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的名将世家不少,种世衡家族,杨业家族,杨重勋麟州杨家将,而折家将在大宋,可以说是“第一军事世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家族影响了五百年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大宋朝!
折家将自唐末五代时期,到大宋朝,一直是山西的世家大族,主要是镇守西北地区,说起这个家族没人知道,那么嫁给杨继业杨老令公的折太君,就出身这个家族,杨继业的岳父就是折德扆。
折家这个姓氏是鲜卑族拓跋氏,折德扆和他的父亲在后周时期,都是节度使,一门两个节度使,这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家族。其父亲折从阮为汾宁节度使,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镇守边关。
这样也显示不出家族牛的话,宋史折德扆中记载,“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阨西北,中国赖之。”意思是从后晋和后汉以来,折家占据府州,控制西北,当时的皇家政权都依赖折家。再看五代史,称折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足以看出这才是真正的军事世家大族,客观的讲,种世衡的家族可比不过折家,杨家将也比不过的!小编把折德扆定位北宋折家将第一代,聊一聊折家将在北宋的历史痕迹。
第一代:折德扆
折德扆,陕西府谷县人,后周显德年间,攻下河市镇,斩首五百,其弟弟全权总领府州一切事宜,自己入朝觐见柴世宗,柴荣南征时,折德扆修桥补路迎接,并申请家族迁往内地,柴荣没答应他,并且厚赏之,这两人心知肚明,府州还得靠折家镇守,折家不说的话,怕柴荣猜疑,这两人斗心眼呢!你来我往,非常默契!
其弟折德愿在沙谷砦,和北汉太原军战斗时,大破敌军,斩杀余人,还斩杀了大将郝章和张剑。
北宋建国后,折德扆家族继续镇守府州,并在河东沙谷砦,斩杀人,建隆二年朝见时,又被大量赏赐,赵匡胤也得靠折家镇守边关,乾德元年,大破北汉太原军,并擒住太原军的主将杨璘,第二年就去世了,年仅四十八岁。
折家将第二代
折德扆有两子一女,其子为折御勋,折御卿,女儿嫁给了杨家将的杨继业。
这哥俩在父亲去世后,折御勋担任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折御卿为汾州兵马都校。年,折御勋担任永安军留后,朝廷以折御卿为闲厩副使、知府州。
老大折御勋死的早,在赵光义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年改任泰宁军节度使,年去世,年仅四十岁左右,其弟当时年仅二十岁,小小年纪扛起了家族的兴衰。
老二折御卿,大宋朝才建国时年仅两岁,长大后跟随太祖赵匡胤征河东,此战大破敌军,并活捉敌军大将,此后四次升迁至永安节度使。折御卿的战功数不胜数,曾多次击败契丹来犯军队,更是在淳化五年,年时,在子河汊大战期间,折御卿事先埋伏在子河汊,契丹兵在劫掠府州,往回返时,迎接他们的是四面楚歌,大军从四面出击,大败契丹军,此战战果累累,歼敌五千多,缴获马匹一千,契丹将领号突厥太尉、司徒、舍利等二十多人战死,宋太宗更是为此战壮声势,赐给三十杆大旗。
宋太宗亲征北汉时,折御卿也随军出征,接受的任务,是和尹宪一起攻打岚州,身先士卒,带领大军出击,大败可岚军,一举攻下岚州,不久又攻破宪州,杀死刺史霍翊,活捉大将马延忠等七人,狠狠打击了契丹的嚣张气焰,因功升任崇仪使。
契丹屡次进犯边境,为了应对挑战,折御卿日夜操练兵马备战,因而积劳成疾,契丹听说后,韩德威率军趁机入侵,在这样的情况下,折御卿带病作战,契丹大将以为得到的是假消息,看见折御卿无病无灾的,吓得调头就跑。
不过可惜的是,折御卿确实是得了重病,其母亲派人要把他接回老家养病,可是他身为将士,马革裹尸,死在战场上是本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希望母亲不要牵挂,对老家的仆人说完,痛哭流涕,第二天就在军营里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他大哥也是四十岁左右去世的!
折家这一代人,除了妹妹,都是在四十岁左右去世的,折御卿的累累战功,不计其数,对于折家的功绩,后世清朝人评价:“簪缨不替,其勋业彪炳史册,旧绝千古”。
折家将第三代
主要是第二代折御卿的后人,折御卿有四子,分别是折惟正,官至洛苑使、知州事。折惟昌,折惟正之弟,官至兴州刺史。折惟信,折惟昌之弟,官至供奉官。折惟忠,折惟昌之弟,官至知兵事。
以折惟昌和折惟忠为例,仔细说说他们的事迹!
