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为何明如镜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资料图片)

景德镇瓷器质量向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比喻而享誉中外,前文已谈白如玉,此文续谈明如镜。

所谓“明如镜”,是指瓷器外观釉面平滑光润,像镜子似的光亮照见人影。实际上它又不像玻璃那样透明,也不像玻璃镜子那样由于底面镀了一层水银,反映出景物面貌。它有着自身特点,即釉面平整光滑,为半透明的略带玉青的淡雅玻璃体,可以隐约地反映出形象,具有白玉的质感,受到人们喜爱。而且由于釉面洁白,可以在其表面进行彩饰,特别是作画,经低温烤烧后,能保持颜色鲜艳稳定,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这是玻璃镜面无法达到的。景德镇瓷器具有这种特色,千百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巧夺天工。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合理的坯釉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决定着坯釉的烧后结果,景德镇瓷噐是由瓷石、高岭土、长石、石英和一些熔剂原料,经过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其化学成分有严格的要求,根据计算,釉料中的氧化硅(SiO2)一般为68—72%,氧化铝(Al2O3)为13—17%,氧化铁(Fe2O3)为0.2—0.5%,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合量为5—11%,氧化钾、钠(KNaO)合量为5—10%;氧化钛、氧化锰应为微量;其中氧化钾与氧化钠之比值大而有益。而且有的原料通过加工处理,提高了其作用。另外,还可以添加少量的其它化合物,以使其效果更佳。

对坯料化学成分也有相应的要求,应考虑其烧结瓷化、坯釉结合、內在白度、透明度等。坯料化学成分一般为:氧化硅65—71%,氧化铝22—27%,氧化铁0.5—0.8%,氧化钙镁、氧化钾钠,需根据品种和要求而定。这样坯釉料的配方,原则上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但“明如镜”主要取决于釉料的化学成分和熔融程度等方面。

二、严格的工艺指标要求

工艺技术指标是非常重要的。釉料在混合粉细过程中,必须球磨至其细度通过万孔筛(即目筛),残渣一般不应超过0.03—0.05%,颗粒粗了在烧成过程中不易熔融,达不到釉面光洁的效果;过细了则耗费电力,且易带来其它毛病。

坯料颗粒可略为粗些,但也必须通过万孔筛,残渣不应超过0.5%。景德镇制瓷先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得出了宝贵经验:坯料经过淘洗,晾干成泥,存放出泥库内长时间睏泥,取出后经过脚踩手揉,看似土法实则大大改善了成型性能,并使生坯更好地与釉料结合,以利于烧成良好制品。以后用上真空练泥机,目的是为了达到这一效果。

三、恰当的成品烧成制度

烧成是关键。过去是柴窑烧成,这种窑温度在1—摄氏度,烧成时间较长,以高温还原火焰烧成。景德镇柴窑历史上不论是官窑(御窑)和民窑,都烧出了很多惊世绝伦的产品。以后逐渐改为煤窑、油窑、直至当前的燃气梭式窑,温度—度,均用高温还原,烧成了大量明如镜的产品,而且釉色上还有所提高,为国内外欢迎。

然而,判断明如镜,不仅在外观,而且还在其内在质量上:其一,是釉面硬度。如若釉面不硬,即不耐磨擦,容易出现划痕,长期使用积垢变黑,影响美观。因此,国家对高级日用细瓷的釉面硬度作了规定,不得低于千克/平方毫米,景德镇瓷器属于硬质瓷,能达到或优于这一指标。其二,是热稳定性。国家规定高级日用细瓷为—20摄氏度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其检验是将瓷器在烘箱中加热到度,取出后立即投入到20度水中,不能出现裂纹,这是为了经久耐用着想,景德镇瓷器每批都要通过这样检测出厂。在景德镇有这样的故事:一个做儿媳的看到婆婆使用大碗放在锅内炖鸡,待到自己做了婆婆,这只碗自己还在使用,釉面没有出现一丝裂纹。所以明如镜内外质量都达到要求,才受人青睐。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