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青花秋葵纹碗
明宪宗.成化-朱见深,明朝第九任皇帝。(公元-年)在位23年。是明朝历经“土朩堡之变”(年),即;正统(-),景泰(-),天顺(-)。一代三朝“黑暗期”也称“空白期”的29年后。由成化皇帝,拨乱反正,百花齐放,承前启后,开拓进取。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再度复兴发展期。并从造型到装饰风格,都取得了超越前朝代的艺术成就。青花瓷器在成化朝风格为之一变,呈色由浓艳变淡雅。成化官窑瓷器精巧玲珑,轻盈秀丽,大型器物较少见。是国产青花瓷的发展创新期。(是从元代开始以青花瓷为主线向前发展的)。是汉族传统名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更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青花瓷器艺术创新的顶峰高瑞期。
上图;青花蕃莲纹“天”字盖罐
成化青花瓷;分早,中,晚期及官窑,民窑两种。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虽然历经近30年的“空白期”,仍传承了宣德青花遗风。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钴料,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难与宣德青花相区别。另一类以胎薄釉厚,细白雅巧,青花呈色淡雅为主要特征。
成化朝最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一是青花,二是斗彩。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成化皇帝艺术造诣极高,宽仁雅逸。在瓷器制造上体现了秀巧淡雅,精致玲珑。成就了自明清以来数百年间都无法超越的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品。
但论及工艺技术与艺术成就,成化青花则与雄浑浓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更为出色。成化青花的突出特点是;轻盈秀丽,精巧雅致,清丽淡雅、薄而精细,工细端巧,玲珑秀奇,玩赏性大于实用性,是无与伦比的一朝名品,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成化青花瓷大致有下列鉴别特征;
一、胎体
自元代中期开始使用二元配方制瓷,胎土含氧化铝在17%左右,“麻仓土”含氧化铝在35%左右。将两土混合而成做出坯胎,氧化铝含量大多在20%至23%之间。成化青花瓷器,所用的瓷土是优质“麻仓土”也称“御官土”。景德镇匠师在成化时期开始,用特殊的方法把瓷土中的铁质提纯出来,再把瓷胎的氧化铝含量提高,坯胎在窑内高温焙烧过程中不易瘫软变形。1,胎土;胎土中铁和钙的含量较底。淘炼精致,细密纯净,莹润光洁。
2,胎质;洁白细腻,滋润薄轻呈半透明状。断面呈糯米漿状。纯洁细润,轻薄秀美。有的近似于脱胎。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浅淡的肉红色或牙黄,牙白色。
3,胎体呈色与胎体含铁量多少有密切关系,与窑温瓷化程度和氧化还原气氛变化有关联。(虽然胎土淘炼精细但是由于“麻仓土”的微量原素特性,烧成后仍有塌底,窑裂及鸡爪纹现象)。这种缺陷也是胎泥“麻仓土”特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上2图;成化龙紋盘釉层.胎体断面“糯米浆”图
二,釉质 成化瓷器釉面;施釉肥厚白腻,釉质独特,润如凝脂,以细腻柔润著称。瓷器釉面以甜白釉为基色,微闪青色或灰青色。更有纯白,洁白,偏白釉,又称“乳白”或“甜白”釉。釉表面呈“腊质状”即肥厚又滋润,而且光洁无瑕,如脂似玉。无论何种釉色,均光洁晶亮,用手抚摸有“玉质感”和微妙的“吸附感”。(釉色变化与釉层厚薄,烧造温度是否稳定,有直接关系)。其器物胎精釉亦精,因施釉肥厚器物口沿处及外圈足底部,常有一周细窄凸起的“垂流釉”。釉色;器体内外及足底一致,表里如一。是成化官窑瓷器独有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青料
成化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是所用青料;即有进口料更有国产料。此时青花瓷;早期使用进口“苏麻离青”钴料,呈色“宝石蓝”较浓艳翠丽,尽显宣德遗风尤存。成化青花瓷器中后期所用的青花钴料是;江西乐平产的“平等青”也叫“陂塘青”。由于这种青料氧化铁含量较低,呈色清淡雅致稳定。因此,宣德青花所用进口“苏麻离青”钴料所产生的晕散矽光斑结晶点己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柔和,淡雅,透澈的钴蓝色,突显成化青花的典雅风格。成化官窑青花还有一种与宣德青花类似,但无晕散和矽光结晶斑点的青花瓷,是使用国产青料“平等青”和“苏麻离青”钴料的混合青料绘制而成的。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色泽蓝青艳丽。(青花呈色与烧成温度及氧化还原气氛有直接关系)。中后期特点是;青花呈色蓝中泛灰,色泽柔和淡雅,雅致而细腻。以清淡,典雅,沉稳的色调受历代赞誉。
