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违抗皇太子命令,最后却当上宰相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716/9192423.html

北宋真宗皇帝景德年间,临川出了个天下闻名的神童一一晏殊,他六岁能文,才学过人。说来也巧,与此同时还出了一位名叫蔡伯希的神童,不仅同岁,且也天资聪慧,才华超群。

大宋出了如此奇异之人才,不禁使宋真宗赵恒皇帝龙颜大喜,喜的是他们小小年纪果真不凡,挥笔能成文,出口就成章,不仅文字典丽,音调和谐,更可贵他们的见解有独到之处。

真宗皇帝破例赐他俩进士出身,留在朝廷里伴同皇太子读书。论才学,蔡伯希的确与晏殊并驾齐驱,难分高低,但两人之品德却截然相反。年幼的皇太子性好嬉玩,不愿读书,晏殊总是苦口婆心地规劝他。

不懂事的皇太子听惯了蔡伯希的奉承,每当听到晏殊的良言规劝就觉得异常刺耳,因而皇太子对晏殊极为不满,常有意寻些鸡毛蒜皮的事跟晏殊过不去。对这些平常人难以忍让的事,小晏殊却从不计较。

相反,蔡伯希却从小就学会了奉承拍马,奴颜婢膝地处处讨皇太子的欢心。皇宫里的门槛很高,皇太子跨不过去,蔡伯希总是像哈巴狗似的趴在地上,用脊背给皇太子当过门槛的垫脚。

有一次,真宗皇帝要查阅皇太子的学业,命题做一文章。平时碌碌无为的皇太子半晌也下不了笔,又惧怕父皇的责备,心中发急,便要晏殊代做一篇应付。晏殊认为这是弄虚作假,任凭皇太子软硬兼施,说啥也不应允。

而处处有意要压倒晏殊的蔡伯希觉得天时地利人和皆全,此乃巴结皇太子的好时机,便赶写了一篇送给皇太子让他一字不漏地照抄。真宗皇帝发现文章不像出自太子之手,便追问下来,晏殊如实地将来龙去脉详细禀告给真宗皇帝。

受到父皇责备的皇太子气得咬牙切齿,恶狠狠地怒骂晏殊:“待吾王来日登基称帝之时,非斩杀你这奴才之首不可!”晏殊却毫不惧色地回敬道:“来日太子就是斩杀我之首,卑职今日也不能说假话,做假事,只有这样,卑职扪心自问时才无愧于皇上之恩宠。”

诚实而又坚强的回答,使皇太子无言对答。光阴似箭,转眼就是二十多个春秋,真宗皇帝驾崩后,皇太子继位登基,成了历史上的仁宗皇帝。蔡伯希自以为有过去和皇太子——今日之皇上配合十分默契的好关系,心里盘算着自己现在非做大官不可。

谁知仁宗皇帝却要拜晏殊为宰相。蔡伯希心里很纳闷,就去问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告诉他道:“昔日朕年幼无知,良莠不分。如今朕统管海内,深知国家无真才不兴啊。”“皇上……”

蔡伯希刚想解释就被仁宗皇帝打断:“不错,爱卿与晏宰相当年都是举国称道、才华横溢的神童,可爱卿之为人却华而不实,欠诚实正派,非诚童也,更可惜时至今日弊病仍未改正。宰相乃朝廷之肱股,国家之栋梁,朕觉得如此重任只有晏殊这种德才兼备、诚实可靠的人方能胜任。爱卿意下如何?”

一席话说得蔡伯希哑口无言。果然,在晏殊任相期间,忠心耿耿,报效大宋,辅助仁宗皇帝,不仅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而且以其“伯乐”之慧眼为大宋皇朝推荐了像范仲淹、孔道辅、王琪、欧阳修等一大批才高八斗的“千里马”。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8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