折惟昌,年出生,折御卿次子。在父亲死后,初任洛苑使、知州事。他也是和父亲一样,早早的就领兵打仗,二十多岁就神勇异常,在年这一年,数次大战,其时河西黄女族,勾结赵保吉进入麒州万户谷,并深入松花寨,折惟昌奉命作战,此战折惟昌手臂中箭坠马,幸好手下裨将把马匹给了他,才突围出去。九月,赵保吉又来劫掠,这一次敌人被折惟昌大败,又救援拢黄寨,并且击败言泥族,还将敌人的一应器物,车帐等全部烧毁,斩杀和俘虏不在少数。
咸平二年,辽萧太后亲率大军20万大军攻宋。整个西北大军集结,而折惟昌等引兵东渡,攻入五合川,大大地牵制了辽军。
景德元年,辽国万余大军来攻奇岚,折惟昌率兵救援朔州,攻破狼水寨,歼敌数千人,解了奇岚之围。
大中祥符七年,年,朝廷命河东民众往麟州送粮,此时折惟昌得病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带病护粮,途中救治不及时病,年仅37岁病故。
折惟忠十八岁时,补了个供奉官,而立之年,33岁左右,在年有了实权,任左藏库使,实授嘉州刺史,改资州,进简州团练使。
在他镇守府州期间,到年九年中,契丹与西夏国数次兵临府州北境,阴谋合兵进犯,由于有他的镇守,使得李元昊不敢大军深入大宋境内。
折惟昌和跟他父亲一样,也是因病而亡,其父亲38岁病故,连上他大伯都没有超过五十岁的!将军难免阵上亡,父子两人都是死于任上,尽忠职守!
折家将第四代
主要是第三代折惟忠的后代,分别是折继宣,官至嗣州事。折继闵,官至果州团练使。折继祖,官至解州防御使。折继世,官至果州团练使。
第一:折继宣,父亲死后,继承其职,他跟折家的家风完全相反,为政期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人民流离失所,治下各部落,长期处于契丹和党项劫掠之下,人们活不下去了,纷纷逃离,此时局势微妙,正值党项建立国家,大肆扩张之时,朝廷为了平息人们的怒火,把他撤职了,降为左监门卫将军,楚州都监。又把他弟弟折继闵升为西京作坊使,而折继宣在年彻底被免职。
第二:折继闵,字广孝,为嫡出子,折惟忠嫡夫人刘氏所生,跟父辈一样,也是很早就任职了,年袭知州事,年仅二十二岁。从小熟读兵书,多谋善断,战功累累。
年,元昊长驱直入,进犯边境,直达延州城下,大宋连连失利,折继闵奉命牵制敌人,他非常胆大,接连三次冲入夏国,以减轻宋军的压力。
年,在巡边时,和夏国军队遭遇,两方在横阳川发生大战,杀敌两百人,俘虏酋帅十多人,还抢了敌方的辎重。二月,元昊又入侵,宋军在好水川大败,元昊军转而向东,进犯府州,在七月份,万余大军围困府州,日夜攻城,形势非常危急,折继闵率领六千兵士,激战七天,夏军死伤千余人,夏军铩羽而返。
此后折继闵在向麟州运送两次物资时,都被夏军偷袭,第二次时,折继闵力战突围后,不甘心失败,一路挑衅夏军,一路诈败,一边埋伏数百精兵,行至伏兵处,伏兵尽出,两面合击,杀敌七百余人,夺马五百匹,器仗千余。
此后两三年,夏军时常袭扰,折继闵无有败绩,狠狠打击了夏军的嚣张气焰。年,病死。
第三:折继祖,字应之,小妾李夫人所生。年,继其兄折继闵知州事。领州刺史,领受朝廷赐钱50万,改葬其父。此时折家被麟州府军马司钳制,又有战乱,形势对折氏不太妙,被知并州梁适查清原委后,向朝廷报告折氏的艰难处境,年,宋仁宗特派使者持诏“抚谕”。年,被派往鄜延路当先锋军,因为朝廷欲打通河东到延道路,他深入夏国境内部落帐,这年秋天病死,时年五十岁,赠左金吾上将军。
第四:折继世,也是从小就从军了,为延州东路巡检。年,当时西夏左厢监军嵬名山欲以绥州降宋,折继世为了协助朝廷,他先给种家军种谔通信,让儿子率领万余步骑到银州协助。
折家将第五代
第五代最牛,战功最多,按说一般的家族传承三代就没落了,可是折家没有,而且在这一代,还是在对外战斗中功劳最大,也是最多的!尤其是折克行。
折克行,字遵道,北宋边塞名将,折御卿重孙。官至秦州观察使。据墓志铭记载:“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与西夏战斗百七十战,从来没有败绩,时人称“折家兵”,可见其战无不胜的事迹,被人们争相传颂。
