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说丨中国青花瓷发展史

景德镇的青花瓷是享誉世界的重要标志,青花瓷作为江西景德镇特色产物,被中外友人称为世界瑰宝。景德镇青花瓷始于元代,直到明清两代达到巅峰,它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过前度高温烧制而成,它蓝白相间,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今天掌柜将给大家带来青花瓷在中国历史进程,青花瓷最早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在中国瓷器文化留下浓厚的一笔,以至于在西方贵族世界留下轩然大波,让西方感叹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始于唐朝

//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年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青花来看,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由此看出是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并且多由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与唐青花“无血缘关系”?

//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年);另一处是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年)。

国画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书法兰亭序带框装饰山水画客厅字画特价淘宝¥48购买已下架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走向成熟的元青花

//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

古艺陶陶艺颜料青花料景德镇陶瓷颜料现代陶艺颜料釉下彩青花料淘宝¥19.8购买已下架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青花瓷艺的巅峰

//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通过这些想必各位瓷友对瓷器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青花瓷作为中国最为有特色的品质瓷,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未来青花瓷也将引领瓷艺文化走向新的高度。

在下期掌柜将带来,青花瓷的分类以及工艺用料特点,欢迎各位瓷友评论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4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