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寇准的视角,看宋朝的发展与统一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https://m-mip.39.net/pf/mip_4325504.html
引言

有趣的历史人物,往往离不开有趣的历史环境,而寇准所处之时代——宋初——恰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这是大宋兴起的时代,是中国文化转变的时代。寇准出生之时,宋朝刚刚建立,一切还有很多变数。究竟宋朝能长久屹立,还是如之前北方五代那样昙花一现,都还是未知数。

公元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后周而代之,建立宋朝。然而,此后的中国仍然处于分裂状态中,刚建立的宋朝内部也并不太平。建隆元年()四月,昭义节度使李筠谋反,到六月,“李筠赴火死”,这场风波才算结束。在李筠谋反的同时,准南节度使李重进也想一同谋反,与李筠南北呼应。赵匡胤利用李重进的使者翟守珣当说客,让李重进不至于立即谋反,削弱宋朝兵力。

在平定李筠之后,赵匡胤又遣六宅使陈思海带着铁券赐给李重进,以示安慰,意思是抚平内忧,集中力量对付外患。可是李重进似乎并不领他的情,就在建隆元年()九月,他正式宣布谋反。这场叛乱又持续了两个月,到十一月方才平息。有人认为,二李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宋朝廷逼反的,而这也是朝延逐步平定藩镇,实现统一的手段。藩镇尽管在五代时已被逐渐削弱,但他们依然各自为政,使乱世更加混乱,严重阻碍统一稳定的历史进程。宋初统治者也意识到这一点,故而在政治上进行了改革。

内忧虽然平定,可宋朝的外患依然严重。当时宋朝北方面临着北汉和辽朝,这两国不断骚扰宋朝边界,北汉更是勾结李筠并支持其叛变。而南方还有后蜀、南汉、南唐、南平、吴越等五个国家和周行逢、陈洪进两个节度使割据政权,这使得宋朝离统一目标还很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正是赵匡胤及后世宋朝统治者的理念,一统天下,也正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

在宋朝开国不久,赵普即献策说:“位于太原的北汉正好为我大宋抵挡北方和西方两个方向的敌人,如果把太原打下来了,那么就得我们自己去抵挡了。既然如此,还不如先消灭南方诸国,之后太原也就是弹丸之地而已,还能逃到哪里去?”这就是著名的“先南后北”策略。

赵普这一策略,来源于后周王朴提出的平天下之策,他认为,“平定吴国和蜀国之后,幽州也就望风而至了。唯有北汉必定是以死相搏之敌,不可以用恩信来引诱他们,必须用强兵把他们攻打下来,不过他们也不足以成为边境的祸患,可以以后再想,看什么时候方便再一举消灭他们。”可是,赵普似乎忽略了北汉与契丹的关系,北汉政权实力相对后周和宋来说是比较弱的,所以一直依附着契丹,后来宋朝几次进攻北汉,契丹都有派兵救援。

如此看来,赵普指望北汉作为宋朝的屏障抵御契丹,这一办法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当时的契丹皇帝辽穆宗是一个极其昏庸的皇帝,史家对他的评价是沉迷喝酒和打猎,而且赏罚没有法度,且不理朝政,嗜杀不已。由此可见,在辽穆宗时期,辽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辽穆宗死于宋开宝二年(),此时应该是辽国初年最黑暗腐败之时。

但宋朝并没有抓住这个时机,虽然在开宝元年和二年,宋太祖两次下令进攻北汉,可他这时还是按照先南后北的既定策略,把精力集中于后蜀、南汉和南唐,因此两次向北进攻都无功而返。

不过,宋初统治者集中精力对付南方政权还是取得了很大成效的。在太祖一朝,几乎所有南方政权都被消灭。到了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平海节度使陈洪进上表献出所管漳、泉二州。不久之后,吴越王钱俶上表献出所管十三州、一军,至此,宋朝基本统一南方。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五月,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

幽云地区始终是宋朝的遗憾,虽然后周世宗柴荣夺回瀛、莫二州,但终宋之世,却是未能再恢复故土。宋太祖虽然没有恢复幽云,但他始终把这当一回事。开宝九年(),当众大臣请宋太祖上统一皇帝尊号时,他说:“幽燕未定,何谓一统?”而早在建隆初年,他设立封桩库,以备作讨还幽云地区的军费。但辽自穆宗以后,景宗和圣宗都是出名的仁君,圣宗更是辽国诸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名声最好的一个,他们在辽国励精图治,迅速扭转了穆宗时政治腐败的局面,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大大加强。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辽朝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四年()和雍熙三年()两次对辽国发动进攻,意图收回幽云地区,可惜两次皆铩羽而归,这就是宋初有名的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这两次战役的失败使宋朝军力财力大有耗损,辽国从此对宋朝占有心理上和实力上的相对优势,宋朝对辽国的战争也从主动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

到了真宗成平年间,辽国对宋朝屡有侵扰,双方在边境拉锯,互有胜负,辽国也没有占绝对优势。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和萧太后率辽兵大举入侵,宰相寇准护持宋真宗御驾北征,此即澶州之役,而后所签盟约,即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这次盟约对宋、辽两国都有重大意义。澶渊之盟使宋朝一方每年交纳岁币三十万,这显然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但这次盟约对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单就宋朝而言,三十万的岁币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在这次盟约中,宋朝并没有向辽国割还周世宗所攻占的关南之地。

最重要的是,这次盟约之后,宋、辽两国结束了宋开国以来的战争局面,达成了宋辽间百年无事的政治局势,中间虽时有磕碰,但局势大致平稳,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期宋与金人缔结的海上之盟。因此,宋、辽双方对这次盟约都是非常重视的。

同在景德元年的早些时候,正月初二,一直滋扰宋朝的党项首领李继迁逝世,其子李德明继位,他在对宋政策上大异于乃父。景德三年(6),李德明派牙将刘仁勖奉誓表请求结盟,并说这是其父李继迁的遗命,宋真宗对此加以接纳。从此,宋朝和党项的关系进人了稳定友好的黄金时期,这一关系一直到三十多年后元昊登位,建立西夏时才被打破。

宋初,经过太祖和太宗的努力,宋朝实现了中原的相对统一,而真宗在他统治前期谨小慎微,励精图治,又使宋朝与辽国和党项的关系相对友好缓和,宋朝的外部环境得以稳定。寇准作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不但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甚至参与其中。

结语

澶渊之盟后,宋廷君臣产生了一种天下大治的幻象,志得意满的宋真宗在王钦若等人的蛊惑之下,与他的大臣们上演了一场“天书封祀”的闹剧,而在这场闹剧中,寇准也未能独善其身。此后,很大程度上影响真宗后期及仁宗初期政治的寇丁之争也随之而来。可以说,寇准虽然崛起于太宗时代,但却为真宗朝的政治打下了自已的印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1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