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为中国博得了瓷器王国的美誉
明代的茶具有什么特点?明代饮用的茶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茶以青翠为胜,陶以蓝白为佳,黄黑红昏,俱不入品”,人们在饮绿茶时,喜欢用洁白如玉的白瓷茶盏来衬托,以显清新雅致。自明代中期开始,人们不再注重茶具与茶汤颜色的对比,转而追求茶具的造型、图案、纹饰等所体现的“雅趣”上来。明代制瓷业在原有青白瓷的基础上,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钧红、祭红和邮窑红等名贵色釉,使造型小巧、胎质细腻、色彩艳丽的茶具成了珍贵之极的艺术品。
名噪天下的景德镇瓷器甚至为中国博得了“瓷器王国”的美誉。明朝人的饮茶习惯与前代不同,在饮茶过程中多了一项内容,就是洗茶。因此,茶洗工具也成了茶具的一个组成部分。茶盏在明代也出现了重大的改进,就是在盏上加盖。加盖的作用一是为了保温,二是出于清洁卫生。自此以后,一盏、一托、一盖的三合一茶盏,就成了人们饮茶不可缺少的茶具,这种茶具被称为盖碗。
清代的茶具有什么特点?清代的饮茶习惯基本上仍然继承明代人的传统风格,淡雅仍然是这一时期的主格调。紫砂茶具的发展经历了明供春始创、“四名家”及“三妙手”的成就过程终于达到巅峰。茶具以淡、雅为宗旨,以“宛然古人”为最高原则的紫砂茶具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三大风格—讲究壶内在朴素气质的传统文人审美风格、施以华美绘画或釉彩的市民情趣风格以及镇金包银专供贸易的外销风格。一贯领先的瓷具也不甘寂寞,制作手法、施釉技术不断翻新,到清代已形成了陶瓷争艳:比肩前进的局面。而文人对茶具艺术的参与,则直接促进了其艺术含量的提高,使这一时期的作品,成了传世精品。
茶具按照用途怎样分类?1.制茶用具如古代的茶碾、罗合,现代的炙茶罐。2.贮物器具如古代的具列、都篮,现代的茶具柜、茶车、茶包。3.贮水用具即贮水类器物,如古代的水方,现代的水缸。4.生火用具即燃具类,如古代的风炉,现代的电炉、酒精炉等。5.量辅用具即置茶类物品,如茶匙、茶则。6.煮茶用具即煮水类茶具,如古代的茶铛、茶釜、茶跳,现代的随手泡、玻璃壶、陶瓷壶、铜茶壶。7.泡茶用具如紫砂壶、盖碗杯、玻璃杯等。8.调味器具如古代的盛盐罐,现代英式红茶中的糖缸、奶盅。9.饮茶用具如茶碗、茶盅、茶杯等。10.清洁用具如古代的淳方、涤方、茶帚,现代的茶巾、消毒锅等。
陶质茶具有什么特点?陶质茶具是指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饮茶用具,分为泥质和夹砂两大类。由于黏土所含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不同百分比,以及烧成环境与条件的差异,可呈红、褐、黑、白、灰、青、黄等不同颜色。陶器成形,最早用捏塑法,再用泥条盘筑法,特殊器形用模制法,后用轮制成形法。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器,但陶质粗糙松散。公元前年至公元前1世纪,出现了有图案花纹装饰的彩陶。商代,开始出现胎质较细洁的印纹硬陶。战国时期盛行彩绘陶,汉代创制铅釉陶,为唐代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打下基础。至唐代,茶具逐渐从酒食具中完全分离,《茶经》中记载的陶质茶具有熟盂等。北宋时,江苏宜兴采用紫泥烧制成紫砂陶器,使陶质茶具的发展在明代走向高峰,成为中国茶具的主要品种之一。
瓷质茶具有什么特点?在陶器烧结过程中:含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矿物质的瓷土经过高温培烧后,会在陶器的表面结成薄釉,釉色也会根据烧制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从而诞生出胎质细密、光泽莹润,色彩斑斓的精美瓷器。瓷器食器质地坚硬、不易泗染、便于清洁、经久耐用、成本低廉。代。瓷脱胎于陶,初期称原始瓷,至东汉才烧瓷器始于商周,成熟于东汉,发展于唐制成真正的瓷器。瓷分为硬瓷和软瓷两大类,硬瓷者如景德镇所产白瓷,软瓷如北方窑产的骨灰瓷。瓷茶具有碗、盏、杯、托、壶、匙等,中国南北各瓷窑所产瓷器茶具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等。青瓷是在坯体上施含有铁成分的釉,烧制后呈青色,发现于浙江上虞一带的东汉瓷窑。白瓷是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成熟于隋代。唐代民间使用的茶器以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为主,形成了陶瓷史上著名的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