陶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现了40多处烧制春秋时期原始瓷器的窑炉遗址。该县皇坟堆(圆坟)出土了27件原始瓷器,却有发现任何青铜器。

战国时代比较有特色的陶器是在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黑陶。这批黑陶形状与当时的青铜器或漆器类似,器表黝黑光亮,经过精心打磨,在形态和质感上非常接近金属器物。

瓷甬钟

秦朝历时仅十余年,但在中国陶瓷史上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坐落于西安郊外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以东发现的三个兵马俑坑中挖掘出了陶制战车百余乘、陶马约匹、兵俑约8,座。兵马俑从工艺上分析,属于加彩灰陶。尽管出土后兵马俑表面均呈灰色,但制作当时均以多种色彩绘制。兵马俑从衣着、武器、容貌和表情上都因人而异,用色丰富多彩,体现了当时高水平的烧制技术。

进入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诞生了真正意义的瓷器——青瓷。

秘色瓷盘

隋唐两代继续生产发展前代以来的青瓷、白瓷、黑釉瓷和铅釉陶等。到了8世纪末,陶瓷器已经进入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陶瓷器也开始成为出口海外的商品之一。从东南亚和西亚等地的考古中,发现了大量唐代青瓷和白瓷,可见唐朝的陶瓷器已经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商用价值。唐代陶瓷器的代表之一就是色彩华丽的三彩陶器(又称“唐三彩”),这种陶器用低火度烧成,主要还是用于随葬品,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陶器。

由于隋朝仅存续了30多年,因此目前尚未发现隋代陶瓷是否发展出了时代特征。

唐代的中国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行业格局,南方各地多以青瓷为主,而北方则主要生产白瓷。

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青瓷和白瓷的珍品。青瓷的产地与前代相同,主要集中在南方的越州窑和北方的耀州窑等地。作为青瓷名窑之一的汝窑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目前只有大约七十几件。与生产青瓷的汝窑同样有名的,是以出产白瓷著称的河北省定窑。

在蒙古人统治的元代,中国陶瓷并未停滞不前,反而出现了重要的发展。元代陶瓷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著名的青花瓷,即在白地上以青蓝色做图案的瓷器。青花本意为“青色的纹样”。

在元代,随着景德镇的青花瓷独领风骚,宋代以前颇为流行的定窑白瓷和耀州窑青瓷逐渐衰落。但是传统青瓷产地之一的浙江龙泉窑的青瓷却依然活跃在国内外市场上,大量出口海外。

明代陶瓷的代表是设置御器厂(官窑),如专为宫廷供应瓷器的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早在五代时期就已出现,并在宋代就大量生产青白瓷。但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才真正成为中国陶瓷业的中心。

洪武帝朱元璋在建国次年的洪武2年颁布圣旨,规定宫廷内的祭祀器具一律使用瓷器。出身贫农的朱元璋倡导节约,反对在宫廷祭器中使用昂贵的金银,而改用瓷器。

清代的陶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集大成者。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生产中心仍为景德镇窑。明代万历帝死后一度被废止的景德镇官窑在康熙20年前后再度复兴。此后的康雍乾三朝是清代陶瓷最繁荣的时期。清代流行粉彩或珐琅彩等,在瓷器器面上烧制的图案繁密细致,几乎与绘画没有差别。除了传统的青瓷釉和黑釉之外,也开发出了多种色釉。因此,清代瓷器在烧制技术和绘图工艺上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彰显了古代瓷器工匠的最高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5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