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飞出景德镇,到独创工艺成为非遗传承人

出生于景德镇,成长于陶瓷世家,周景纬理所当然地走上了与陶瓷相伴的人生路。只是这条路,与祖辈、父辈们的并不同,锐意创新让周景纬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独创釉下错金银彩工艺,成为陶瓷工艺(金彩)非遗传承人。如今周景纬走进了上海工艺美院的课堂,他用自己的经历、经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技术、积极创新,他始终坚信,传承的内核就是创新精神。

景德镇传承的是创新精神和梦想

作为一名80后,周景纬的心里始终想飞出景德镇。

只是老一辈把他“抓”了回来,他们告诉周景纬,景德镇的瓷艺“财富”,够你学一辈子了。

祖父周日辉是瓷业名家,曾参加过新中国成立时建国瓷的创作,也研制过著名的高白泥。母亲也是景德镇第一批的陶瓷鉴定员。在这样一个陶瓷世家,承祖业几乎是无法回避的选择。

只是周景纬并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传承人,尤其是当他越来越了解景德镇这座城市,了解这里的瓷艺土壤后,创新的念头愈发强烈。

我想做一些‘因为我来了,所以它有了’这样的创作,传承家业是使命,但我也想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周景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千百年来,瓷器往往是国画的附庸,而陶瓷原本就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符号,不该是一种附庸的形式,所以他一直醉心于陶瓷绘画,要创造一种专属于瓷器的绘画。

周景纬发觉金银与瓷器非常有契合度,所谓金玉良缘,自宋代起,人们就尝试在瓷器上镀金,只是因为技术原因,金彩容易脱落。而如今有了更高的技术支撑,经过多年钻研实践,周景纬发明了“釉下错金银彩”工艺,保留了宋代用金的古拙质朴之感,也通过在金银彩表面覆盖特殊保护釉层,解决了金银彩易脱落易氧化难以传世的问题,形成了独特的陶瓷装饰语言和绘画形式。

自己画的作品,一定是国画做不到,油画也做不到的那种形式,它只属于陶瓷。

周景纬表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景德镇就是一个充满着创新精神的地方。景德镇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依靠单一产业维系生存千年而未中断的城市,如果没有创新,是不可能有这么长的生命力。

从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明代的五色轴彩,这些创新都是唯一性的,只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创新的成功者都没有留下名字,更何况还有许多在创新中遭遇挫折的失败者。

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却留下了创新的精神,留下了他们的梦想。这也是景德镇一直传承千年的东西。

为学生的创新路点燃一缕烛光

之于瓷器,景德镇有最好的技术支持、产业配套,但周景纬认为技术不该成为一种束缚,在文化属性上,陶瓷工艺应该走出景德镇,被更多的人了解。周景纬来到了上海,来到了上海工艺美院的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他的知识与经历。

“有些东西是文字和书本不足以概括或准确表述的,你需要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就比如创新,这是课本上很难学到的。”周景纬把自己的经历、经验乃至挫折、教训与学生们分享,他表示即便是专家,去创新也是很艰难的,何况是学生。

创新仿佛黑夜行路,你可能摸索10年、20年都找不到正确的路,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能看见哪怕一丝的光亮,那么我很希望能给学生们在创新路上点燃一缕小小的烛光。

上海工艺美院不少陶瓷专业的学生都从周景纬这里感受到了支持与启发。比如刚刚年过20岁的方思懿在周景纬的悉心指导下,与同学一起钻研瓷器非遗工艺,目前四项非遗专利已经取得或正在申请。

来自云南的方同学也希望上海工艺美院研发的瓷艺技术能帮助到家乡傣陶的传承与发展,邀请傣陶非遗传承人到上海工艺美院进行交流。尽管陶艺与瓷艺区别很大,但如果经过探索和磨合,或许能有新的惊喜和突破,助力傣陶这门工艺继续发展下去。

我爷爷他们老一辈的人有一个说法:宁舍一碗饭,不指一条道。但当老师则恰恰相反,宁指一条道,不舍一碗饭。

我希望教给学生们的是一种思考方式,面对所有的事物时,要学会去找到问题,然后勇敢地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恰恰是你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这不仅仅是陶瓷专业。

美育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自小的环境,加上一生的陪伴,陶瓷对于周景纬来说就像是流在血液中的东西,这份热爱自不必说。那么陶瓷专业的学生们会有这份热爱吗?会在钻研和创新的路上如此执着吗?

对此周景纬一点都不担心,“就个人而言,我是没得选,陶瓷对于我来说是从无奈到热爱,而我们的学生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周景纬表示,中国人对陶瓷是有特殊情结的,他总是把陶瓷比作一个“家”。

我也经常和学生们说,作为一种工具,比如餐具,陶瓷是不如塑料、玻璃实用的,但只有你要去经营一个家,去热爱一个家的时候,你会精心为它挑选一套陶瓷的餐具。因为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觉得你的文化在流动,你是中国人,你对陶瓷餐具的倾情呵护就表示了你对家的态度。

许多学生在悟到了这一点后,他们对陶瓷的热爱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在周景纬看来,技术是有壁垒的,而文化没有。美育往往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在学到一门手艺之外,对于手艺的文化本源会更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1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