折克行,最初供职军府。后来西夏时常入侵边境,西夏入侵环庆时,他奉命从河东出师兵救援,据记载折克行,熟读兵书战策,多谋善断,这时候他看准时机,抢占葭芦川,占据有利地形,经过双方大战,折克行此战,斩敌余人,招降多户,获马畜上万匹。因功升为知府州。
随后朝廷讨伐西夏时,折克行率部为先锋军。在回归途中,西夏大酋咩保吴良率万骑来追击,他请示殿后,折克行排兵布阵,等待敌军的到来,折克行待敌过山隘时突然袭击,大破夏兵,杀死咩保吴良。
此后镇守葭芦川,筑八寨,守护边境30年,期间爱护士兵,出奇制胜,战功最多,人呼"折家兵",官至秦州观察使。
折克懃是折继世的儿子,由于史料记载少,只知道在年十月,被其父派往银州,协助朝廷对取绥州,因为当时西夏左厢监军嵬名山想要携绥州归降大宋,折克懃率领万余步骑来协助,接收完成后,一同和嵬名山镇守绥州,在接收期间,还数度击败来阻挠归降的西夏军。
折家将在宋史中,评价非常高,折家世袭府州两百多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人,抵御外敌,一次次战役中,为国身先士卒,奋勇战斗,很多时候不是先锋军,就是殿后,尤其是和西夏的漫长战斗中,岁月如梭,血染疆场,同时也造就了一代代名将,要说大宋王朝中,可以说折家将名副其实啊!这就是折家第五代的代表折克行!
折家将第六代
这一代也是非常有名的,第五代折克行的儿子,分别是折可适和折可存。
第一:折可适,从小就很勇武,智谋无双,天生的马上高手,从来没有学习过骑射之术,上马就能熟练掌握骑射,不得不说这是天赋异禀啊!武功非常高,可以说是天生为战斗而生的人,史载“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被当时的人们赞叹“真将种也”。
他不仅武艺高强,又有计谋。在一次与夏军的战斗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有一年夏军十万人入侵,折可适通过谍报部门的信息,知道了敌人烽火台守卫的姓名,想出了一个妙招,假扮夏军首领,颐指气使大声呼喊这些士兵的名字,把他们一个个从台上骗下来,然后一个个杀掉。敌人没有烽火台传递消息了,犹如瞎子一般,他也是胆大,亲身带八千骑兵绕到敌人背后,玩了一招迂回策略,绕到了敌军后方,这就是现在的闪电战一样,突然对敌军后方发起猛烈的进攻,左冲右突大肆砍杀,差点活捉了夏军元帅,被称为战争狂人的梁太后。
第二:折可存,又名可求,他也很有名,可惜后来把家族名声败坏了!
先看事迹吧!曾经奉命和西夏作战,生擒了对方的部落首领女崖,因功升任第四副将,解释一下第几将的意思,这是大宋时期的独有的,元丰四年,地方军和畿京法一样,地方上两浙西路为第三,东路为第四,天下总共九十二将。
宣和年间,各地起义不断,当时童贯命令刘法率军向西,攻取西夏朔方,麟州府和府州府协同,这期间折可存杀敌立有功劳,升阁门宣赞舍人。
宣和二年时,浙江方腊起义,朝廷任命童贯为江淮京浙宣抚使,率领大军镇压,作为河东第四将的折可存,率领其部下,也随军征讨方腊,他还同时节制东南第一将、第七将和京畿第四将的兵马,此战折可存冒着箭雨,冲锋陷阵,最后生擒方腊,因功迁武节大夫。
班师回京途中,朝廷命令镇压宋江起义。折可存生擒宋江,因功迁武功大夫。说点题外话,《水浒传》中,说宋江征讨方腊起义,从折可存的事迹中,佐证了宋江没有平方腊,时间上也对不上,因为折可存先打的方腊,后打的宋江。这是折可存墓志铭上记载的,墓碑上记载的事迹,一般是不会有假的,要说夸大杀敌人数有可能,没有的事迹,怎么敢乱加上去!
后来,张孝纯以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征召折可存为河东第二将。宣和七年,金国毁约,大军大举南下,折可存受命驻兵崞县。县城攻陷被俘,押往应州。随后他降金,被任为麟府路经略使,仍领府州。到了靖康元年,折可存从金营逃出,年被金国人下毒酒,毒死于自己家乡府州,享年三十一岁。而西夏也趁机袭取府州,攻入府州后,西夏军把折家的祖坟也给扒了,可见在折家世代跟西夏的战斗中,西夏恨透了折家人,才做出了扒坟的举动。
随着折可存的死亡,儿子折彦文逃往云中,折氏世代统领府州,庞大的军事世家折家将,也随之完结。可惜了一代代先驱人的坚守!宋史没有给折可存立传,可能就是投降金国的事件!北宋折家将到此结束!欢迎持续