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九坛八庙之传承有序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m.39.net/pf/a_6109023.html

历代帝王庙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是明清两朝供奉帝王、先贤的圣地。根据祭祀制度,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祀大典。

萧条的大门

如今的帝王庙,在外面已经感觉不到它的恢弘、庄严,匆匆经过,人们似乎不再会多看它一眼。

被马路隔开的大影壁,回头,向着马路对面逆光照了一张,表意吧

解放初期,在大拆大建大改造的浪潮中,拆除了帝王庙东西牌楼和门前三座石桥,原本浑然一体的建筑群被切割,石桥与牌楼不见了,影壁孤零零地留在马路南侧,“隐避”也变成了忽视。

帝王庙复原模型

通过上面复原图,可以初窥古代最高等级祭祀建筑群的布局规模。“景德街”牌楼原立于北京历代帝王庙门前景德街两侧,在明清两朝,大门以及对面的影壁,东西两侧的高大牌楼,组成了一个禁区。平常日子是不准进入的,唯有春秋两个祭日,“每岁春、秋仲月,择日致祭”,皇帝或派遣的官员前来祭祀的时候,才可以出入。

下图是首都博物馆大厅内的景德街牌楼,当初拆除时,幸运的是在以梁思成为代表的部分古建筑学家的努力下,牌楼的主要构件保留了下来。首都博物馆落成,修复后的景德街牌楼作为第一件文物进驻,并成为镇馆宝器之一。

首都博物馆大厅内的景德街牌楼

说不清的是命运的两面,和北京诸多古建筑一样,由于被学校或机关占用而免于灭绝。年代,北平幼稚师范迁入帝王庙,后变更为一五九中学,最终于年迁出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始于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纪念华夏先祖以及历朝开国皇帝而设置的庙宇,起初建在南京。后来对北京城的建设有重大贡献的嘉靖皇帝把历代帝王庙搬至北京,与太庙、孔庙并称皇家三大庙宇。

景德门江山云水

来到帝王庙,对建筑的参观、规制的了解,倒在其次,既然是祭祀历代帝王,哪些皇帝配飨入祀,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人物的评价才是真正的看点。朱元璋建庙伊始共有16位帝王入列,分别是“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和元世祖忽必烈。可以看出,在明太祖的眼里,忽必烈并不只是他们嘴里的鞑虏,还是传承有序的帝王。也就是说,认可元朝为中华正统。

景德崇圣殿

嘉靖年间,“庙初,元世祖犹列”。建庙时,就有大臣上奏,请求罢祀元世祖忽必烈,结果被礼部驳回,理由是“胡元受命九世,世祖最贤”,且“太祖睿断有确,祖制不得更改“”。这里可以看到“受命”之说,也是朱元璋称帝的基础。嘉靖中期,蒙古屡次骚扰京师,又有礼科给事中上奏,“元以夷乱华,不宜庙祀,宜撤忽必烈及其臣木华黎等五人神主”。嘉靖帝从之,于是罢祀元世祖忽必烈,南京亦撤其像祀。

朱洪武崇祀的历代帝王,都是统一天下的开创之主,“崇德报功”、“大公至正”。但是,没有入祀秦始皇、晋武帝和隋文帝,三个短命王朝,是所谓功德有愧,“故斥而不兴”。

对于始皇帝的态度,中国历史上历代的态度其实都是一样的,暴秦无度。到了新中国成立,打碎一切旧文化的桎梏,解放思想,始皇帝一跃成为千古一帝,其功绩一时传颂四方。隋文帝,晋武帝则是篡权谋逆,得位不正。所以,我们看到,三国时期,只有汉昭烈皇帝刘备入祀,吴魏两国则没有。

待到满族入关,大清宣布为大明报仇,灭了大顺李自成,继承了大明传承,符合礼制。先是以殉国之名礼葬明朝的崇祯皇帝,将崇祯神位安奉历代帝王庙。不久,为使用明朝太庙祭祀大清先祖,将明太祖朱元璋神位从太庙移入历代帝王庙。同时恢复了对元世祖的祭祀,并借机增加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和元太祖入祀。

其后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祭祀哪些帝王贤臣,争论了大半个世纪,直到乾隆年间,大臣的争吵不算了,老大乾纲独断,祭祀帝王位,东配殿文臣40位,西配殿武将39位,最终有了现在的结果。

进入西跨院,就来到庙中庙——关帝庙

为什么在历代帝王庙中单独建有关帝庙,形成“庙中有庙”的奇特布局,说法众多。在明代,我们的武圣人还是两位,关羽、岳飞,因此那时多见关岳庙。到了清代,因为岳飞是和金国人打仗,也就是和满族的先祖征战,所以刻意省略了。关羽则曾被众多皇帝尊崇为武圣,直至大帝。据推测,关帝庙建成也是晚于清乾隆期。倘若按武将的身份,把关帝供奉在西配殿中显得待遇有点低了。倘若真要按帝王身份供奉在景德崇圣殿里,与历代帝王共聚一室又嫌不够资格,故只好为他单独建庙供人祭祀。例证之一便是,清代规制,陪祀大臣,东配殿文臣40人,西配殿武将39人,你认为呢!

看一看碑亭子,一句话,精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2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