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竹枝词》
清·郑凤仪
碓厂和云舂绿野,贾船带雨泊乌篷。
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夕阳孤婺照飞时;
泥澄铁镞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这两首诗,一首反映了景德镇陶瓷业的繁荣,熊熊燃烧的窑火把昌江两岸都映照得通红明亮了,一首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产自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宣德宝石红釉碗的称赞。
浮梁“茶都”盛产的茶叶,搭配上“瓷都”景德镇技艺精湛的瓷器,是茶与瓷相得益彰的碰撞。茶与瓷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存储茶叶的容器、泡茶的器皿、喝茶的器具……皆有瓷器的身影。
瓷器由陶器演变而来,世界各地的原始先民们在用火的过程中发现被火烧过的土壤变硬且能存水,受此启发,先民们以水+泥土加火,烧制作出了最早的陶器,但却只有中国先民发明了瓷器。
夏商至东汉晚期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第一阶段。受到战国晚期兼并战争的影响,秦代以及西汉时期的瓷器不近数量少,质量也很低,有学者称其为“硬釉陶”或“高温釉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上虞、慈溪、余姚一带的越窑成为制瓷业的中心。瓷器品种主要以青瓷为主,动物造型尤为突出,主要为猛兽尊、鹰壶、蛙形水盂、羊形尊等。
隋唐五代时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分布特点。
到了宋、辽、金时期进入了一个更为兴盛的阶段。窑址遍布全国各地,已经没有所谓的烧造中心,全国出现了八大窑系(长江流域的龙泉窑系、建窑系、青白瓷窑系、越窑系;黄河流域的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等。
元明清时期出现了比较多新的彩绘瓷类型,如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关于浮梁茶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