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

(一)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

1.洪武时期:

洪武时期官窑青花瓷器的特征是:

(1)由于中断了进口青料的使用而改用国产青料,青花色泽偏暗黑。(2)在图案装饰方面,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留出更多空白地;较多使用扁菊花纹。

2.永乐、宣德时期:

(1)永宣官窑青花瓷器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2)国外的“苏麻离青”,含锰较低,含铁较高,成宝石蓝色泽,出现黑疵斑点。(3)永宣青花瓷器在制作风格趋于清新流丽,大多是精致小巧的器物。(4)器物造型多样,有很多新的器形出现,如抱月瓶、长颈方口折壶、天球瓶、八角烛台、花浇、仰钟式碗等。(5)青花笔绘画风趋于秀丽典雅。纹饰以植物纹为主,动物纹以龙凤纹为主。除此还有松竹梅、仙山楼阁、婴戏图等画面。

(二)明代中期的青花瓷器

1.成化青花:

大多典型的青花瓷器青色淡雅。成化官窑后期主要使用产于江西乐平县的陂塘青,即平等青,这种国产青料含铁较少,因此没有黑斑;青料加工精细,在适当的温度中,青花呈现柔和、淡雅又透彻的蓝色。成化青花瓷器造型不多,最为突出的是玲珑小巧的器物。装饰很郁各轻松、秀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胎薄釉白,青色淡雅是成化青花瓷器较普遍的特征。

2.弘治青花:

青料使用平等青。器物以盘、碗为主。装饰图案中,以莲池游龙最有特色。

3.正德青花:

从色泽上说,有几种不同类型:

薄胎白釉而青色淡雅如成化风格的较为少见;典型的正德青花胎骨厚重,青花浓中带灰;青色呈翠青,但“混青”现象严重。正德青花瓷器所用青花料比牧复杂:呈色较浅淡的使用平等青;青花浓中带灰的典型产品,可能用的是石子青;而嘉靖青花使用的“回青”,在这时也已经出现。正德青花大多胎骨厚重、釉色闪青。器物造型较成化丰富,且大型器物增多。在装饰纹样上,波斯文是当时流行图案。

(三)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

1.嘉靖青花:

呈现蓝中微泛红紫的浓重、鲜艳的色调。虽然嘉靖青花以使用回青料为标志,但除了回青外,其青料中还加入了国产的石子青。嘉靖器物带有一种粗犷的面貌。除了餐具、陈设器、花盆、鱼缸等日用器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图案装饰上,道教题材和“福、寿”字样大量出现。

2.隆庆青花:

使用回青料。特殊器形有:六角壶、花形盒、银锭盒、方胜等。

3.万历青花:

早期仍使用回青,中期以后可能因回青的断绝而改用国产青料,即浙料。

万历时期除烧制难度极大的龙缸和屏风等大件青花器物外,还烧制烛台、笔管等小件器物。除常见龙凤纹装饰图案,动物、植物和人物图案也较为流行。

4.明代晚期民窑青花瓷器:

嘉靖、隆庆以后,一些高级民窑青花瓷器,不仅胎釉制作的精细,而且冲破了纹饰上的官方规定。又因官窑的“钦限”御器是在民窑中烧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窑制瓷技术的发展。这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器,还有供中上层地主官僚使用的精细制品,常见的有“郝府佳器”“沈府佳器”“博物斋藏”、“青萝馆用”款的盘、碗等。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器产量很大。官窑青花瓷器少。当时的官窑器和高级民窑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较粗的民窑器则用中料和下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4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