上图;故宫藏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混合料呈色图
因釉质肥厚,青花呈色淡雅,釉面多显细密小气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底足的青花款识;多用进口钴料和混合青料。呈色表现的尤为突出,色调浓重的近似于宣德晚期青花。技法也传承宣德青花绘制技法双勾填色小笔触点,其青花发色浓重。笔路痕浓淡层次中常有“青花黑筋”和黑褐色结晶斑。由于洁白温润的胎釉与纤细生动的纹饰,浅淡色调相互映衬,瓷器图案颇有水墨画风韵,尽显呈色稳定雅致。
上图;成化青花呈色工艺图
成化民窑青花瓷采用平等青料,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用勾勒填色方法渲染,轮廓线大多较粗,渲染之分浓淡两色,多为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两种方法混合使用。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
上图;民窑青花山石狮纹碗-工艺,青花呈色图四,装饰
成化青花瓷纹饰绘画;成化青花线条纤细,绘画工艺多用双线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技法,(注;元代为;实笔一笔点划法。明早期为;实笔点划小笔触点法。成化(明中期延续约50年)为;双线勾勒填色法。明晚至清代为单线点划劈皴渲染法)。双勾线用浓笔,填色渲染用淡笔。分浓淡而不分阴阳并无渲染烘托。线条无晕散,纤细如游丝,图案纤巧规整。内容即丰富又生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主要有龙纹、凤纹、团龙纹、火云纹、婴戏仕女纹、八仙高士纹、海水海马纹、狮子绣球纹、麒麟纹、海兽纹、花蝶纹、鸳鸯卧莲纹、花鸟纹、秋葵牡丹纹、松竹梅石纹、灵芝花草纹、菊花苜蓿纹、兰花桅子纹、宝相花纹、山茶花纹、牵牛花纹、莲花八宝纹、缠枝花卉纹、折枝瓜果纹、山石纹、十字杵纹、折枝花果纹及梵文和经语等。图案富有清新雅致的艺术效果。
上图;成化官窑足底青花双弦纹及修足特佂图成化瓷器常在器口内外多饰以规整的青花弦纹,少数以卷草纹或锦地纹作为边饰。足外墙多以两道青花弦纹为饰,一道靠上弦纹色浅,另一道靠近足底边缘部的弦纹色深。是成化瓷器独有时代特征。
上图;青花云龙纹碗-龙紋特征图
1,龙纹;有双龙、五龙、九龙闹海、夔龙、翼龙、团龙、云龙、穿花龙、莲塘龙等。龙身大多绘的比较细长,龙鱗呈斜三角形,龙睛平视好像戴了副眼镜俗称眼镜龙,口含一束莲花,露一齿长颈歪斜。夔龙造型很奇特,嘴唇上翻如象鼻。翼龙有飞翼,绘有前爪而无后爪,龙尾卷曲。
上图;青花龙穿花纹宝钮执壶-龙纹口含莲花
上图;青花云凤紋碗-凤紋特佂图
2,凤纹;成化凤纹比较弯曲,灵动感强。凤头比宣德时要大,凤头和凤颈上的装饰也比宣德凤纹繁多,凤颈也比宣德凤纹短而粗。凤翅羽毛由外向里逐渐变短。
上图;青花凤穿花执壶-凤纹特征图
上图;青花高士纹执壶-高士紋特佂图3,高士纹;成化青花瓷纹饰纤细活泼,身体矮胖,头发有髻,面部写实,神情不飘逸。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衣褶简洁,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民窑绘画勾勒简单,以弧线勾画出人物,脸部较写意,一个动作表达一种意境。并以云气纹树石栏杆等作铺垫。
上图;青花婴戏紋碗-婴戏纹特征图4,婴戏纹;头脸部与身体较写意,灵动感较强。身体没有宣德时胖,略显清瘦,额头有一簇飘动的留海。身体上大下小,身穿一件单衣和单裤,婴戏多为山村郊外玩耍,场景常衬以地皮花草。民窑器少见婴戏纹。
上图;成化青花仕女纹图
5,仕女纹;成化仕女官窑仕女均画在庭院中,景物相衬人物,绘画人物写实。仕女睑部勾勒的较为简洁,发髻,衣服都有宣染,但是没有永宣时仕女画的精细。
上图;青花十字杵紋碗-十字杵纹特征图 6,十字杵纹;在成化时期最为流行,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于元代青花瓷碗内。
上图;青花瓜果纹高足杯-瓜果纹特征图
7,折枝瓜果纹;有樱桃、石榴、柿子、碧桃、荔枝、杨梅等。瓜果多绘藤须,有的绘根茎,多以坡地为衬托。
8,花鸟纹;鸟类体型丰满,稚拙呆板,较写实。有“成化鸟肥”之说边饰不太讲究,只在器物的口沿、圈足底瑞以深浅两道弦纹装饰。
上图青;花山石树纹盘-山石紋特征图
9,山石纹;早期有永宣风格,但是基本无棱角并多无凹凸立体感,绘成钥匙状,也有的似仙人掌形。有渲染分浓淡深浅特征,常以“地皮锦”衬景。即在画面上作辅助纹饰作衬托出现。
