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谁的官职最大,如何排位第一当之

#优质作者榜#

提起唐宋八大家,总有人产生一疑问,那就是李白杜甫为什么没有入围。唐宋八大家这场选秀活动选的散文大家,不是诗词大家,所以李白、杜甫都在外划水。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心中的文学大家,总是一副闲情逸致,三两好友聚在一处,边抚琴边饮酒边作诗,生活好不惬意。

如果是这样的场景,那这些文学家除非家底厚,不然都得饿死。实际他们首先是国家公务员,其次才是文学家,说白了,都是斜杠青年,唐宋八大家也不例外。

那么,唐宋八大家,谁的官职最大呢?我们就按他们的出生时间来聊聊这个话题,最后来给他们排位。

先说韩愈,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年),病逝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年),终年56岁。

他的辈分最大,位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但他的官职并不是最高的,韩愈官至吏部侍郎,死后获赠礼部尚书,并从祀孔庙。

不过韩愈的科考之路和从官之路都不顺利,他参加了四次进士科考试获得“进士第”,又参加了四次吏部的考试才通过“铨选”。

49岁前的他始终在低位徘徊,有意思的是,他的提升不是靠才华,而是靠军功,在他参加了平淮西之乱后,因战功跃升为刑部侍郎(副部长)。

但升了副部长不久,因说错话被下狱,要不是宰相裴度等人为他求情,差点命都没了。

好不容易到手的刑部侍郎也丢了,后来再度崛起,纯靠运气,于56岁病逝。

第二位来看下柳宗元,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年),病逝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年),终年46岁。

柳宗元官至礼部员外郎,与韩愈相比,柳宗元的官职明显低了一级。

他科考很顺利,进士科和吏部铨选都是一次性通过,并很快得到了贵人的赏识,32岁就到达人生巅峰,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进入帝国的核心阶层。

但不幸也来得很快,他的贵人叫王叔文,在唐顺宗上位后得到重用,但能力不足,很快引发内斗,唐顺宗仅当了半年的皇帝,就被迫禅位给太子,而柳宗元则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来唐宪宗虽然又召他回京,但柳宗元身体不好,于46岁就病逝柳州。

第三位欧阳修,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年),病逝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年),终年65岁。

他是唐宋八大家里,在宋朝辈分最大的,最高官至参知政事(宋朝副宰相)。

唐宋八大家除了“韩柳”,其余都是北宋人,欧阳修是当之无愧的八大家之北宋第一人,因为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都受他的提携。

他是“庆历新政”主要参与人,也由此导致了仕途坎坷,《醉翁亭记》就是在他被贬滁州期间的作品。

53岁时以枢密副使身份授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他虽然提携过王安石,但对他的变法颇有微词。

65岁欧阳修病逝,死后追赠太师,追封楚国公,加谥号“文忠”。在古代谥法中,文正、文成和文忠是文人们一生中最高的荣誉。

由此可见,欧阳修的影响力之大。

第四位来看苏洵,生于大中祥符二年(年),病逝于宋英宗治平三年(年),终年57岁。

苏洵,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很出名,但他自己很惨,一辈子都没当过什么像样的官,最悲催的是根本没有科举的命。

年轻时,他自恃天赋高,学业并不是很认真,结果第一次乡试就落第了。之后尽管发奋图强,但他好像中了魔咒一般,数次参加科举都不中。

到他的两个儿子都中进士时,48岁的苏洵还是个白丁。后来在韩琦的推荐下,他曾做过秘书省校书郎,以及文安县主簿。但校书郎、县主簿都算不上官,只能算是“吏员”。

57岁的苏洵病逝于开封。

第五位曾巩,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年),病逝于元丰六年(年),享年64岁。

他是八大家中名气最小的一个,与王安石是好友,与老一辈的范仲淹、欧阳修都有交集。

不过他的科考运也不好,屡试不第,50岁前还只是个馆阁校书郎,后来在欧阳修的推荐下出任了越州通判,53岁任齐州知州,到63岁,爬到六品的中书舍人。

曾巩家境不好,父亲去世后,他既要侍奉继母,还要养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是一位非常有家族责任感的人,于64岁病逝。

第六位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年),病逝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年),终年65岁。

毫无疑问,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中官职最高的一位,也是八大家中唯一一位宰相,更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位。

他从小就有神童之称,早年在欧阳修和文彦博的推荐和提拔下,其政治主张得到了宋神宗的肯定,由此拉开了他在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成就--王安石变法。

尽管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有一个事实不容置疑,那就是他的变法确实极大地充实了国库,一扫北宋王朝的颓势。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一场变法演变为朋党之争,最终导致失败。王安石被罢相,此后虽然两次被起复,但党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即便王安石也回天无力。

65岁王安石于江宁病逝,死后被赠太傅,追封为舒王,这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一例。

王安石曾官拜宰相,封荆国公,是货真价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坛大佬。

第七位苏轼,生于宋仁宗景佑四年(年),病逝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年),终年65岁。

苏轼虽然年少成名,但仕途却几经坎坷。

二十岁的苏轼和十八岁的弟弟苏辙同时考中进士,时任主考官的欧阳修就曾断言:“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欧阳修一语中的,论才气,不夸张的说,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第一人,很多人希望与他交往,就是为了在他出新作时,可以先睹为快,而且他每出新作必是爆款。

然而他在政途上却吃尽了苦头,一场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他的命,为了他几乎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最终凭着他的才识顺利脱困,但此后他的心态大变,已对仕途不再那么执着。

尽管后来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但苏轼既不愿追随新党,也不容于旧党,最后只有流浪天涯海角。

65岁病逝于常州,一代文学传奇就此永落,后被追赠为太师,加谥号“文忠”。

第八位苏辙,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年),病逝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年),终年73岁。

苏辙才气虽然比不上哥哥苏轼,但仕途上相对比苏轼要幸运一些。

他的政治理念与苏轼一样,但他比哥哥灵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安石对苏辙还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他也受累于“乌台诗案”,被贬至筠州,当了一名税务官,且五年内不得升职。

宋哲宗即位后,他的仕途开始有了起色,六年时间从一名县令升为门下侍郎(副宰相),并受封伯爵。

而唐宋八大家生前获此殊荣的也不过三位,即王安石、欧阳修、苏辙。可见,他的受重用程度。

但他与苏轼也一样有文人的毛病,因反对宋哲宗重启“熙宁变法”而被贬,

64岁退休,此后虽然又被起复任职,但都是闲职,而他本人也不再关心朝政,而是醉心于笔墨。

73岁苏辙病逝,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寿数最高的一位,死后被赠太师,封魏国公,加谥号“文定”。

最后,我们来为唐宋八大家的官职做一个排位:

王安石官职为宰相,当之无愧的第一;欧阳修、苏辙次之,位居副宰相;苏轼、韩愈再次之,位居六部尚书;柳宗元再次之,官职为五品;曾巩到退休前熬到了六品;苏洵最低,到死还是个“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33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