上图;青花花卉纹杯-花卉纹特征图
上图;青花秋葵纹碗-花卉留白边图
10,花卉纹;大多留白边,花朵只绘正面,花叶呈手掌状撑开,叶缘为锯齿状,无阴阳反侧,这是成化朝的特色。
成化民窑纹饰特征; 成化民窑青花瓷的风格是轻灵典雅,纹饰多数较明初繁复,纹饰常见香草龙、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莲池、秋葵山茶、三秋、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
上图;成化民窑青花花鸟纹特征图
上图;仕女纹特征图
上图;民窑青花狮紋碗-狮纹特征图
成化民窑青花瓷,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纹饰常见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
上图;成化民窑青花山石花卉纹-山石花卉特征图具有时代特征的纹饰有;缠枝灵芝、蕃莲、牡丹或缠枝捧八宝纹等。葡萄一类藤本植物,藤画成弹簧状;湖石画成螺旋状,山石画对称的花草或三果树。白描莲池纹以鳞次栉比的水波为地,上绘白莲水藻,水藻似黄豆芽细长。荷花对称并蒂莲。牡丹叶呈锯齿状,外廓留一圈白边,叶脉清晰,叶子画成鸡爪状,花果带藤须。圈足一般不用装饰,仅画两条规整蓝色弦纹。口沿常见边饰有龟背纹、梵文,梵文过去单一作辅助纹饰,成化时组成立体图案,影响到弘治朝。
五,器型
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是轻巧圆韵的小型器物,故历来有“成化少大器”的说法。
器物品种主要有瓶类、罐类、杯类、炉类、碗碟类、盘类、壶类和一些文房用具。
1,杯类;杯中当数鸡缸杯为首,其他的有高足杯、马蹄杯等,除鸡缸杯,花鸟杯是卧足外,其它均为滚圆圈足。
2,碗类;碗有鸡心碗、墩式碗、卧足碗、高足碗,口部有收口、撇口、花口等式样。3,盘类;盘有收口、撇口、菱花口式,有一种直径近40厘米的大盘,撇口、圈足、底部露胎呈黑色“米糊底”。盘心绘龙纹或双狮滚球纹,青花色泽浓重。
4,罐类;罐中天字罐最为著名,常见的还有高罐、扁罐等。
瓶类;有鹤颈瓶、瓜棱瓶、胆瓶、玉壶春瓶、梅瓶等。
其他还有盒、洗、梨壶、盏托等。
上图;成化青花云鹤紋盘-迎光透视图
常见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盏托、梅瓶、玉壶春瓶、梨壶等,绝大多数是小件器,多有“成化少大器”之说。
成化民窑瓷器虽比不上官窑瓷器精细规矩,但其器型规整、胎体洁白细密、釉面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
六,工艺明代早期高档瓷器烧制工艺,是在瓷器坯胎圈足上放一个瓷质垫饼,垫饼下面放耐火砂,砂下是匣钵。根据器物所需也将垫饼做小,这样就可在烧制相同器物时,缩减垫饼瓷土的消耗量,使瓷器成品生产成本降低。瓷器圈足进化演变过程是由元代的正八字形,到明代永乐、宣德和“空白期”的垂直圈足。再到成化时创新发展的“倒八字形”圈足。成化朝在瓷器制作工艺和拉坯,结胎,修足,造型上。一改永宣时雄健豪放的器型。此时瓷器;造型精湛,料精工细,玲珑秀奇,轻盈秀雅。艺术品位极高,玩赏性大于实用性,以精巧俊秀风格独步明朝。
上图;成化青花龙紋盘俢胎“倒八字足”工艺特征图
成化瓷有“型美足秀”之说,修胎,修足,极为考究,早期足端平切削圆,挖足较深普遍过肩。足墙高而薄,足底面广平,内足墙与足底交接处呈锐角折多有积釉(早期;虾背青色,中后期;湖水绿色)。外足墙底端斜削或滚圆,内足墙端有棱角感也有足墙端双则滚圆呈细窄泥鳅背状。
上图;青花碗修胎与修足特征断面图
匠师根据烧造经验与力学原理,巧妙的把器物圈足进行改进做成深而薄的“倒八字形”圈足。尽量将坯胎壁做薄,把圈足做高。如圈足低则底部需加厚,底足高则可使圈足和底部减薄。这样既可使瓷器造型轻巧美观,又可以节省珍贵的瓷土,还可以节省燃料。道理是瓷胎厚难以烧透,即费烧造时间又浪费燃料。所以成化瓷器圈足薄而高深,器底较薄,修胎刮足,干净利落。这种拉坯造型技术改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坯胎底足力度,在焙烧时受热温度均匀不易塌陷,以提高成品率。圈足薄并成“倒八字形”。是成化瓷器烧制创新的突出特点。另有高档薄胎精品瓷,器口沿釆用刮削涩胎覆烧技法,烧成后再镶嵌金,银,铜口工艺的皇宫御用瓷器。成化朝工精料也精,艺术价值极高造就了一代历史名品。特制是极具时代特点的修足工艺,是鉴定成化瓷器的又一重要特征。
上图;成化修足老化痕迹特征图
上图;成化修胎.接胎痕工艺图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修胎和接胎痕迹极不明显。但是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瓶,罐类圈足,斜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
上图;成化青花“米糊底”特征图
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成化瓷修胎规矩,瓶、罐、壶等立器有的隐约可看出接口痕迹;盘子塌底,碗、盘器足较直且稍高。
上图;成化民窑青花山石花卉紋碗-工艺特征图
成化民窑器虽比不上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瓷胎体单薄,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好,胎体较明初民窑明显减薄。釉面光润肥厚。罐等琢器讲究修胎,接口不明显,多砂底,釉底较少。碗的足跟细圆,足径变小,圈足有一周深浅不一的枇杷黄窑红也有粗糙的釉底。
上图;成化民窑青花狮纹碗-圈足工艺特征图
七,款识
1,成化官窑款识成化款识以;圆润中锋运笔,苍劲幼掘有力,起落笔处无笔锋,字体圆润规范。似有专人书写,字体基本一致,为历代仿写所不及。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曾将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上图;青花海涛瑞兽纹碗
第一句是指款识上的“大”字,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过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第三笔直立向下和有向右方弯倒的。第三句是指“化”字的人及匕字上端相平或有高低,但差别不大。第四句是指“制”字上的衣字第二笔一横,不能越过右方的立刀,“制”字多半是上丰下敛。第五句是指“明”字左边的日字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与一般习惯写法不同。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笔的点,有点与头平的,有点与肩平的,有点在腰间的。上述情况是绝大多数成化窑瓷器款的书写方法。但是也有例外的,即“大”字第二笔上端只要过高,“制”字衣横必然越过刀外,这种写法笔道较细较草,不过此款极为少见。虽然如此,但其整个风格仍与前述基本一致。
1,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最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2,“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也有少数书于碗心。3,“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黄地青花盘外口和高足杯内使用。4,还有一种特殊的罐,在罐足底写楷书“天”字款,无圈框,俗称“天字罐”。孙瀛州老先生也将天字款概括成四句歌诀;天字无栏确为官,字况云朦浅褐边。康雍乾仿虽技巧,一长二短里具干。迄今已发现从传世和窑址出土的瓷器看,写有双蓝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仅为官窑“大明成化年制”及民窑“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书款。
2,成化民窑款识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既有;写“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写“大明成化年造”的。青花六字双行双圈款,字体草率而不规范,字外有粗细不一的青花双圈。民窑青花自成化朝起屡见“大明年造”四字两行双圈或双线方框款。除此之外,还有双框“福”字款“甲辰(年)年造”干支款和银锭、方胜一类图记款。
成化时期瓷器的特征,器型圆韵,胎薄体轻,釉滋厚润,笔画涓细,纹饰清欣,精工细致,优美雅丽。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大多是名品,精品,重器。由于成化瓷器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经济价值,明清两代至今均有大量仿品。但是其中以嘉靖、万历朝的仿品最为逼真。“清三代”虽有仿制但是“官仿官”多署本朝年款。从清朝至今的仿品由于原材料的枯竭差距较大。成化瓷器在历经了五百五十多年苍桑岁月。不论传世品还是出土器。在其器身及釉面必然存在时代烙印和老化痕迹(如次生结晶斑点)。每一位鉴赏家的经验,都是由知识,眼力,藏品,经历作支撑的。因此在鉴别时要从胎,釉,型,款,青料,绘画,工艺,老化痕迹等方面。综合分析“细部特征”要素,全方位细察鉴析论证。在鉴定中才能识真辨假去伪存真。
以上观点,仅是个人心得,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同仁,批评指正并深表谢意。
注;版权所有,末经许可,不得商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